张耳与陈余的对比 铁哥们请注意看看

《增广贤文》中有一句充满人生哲理的谚语:虎生犹可近,人熟不堪亲。

意思是说:与没见过的老虎还可以亲近,但与很熟悉的人不可以关系太近。

看看秦汉之际的“刎劲之交”张耳与陈余的故事,就知道这句谚语的智慧了。

张耳与陈余的对比 铁哥们请注意看看(1)

秦朝末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发动了推翻秦朝的农民起义。

张耳和陈余都是魏国大梁人,张耳年长,史载,陈余像对待父亲那样对待张耳,二人相为刎颈之交。

后来陈胜起兵,两人投奔陈胜,从此他们的革命事业大幕开启。于是我们在《史记》、《汉书》中看到了如下的史实:

陈胜欲称王,张耳和陈余两人共同反对;

河北空虚,张耳和陈余两人共同建议出兵河北,攻取燕赵之地;

到达河北,张耳和陈余两人共同说服河北豪强,不战而屈人之兵;

陈胜赏罚不明,张耳和陈余两人共同建议主帅武臣自立赵王;

武臣有顾虑,张耳和陈余两人共同分析局势,指出据燕赵自守的利弊;

李良谋反,杀死武臣,张耳和陈余仍然一同扶持赵歇为赵王。

以上史籍对他们言行的记载,完全分不出你我,似乎张耳、陈余这对“老基友”似乎做什么事情都是成双入对的。

张耳与陈余的对比 铁哥们请注意看看(2)


然而秦军来了,章邯大军的来临使两人产生了裂痕。

章邯引兵至邯郸,张耳带赵王歇躲入巨鹿城,秦军王离展开了围攻战。

此时陈余北收常山兵,得数万人,驻扎在巨鹿以北。

章邯驻扎在巨鹿以南,给王离输送粮草,王离加大围攻巨鹿的力度。

而此时巨鹿城内即将粮尽,张耳便派人向陈余求援。可是陈余揣度自己的兵力不够,不敢与秦军战斗。张耳大怒,派遣张黡、陈释两人质问陈余,于是有了如下的对话:

张黡、陈释曰:“始吾与公为刎颈交,今王与耳旦暮死,而公拥兵数万,不肯相救,胡不赴秦俱死?且什有一二相全。”

陈馀曰:“所以不俱死,欲为赵王、张君报秦。今俱死,如以肉喂虎,何益?”

张黡、陈释曰:“事已急,要以俱死立信,安知后虑!”

陈馀曰:“吾顾以无益。”

张黡、陈释不信,陈余拨给他们五千人与秦军战斗,结果都失败了。二人也不知所终。

幸亏此时楚国的项羽来救,在巨鹿大破章邯,张耳与赵王歇终于得救。

张耳见到陈余,责让陈余道:“张黡、陈释所在?”

陈馀曰:“黡、释以必死责臣,臣使将五千人先尝秦军,皆没。”

张耳不信,以为陈余杀了他们,又问了陈馀几次。

陈馀愤怒地回答:“不意君之望臣深也!岂以臣重去将哉?!”

于是,陈余脱解印绶给张耳,自己只带几百人走了。

从此两人有了嫌隙,莫逆之交的裂痕随着形势的变化越发增大。

张耳与陈余的对比 铁哥们请注意看看(3)


之后,张耳跟从项羽入关,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把赵国一分为二,一部分封给张耳,立为常山王,另一部分改称代,封给赵王歇,是为代王。

至于陈余,项羽认为他没有跟从自己入关,没有建立功劳,只把陈余此时所在的南皮三县封给了陈余,是为南皮侯。这让陈余十分不满。

张耳到自己的封地当国王,陈余更加生气,说:“耳与馀功等也,今耳王,馀独侯!”

陈余于是撺掇同样没有封王的田荣,一起造项羽的反。想当齐王的田荣此时也有这个念头,便给予陈余军事支持。

陈余便发动南皮三县的军队,袭击常山王张耳,张耳败走,逃到汉王刘邦阵营。

当时项羽正在攻打齐国,无暇北顾,所以陈余的赵地没有安危之患。

后来刘邦东征项羽,向陈余寻求支持,陈余提出条件:“汉杀张耳乃从。”此时,陈余与张耳的关系竟然到了你死我活的境地。

刘邦不想杀张耳,便从民间找到了一个与张耳长相相似的人,砍掉头颅寄送给陈余,陈余才派遣赵兵助汉攻楚。

然而汉军在彭城大败,刘邦被项羽打得屁滚尿流,陈余也获悉张耳没有真死,于是背弃汉王,重新中立于楚汉之间。

刘邦此时改变策略,在与项羽对峙荥阳的同时,派遣韩信北征诸侯,韩信井陉之战大败赵国,张耳配合韩信,在泜水附近的战场斩杀陈余。

张耳与陈余的缘分就此结束。

以上就是张耳与陈余的是与非。他们二人从刎颈之交到反目成仇,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