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8大名媛都有谁(民国第一名媛中年丧夫丧女)
“我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73岁的郑念在自己的回忆录《上海生死劫》中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在经历了42岁丧夫、51岁入狱、52岁女儿枉死之后,郑念决定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
郑念
她是民国第一名媛,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名媛。
她出生于名门贵族,虽命运波折,却将自己活成了最美的模样。
她完美的容貌,优雅的谈吐,清冷的气质,在90多岁时仍能惊艳世人。
白发戴花君莫笑,岁月从不败美人。
如果要形容郑念,那么这两句话再适合不过。
出生于名门贵族1915年,郑念出生于北京,后全家迁居至天津生活。
此时她还随父姓,名唤姚念媛。
民国时期的天津
姚念媛的祖父入选过翰林院庶吉士,曾担任湖北教育司司长。
她的父亲早年留学日本,曾在国民党海军舰队担任少将军衔。
祖父是教育司司长,父亲是将军,出生在这样家庭的姚念媛可谓是名门闺秀。
祖父极其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从小便注重培养姚念媛的品德和涵养。
虽然家庭条件优渥,但是姚念媛却从来都不是养尊处优的“大小姐”。
姚念媛每天被佣人所管家环绕,但她却坚持上学不让司机接送。
家中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她也从小都是亲力亲为。
郑念登上《北洋画报》封面
姚念媛先后就读于南开中学和北平燕京大学,学习成绩优异的她一直在学校名列前茅。
姚念媛不仅成绩优异,性格恬静,容貌出众,逐渐出落成了温婉优雅、气质脱俗的大家闺秀。
创办于1926年的《北洋画报》,便曾四度邀请她登上拍摄照片,成为封面女郎。
姚念媛天生丽质,气质优雅,一时间成为了天津城众人仰慕的对象。
但姚念媛却志不在此,她的性格中有一丝孤傲和清冷,她不屑于流连在声色犬马的名利场。
虽然明明可以拼颜值,她却偏偏要靠才华。
1930年,姚念媛远赴英国留学,就读于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姚念媛虽然出身名门,相貌出众。
但她却不愿意做一个“花瓶”,安稳的过“大小姐”的生活。
比起其他女孩子喜欢用华丽的服装和首饰装扮自己,她更喜欢用知识和眼界开拓自己。
姚念媛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她要成为进步的新时代女性。
留学遇见一生爱人前往英国留学的姚念媛,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顺利取得了硕士学位。
在这里她不仅收获了更多的知识,也收获了自己的爱情。
郑念与丈夫和女儿合影
姚念媛在英国遇见了同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的郑康祺。
两人一见钟情,很快便确定了恋爱关系。
虽然两人的家庭环境有一定的悬殊,但是相同的思想和理想抱负,让他们二人的心越走越近。
最终两人携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并育有一女郑梅萍。
郑康祺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毕业后,就职于外交部工作,并被外派至澳大利亚。
姚念媛和女儿,便随着郑康祺一同来到了澳大利亚,在这里生活了十年之久。
1949年,陈毅担任上海市市长,郑康祺被任命为陈毅的外交顾问。
陈毅从事外交工作
因工作调动,姚念媛带着女儿,终于随着丈夫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土。
虽然出生在北京,但是一来到上海,姚念媛便喜欢上了这座城市。
她喜欢南方的吴侬细语,沉醉于上海弄堂里的烟火气息,钟情于这里的各色小吃。
姚念媛在上海度过了人生最惬意难忘的一段时光。
姚念媛是一个对生活有独特品味和追求的人,她将上海的家布置得温馨雅致。
他们位于上海的三层洋房,一年四季总是被鲜花围绕。
家中按照欧式设计,装潢的别致典雅。
目光所及之处皆是古玩字画、书籍瓷器,无不彰显着女主人的独特品味。
郑念上海故居
姚念媛总是穿着款式别致剪裁妥帖的手工旗袍,坐在阳光洒满的小院里喝一杯下午茶。
不久后,郑康祺出任英资壳牌石油公司上海区的总经理。
为了辅佐丈夫的事业,姚念媛总是陪伴在郑康祺的左右。
有时她是丈夫需要应酬时的女伴,有时她是丈夫加班工作时的助手。
姚念媛不仅将家里的大小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在外也是对丈夫工作颇有助益的“辅佐官”。
中年丧夫生活巨变就在他们夫妻琴瑟和鸣,岁月静好之时,命运的巨轮却在这时调转了船头。
郑念和女儿
1957年,郑康祺因病突然离世。
为了怀念丈夫,姚念媛改随夫姓,将自己的名字改为了郑念。
郑念还未从中年丧夫的痛苦中走出来,便面临着重重的困难。
她不仅要独自抚养女儿,还有丈夫的工作也变成了无人可以接替的空缺。
郑康祺在世时,姚念媛经常陪伴丈夫出席公司的各类活动。
因此她的才华和学识,也颇受壳牌公司高管的赏识。
于是在丈夫旧同僚的大力举荐下,郑念出任了壳牌石油公司总经理顾问一职。
郑念作为同时代女性中职务最高者,在当时可谓是轰动了上海滩。
郑念
郑念一边忙于工作,一边独自抚养女儿,但是这样安静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几年。
1966年,郑念的家中突然闯进来一群陌生人。
他们毫不留情的将郑念家中珍藏多年的书画名器肆意打砸毁坏。
看到丈夫生前珍爱的名人字画付之一炬,郑念悲从中来难以自抑。
郑念也因为早年留学的经历,和长期供职于外资企业,被冠以“间谍”的罪名。
郑念被逮捕前,来不及安顿好女儿。
她只是匆匆看了女儿一眼,便被关押进了上海第一看守所。
郑念
郑念万万也没有想到,这匆匆的一眼,竟然是和挚爱的女儿的永别。
为了让郑念承认自己的间谍身份,被关押在狱中期间,她曾多次遭受过严刑逼供。
“我没有做过的事情,我绝不会承认。”
但无论采取何种残忍的审讯手段,郑念都咬紧牙关绝不承认自己从未做过的事情。
由于郑念始终拒不承认,她也因为被关押了6年半之久。
虽然郑念关押在狱中,被限制了自由,但她仍对美好生活充满了憧憬和渴望。
即使身在狱中,郑念也会每天将自己所在的牢房打扫干净。
郑念
她会亲自扫去角落的蛛网,每天换一身干净的服装,保持着最基本的尊严和体面。
女儿枉死远走异国1973年,58岁的郑念终于被无罪释放。
被释放后的郑念,回到家中第一件事,便是想要和久别重逢的女儿团聚。
可是回到曾经的家中,房子已经满目疮痍,哪里都寻不到女儿的身影。
后来,她多方打听后才得知,女儿早在她入狱第二年便离开了人世。
有人说她的女儿是自杀,有人说女儿是被人所害。
一时间众说纷纭,关于女儿的死因扑朔迷离。
郑念
为了搞清女儿的死因,不让女儿离开得不明不白,郑念决定彻查女儿的死因。
最终郑念通过蛰伏几年的调查,终于查明了女儿枉死的真相。
原来郑念女儿竟然是被人活活打死,再扔下楼去制造成了自杀的假象。
虽然身边也不乏有知情者,但是没有人愿意站出来告诉郑念真相。
郑念凭借着自己的执着,最终将凶手告上法庭,令害死女儿的凶手得到了法律的严惩。
丈夫早逝、女儿枉死,自己又遭受了牢狱之灾。
为女儿沉冤得雪后的郑念,感到身心俱疲。
郑念
1980年,孑然一身万念俱灰的郑念,怀着不舍与伤痛,离开了上海这方令她又爱又恨的热土。
她远赴重洋辗转来到了大洋彼岸,最终定居在了美国华盛顿。
为了忘却丧夫丧女的伤痛,郑念在异国他乡努力开始全新的生活。
她在这里学会了开车,学会了使用自动提款机,学会了去超市购物,也学会了制作手磨咖啡。
郑念终于回归了一种平静的生活,她经常会在闲适的午后,捧一杯香浓的咖啡,写一段回忆往事的文字。
童年时期,生活给郑念带来了造就她的环境。
中年时期,生活给郑念带来了巨大的考验和磨砺。
郑念
晚年时期,郑念决定不再被生活选择,而是要开始享受生活。
她决定用自己手中的笔,将自己波折坎坷的一生记录下来。
她要用这种永恒的方式,来纪念自己的丈夫和女儿。
中国最后一个名媛1987年,历时7年时间,郑念的个人回忆录《上海生死劫》英文版终于问世。
她用情感丰富细腻的笔触,将自己动荡半生的故事娓娓道来。
“不能因为风吹乱我的头发,我却不去搭理;油污弄脏我的衣服,我却无视一切。我不但要活下去,而且要活得像花岗岩一样坚强。”
郑念曾在《上海生死劫》中如此写到。
郑念
这是她人生的信条,也是恪守一生的人生准则。
此书一经问世,便成为了美国当地的畅销书籍。
大家纷纷通过这本传记,了解到了这位“民国第一名媛”的传奇一生。
时年73岁的郑念,不仅成为了美国的畅销书作家,也很为了很多学院极力邀请的客座教授。
用郑念的话来说,她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的确,郑念的前半生动荡飘扬。
晚年她却用文字,找到了自己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郑念
1988年,郑念将丈夫和女儿的骨灰撒进了太平洋。
同时她也立下遗嘱:死后也要将她的骨灰撒进太平洋。
1995年,郑念仍穿梭于美国各大高校进行演讲。
她还以女儿的姓名成立了教育基金会,帮助在美国遇到困难的中国留学生。
80岁高龄的她仍生活的精致优雅,每天都身着裁剪妥帖的旗袍,拎着小巧精致的手包。
虽然已经满头银发,她却始终将头发一丝不乱的拢在耳后。
郑念的内心从未像现在这般充盈过,她的生活也充实也富有色彩。
郑念
2009年7月,郑念在美国家中不慎被开水烫伤。
伤口造成了大面积的感染,使得郑念生命垂危。
“我活够了,我要去见他们了。”
躺在病床上的郑念,却异常的平静,仿佛这一刻她等待了很久很久。
2009年11月2日,郑念因为全身感染,最终抱病离世。
中国最后一个名媛的人生,终于华丽的落下了帷幕。
她的好友按照她的遗嘱,将她的骨灰撒进了太平洋。
郑念
飘摇半生,她终于和丈夫及女儿团聚了。
结语见过郑念的人,都会被她优雅的气质和高尚的品格所折服。
虽然岁月的磨砺在她的脸颊留下了皱纹,风霜的浸染让她的两鬓斑白。
但是她的眼神始终清澈、坚毅,充满着给人信心和勇气的神奇力量。
她历经半生磨难,仍没有磨灭她的一身傲骨。
她遭遇人生重创,也没有摧毁她对生活的信念。
郑念
她知道美貌不可留,岁月终将催人老。
所以她写作、演讲、创办基金会,通过这种方式留下自己的印迹。
虽然美人已然香消玉殒,但关于“民国第一名媛”的故事仍在流传。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