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富翁巴菲特(囤了9000亿现金的巴菲特)
巴菲特和伯克希尔的9000亿
最近,巴菲特旗下的投资公司伯克希尔第三季报出炉,财报显示,2019年三季度伯克希尔哈撒韦净利润为165.2亿美元,折合人民币高达1162.48亿元。
尽管同比下滑10.87%,但远超88.84亿美元的市场预期。
公司的业绩良好,美国的股市也是水涨船高,资料显示。美股道琼斯和中国的房价一样,已经保持了近30年的增长,目前仍在不停地刷新纪录。相比于中国的A股,实在是好看太多。
美国的股市被称为经济的“晴雨表”,因为它能够及时、客观地反映出美国经济的进退状况,美股之所以能疯涨30年,和这些年美国经济的强盛是分不开的。
可在美股强劲上扬的当口,股神巴菲特却在忙着屯现金。
目前,伯克希尔公司的现金储备已升至128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9007亿元,这比全球任何一家企业的都要多。
并且据财报显示,伯克希尔的巨额现金储备仍在不断扩大,而且这些钱也没有用来进行大规模收购。
而大洋彼岸的另一端,中国的首富们似乎陷入了另外一种两难的境地!
壹
2010年1月25日,一则“女明星嫁山西首富”的新闻登上头条。
报道文章显示,当天,山西首富李兆会迎娶影视明星车晓。婚宴大摆500桌,李兆会老家东镇的热闹胜过了春节,海鑫集团近1万名员工参加婚礼,不需要随份子,每人还发500块红包。
挟裹着八卦和豪门的旋风,山西首富李兆会走进大众的视野。
2003年1月的某天,在澳州留学主攻企业管理学的李兆会,接到母亲来电:“奶奶病了,马上回来一趟。”
放下电话后,李兆会从一个澳洲的阿姨口中预感到父亲出事,旋即回国,在香港转机时,从香港《华商报》头版头条瞥见一条触目惊心的新闻,但见头版头条位置一个大标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李海仓被歹徒打死”!
父亲被害,英年早逝,李兆会大脑瞬间一片空白,泪如泉涌。
空姐见其神色有异,过来关切询问,他把报纸默默折起,擦干眼泪,说“没事,给我一杯咖啡。”
李兆会将内心如潮的汹涌激湃和恐惧担忧,硬生生地挤成了一丝云淡风轻。
彼时,由其父李海仓一手创建的海鑫集团资产总额远超40亿元,已是山西省第二大钢铁企业,亦是山西省规模最大的民营企业,李海仓也因经营有方被业界誉为山西钢铁大王。
李海仓遇害身亡的时间点,恰逢海鑫钢铁集团创立十周年。
复杂的现实情况并没有给李兆会太多的时间去悲伤。
在李家老爷子李春元的力推下,李兆会成为海鑫的新一代掌门人。
在外界的揣测质疑声中,这位年轻的“少帅”失怙之后,仿若一夜长大。
“龙袍加身”后,在叔叔们的辅佐下,李兆会重整旗鼓,开启了属于他的海鑫时代。
刚上任,李兆会就在海鑫“放了一把大火”——将重心从实业转向金融领域,转战资本市场。
却未曾料到他小试牛刀便战绩颇丰——2004年,入股民生银行成为第十大股东,至2007年上半年通过抛售手中民生银行近1亿股,套现超10个亿,同时,26岁的他位列胡润百富榜第78位,由此成为“山西最年轻首富”。
一时春风得意,李兆会飘飘然矣,岂料形势急转直下。
沉迷资本市场的他从此再无心恋战钢铁实业,此后一系列的大手笔如购买中国铝业、兴业银行、益民商业等上市公司股权,均反响平平。
但李兆会仍浸于其中,将企业的钢铁老本行反而当成了副业。
媒体的造势吹捧,心态的顺势膨胀,让这位年轻的掌门人忘却了资本市场乃是风云变幻中逐利的本质。
一时间,美好与短暂这对CP,不约而同地拥抱了李兆会。
那场记忆犹新的大婚一年后,李兆会车晓离婚。
又两年后,因为资金链断裂、债务危机、拖欠工人工资、炼铁炉陆续停产等系列危机,海鑫钢铁在2014年3月19日全面停产。
这一切看似没有任何征兆,但或冥冥之中自有定数。
2004年,李天虎分得海鑫水泥厂后离开。李兆会六叔李文杰开始担任海鑫总裁,并在2009年后淡出海鑫集团。2013年,李文杰自立门户去陕西汉中做矿产和房地产生意。之后,在公司主管财务的妹妹李兆霞也离开了。公司管理层一度无人负责。
紧接着,海鑫进入重组阶段。
2014年,11月12日,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了李兆会旗下的海鑫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山西海鑫国际钢铁有限公司、山西海鑫国际焦化有限公司、山西海鑫国际线材有限公司和山西海鑫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五公司的重整案。
对于这时的李兆会来说,他将要面对的,是巨额的债务。
停产后,海鑫高管曾对外宣称,海鑫现有负债及对外担保数字约为104.59亿元,而此时的海鑫账面资产仅为100.68亿元,负债率超过100%。
但实际上,据运城市中院调查,截至2015年5月25日,总计954家债权人申报债权总额为234.09亿元,确认债权143亿元,待确认债权66.7亿元。海鑫的真实负债远高于其对外透露的额度。
在李兆会沉迷资本市场的这些年里,他极少在集团公司露面,海鑫的绝大多数员工都未见过这位掌门人,由此导致他原本夺取过来的实际撑控权又重新被架空,造成事实上的群龙无首,加之集团管理不力,腐败丛生,这条巨龙最终力所不支轰然倒下。
海鑫破产后,资本市场中的残酷面目才让李兆会深感寒凉,与其有过交集的万向系、希望系等,无一出手相救,破产成为意料中的结局。
资不抵债的他由此沦为老赖。
荣华富贵转头空,恰似南柯梦一场。
贰
浙江人经商有道,坊间多有传闻。
鲁冠球、徐文荣、宗庆后、李书福、南存辉、徐冠巨、汪力成、王水福、陈爱莲、金良顺、林东、陈励君、胡季强……
浙商遍布九州,见证了时代的潮起潮落。
宁波商人熊续强也曾是时代浪尖的弄潮儿,他的经历也颇具传奇色彩。
这位“五零后”是万千中国知青中的一员,经历过上山下乡,渴望求学求知。
恢复高考之后,求知若渴的熊续强顺利进入浙江工商大学。大学毕业后,最终留在了宁波市级机关。
在宁波市政府当“干部”的那几年,熊续强工作能力出色,因而经常被派往国家的其它部门“救火”。有一次,他被派去了一个濒临破产的国有罐头食品厂,于是,在熊续强经手的短短一年时间里,那个一年亏损两三千万的罐头食品厂就扭亏为盈,转危为安。
“罐头厂事件”后,在熊续强的心中,一颗经商的火焰正在崛起,他认为做干部太安逸了,想要做点其他的事情。便在1994年,他决定弃政从商。
1994年,已经38岁的熊续强提着自己的公文包,离开了宁波市政府,告别了别人眼中光鲜亮丽的“干部”身份,创办了宁波银亿集团。
从此,宁波市政府部门里少了一名踏实严谨的干部,商圈里多了一匹雷厉风行的黑马。
创业伊始,熊续强就将目光锁定至房地产行业。
1998年,刚刚经历过亚洲金融危机,房企倒闭一大片,烂尾楼遍地都是,在政策方面,单位分房福利消失,他看到机会,预测购房需求会急剧上升,他用最小代价,接管烂尾楼,此后10年间,他开足马力,大肆收购烂尾楼。
很快,银亿股份在业内的名声日渐壮大,成为了宁波最大的本土房地产企业之一,熊续强也随之成为了宁波房地产大亨中的龙头。
2012年,熊续强将房地产业务置入ST兰光,完成借壳上市,并将其更名为银亿股份。
银亿集团借着房地产黄金十年迅速崛起,但做大之路又让他们失去了房地产白银时代。
做大的房地产公司都希望转型,我们的熊老板也不例外。
次贷危机让熊老板意识到,制造业是根本,我得造车!
无视房地产正处于牛市的这一状态,银亿股份斥百亿巨资收购了国外三家汽车零部件制造商,自此,熊续强开始逐渐弱化房地产业务,将重心慢慢从房地产转移到汽车制造业。
2014年,熊续强“斗”徐翔一战成名。当时刚刚拿下A股另一家上市公司康强电子实控权的熊续强,突然遭到徐翔的拦路棒喝,并一度被对方的资本攻势逼得进退两难。但天助银亿,一年后徐翔被捕,康强电子正式被熊续强收入囊中。
击退私募大佬,熊续强志得意满。
但好景不长,很快,房地产市场一片惨淡,银亿房地产收入短短2年从120多亿跌到28.49亿元,股价更是一泻千里,从400多亿跌到不足80亿,损失超过200亿。
更糟糕的是,汽车零部件营收占集团总收入60%以上,但是汽车市场遭遇寒冬,零部件收入远达不到预期,三重打击让银亿陷入债务泥潭,债务违约、股东减持,公司负债总额265.2亿元。
房地产赚钱太快,但变速箱可没那么简单。
如今,银亿集团大厦将倾,熊续强却早已悄然成为香港居民。
叁
一则东方园林发债10亿认购五千万的消息引爆了资本圈!
就在10月30日,东方园林发布2019年三季报。报告显示,东方园林前三季度营业利润和净利润同比下降超过180%,是上市以来首亏。前三个季度净利润亏损了9个亿,平均每个月亏一亿。
各路英豪都觉得很奇怪你又不是囤地的,不就是个搞工程的吗?
怎么搞工程的都会亏?
这是侮辱股民的智商吗?
而这一切,似乎在一开始就已经埋下了伏笔!
2018年初,美国脱口秀节目《艾伦秀》官方ins发布了一条视频:何巧女表态捐出15亿美元(将近一百亿人民币),用于拯救濒危动物!
看到这个消息,中美网友都炸了,可话音未落,东方园林欠薪的员工就已经在社交网站上“爆炸”,一边是捐给濒危动物的百亿豪捐,一边是不知道明天饭钱的员工。
笔者很是好奇,对于何巧女来说“到底是动物重要,还是员工重要”?
东方园林上市后,首次公开募了8亿,银行授信也从1000多万提高到20亿。
不到一年时间,东方园林就斩获超过50亿元订单。
2016年到2018年,东方园林三年中标PPP项目的总额约1500亿元,一度成为“PPP第一股”。可是所谓的PPP意味着海量的垫资,可是说到底做生意是需要本钱的!
而巅峰时刻的东方园林股价一度高达229元,取代贵州茅台,成为前所未有的两市第一高价股。
从一位寒门的卖花女到中国的园林皇后,再到后来的中国首善。何巧女梦幻般的切换着自己的身份,而今全国法院执行信息平台留下的何巧女,被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列为被执行人,立案时间为5月15日。
在她的背后还有着诈捐一百多亿连绵不断的负面新闻!
狂人盛宴的谢幕
这不禁让笔者陷入深深的沉思,在这些企业创业立业之时,本身的经营情况都非常不错。可是为何在十年之内就一下子走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在巅峰之时,这些企业家大都已经位居行业高位,可是为什么却停不住那疯狂扩张的步伐?
某一日很偶然我发现了这张图:
从这些大公司现金流对比可以发现,很多所谓的中国大公司真正的利润大头并不是来源于买卖产品和服务。
他们真正的奥妙在于依靠银行不断扩张,然后通过资产价格的跨周期套利而实现财富的十倍百倍增长,或许这才是中国特色财富故事的奥妙所在!
只是2008年之后大势发生了变化,我们的社会财富也慢慢进入到存量博弈的时代。
这些企业扩张的开始,确实能够收获到突然而至的庞大现金流,可是他们忘却了这些钱实际上是银行和影子银行带来的高杠杆,在前期我们可以看到这些企业的各项指标都非常完美。但是到了达摩克利斯之剑落下的那一刻,我们才发现原来这个企业的本钱其实是非常非常少啊!
他们做着百亿千亿的生意,可实际上真正属于自己的本金不到百分之一,一旦杠杆收缩或者销售放缓,他们立刻就陷入了失血贫血断血的弥留阶段。
与此相反,这时候再看看巴菲特公司账上趴着的9000亿,我们才发现中国首富们和世界首富真正的差距!
这个时候他们终于想起了老爷子的两句话:
1.不要去人多的地方。
2.人们之所以挣不到钱,是因为不愿意慢慢挣钱。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