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元勋邓稼先多少岁(两弹元勋邓稼先)
邓稼先先生
邓稼先(1924年6月25日-1986年7月29日),安徽怀宁人,中国理论物理学家,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原称学部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邓稼先本科毕业于西南联大,后赴美国求学,1950年获得普渡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在获得博士学位后数天就毅然搭乘威尔逊总统号客轮回国发展事业。邓稼先为人忠诚纯正,甘当无名英雄,为中国核武器事业隐姓埋名、默默奋斗数十年,做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两弹元勋”,1999年被中国政府追封为“两弹一星元勋”。
1、早年生活
邓稼先,1924年6月25日出生于安徽怀宁县。父亲邓以蛰当时是北京医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校哲学系教授,与杨振宁父亲杨武之是多年之交。父亲邓以蛰四个子女,邓稼先排行第三。邓稼先出生8个月后,随母亲和两个姐姐来到北平;1936年,考入北平崇德中学初中二年级,读至高一(因抗日战争,崇德中学在1939年停办)。在崇德中学,与高他两级的杨振宁成为好友。
26岁获物理学博士学位
1939年9月,邓稼先入北平志成中学,读高中二年级。1940年5月,邓稼先为避迫害,未读完高二,到达昆明。7月-9月,在昆明升学补习班学习。9月,入四川江津国立第九中学,读高中三年级至毕业。1941年,邓稼先进入了西南联合大学学习。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后在北京大学任教。1948年10月赴美国普渡大学物理系留学,1950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时年26岁。他的博士导师为弗雷德里克·贝林凡特。
1949年,杨振宁、杨振平两兄弟和邓稼先在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合影
2、毅然回国
美国政府打算用更好的科研条件、生活条件把邓稼先留在美国,他的老师也希望他留在美国,同校好友也挽留他,但邓稼先婉言谢绝了。1950年10月,他放弃了优越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和二百多位专家学者一起回到国内。 一到北京,他就同他的老师王淦昌(两弹一星元勋)教授以及彭桓武(两弹一星元勋)教授投入中国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建设,开设了中国原子核物理理论研究工作的崭新局面。
邓稼先与妻子许鹿希
1956年,邓稼先与何祚庥、于敏等人合作,在《物理学报》上相继发表了《β衰变的角关联》、《辐射损失对加速器中自由振动的影响》、《轻原子核的变形》等论文。为中国核理论研究做出了开拓性的工作。
3、两弹元勋
1958年8月,邓稼先被调到新筹建的核武器研究所任理论部主任,负责领导核武器的理论设计。一回到家里,他对妻子说:“我要调动工作,去干一件事。干好这件事,我这一生就过得很有意义,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要调往哪里,去干什么,他没有对妻子说。当时,我国原子弹研究工作是绝密的,邓稼先为此隐姓埋名,一切行为均服从保密规定。
邓稼先与妻子许鹿希全家福
1959年,邓稼先根据中央决策,选定中子物理、流体力学和高温高压下的物理性质这三个方面作为研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主攻方向。选对主攻方向,是邓稼先为中国原子弹理论设计工作做出的最重要贡献。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国处在严重的困难时期。1959年6月20日,赫鲁晓夫决定停止援助中国,拒绝提供原子弹数学模型和有关技术资料。8月23日,苏联又单方面终止两国签订的国防新技术协定,撤走全部专家,甚至连一张纸片都不留下,还讥讽说:“离开外界的帮助,中国20年也搞不出原子弹。就守着这堆废铜烂铁吧。”为了记住那个撕毁合同的日子,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工程代号定名为“五九六”。
邓稼先先生
在这以后的五年时间里,科学家们和工程技术人员克服了资料少,设备差,时间短,环境恶劣等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迎来了中国原子弹研制工作的决战阶段。
1962年9月11日,二机部向中央打了一个:“两年规划”的报告,此报告提出争取在1964年,最迟在1965年上半年爆炸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此时,邓稼先和其同事拿出了原子弹理论设计方案,为中国核武器研究奠定了基础。
1963年2月,在华北某地参与并指导了核试验前的轰炸模拟试验。9月,邓稼先、于敏(两弹一星元勋)率领九院理论部研究原子弹的原班人马,承担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理论设计任务。
中国成功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
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就是由他最后签字确定了设计方案。他还率领研究人员在试验后迅速进入爆炸现场采样,以证实效果。他又同于敏等人投入对氢弹的研究。按照“邓—于方案”,最后终于制成了氢弹,并于原子弹爆炸后的两年零八个月试验成功。这同法国用 8年零6个月 、美国用7年零3个月、苏联用6年零3个月的时间相比,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1967年6月17日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邓稼先在核弹、氢弹研究中,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了大量模拟计算和分析,迈出了中国独立研究核武器的第一步。领导完成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立即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他生前共参与了中国进行的32次核试验,其中亲自去罗布泊指挥试验队的就达到15次。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事业重要的开拓者与奠基人,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
4、晚年生活
邓稼先曾在1979年一次核航弹空投试验失败后接触过用于制造其核装置的钚,长期的劳累、过量的辐射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1985年,因直肠癌于7月30日住院。同年,因“原子弹的突破和武器化”和“氢弹的突破及武器化”,两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病重中的邓稼先
在研究原子弹和氢弹成功二十多年后的1985年,邓稼先获得了10元人民币奖金。
1986年6月,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签署命令,任命邓稼先为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7月16日,国务院授予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病重中的邓稼先接受“五一”劳动奖章
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因癌症晚期大出血去世;他临终前留下的话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并叮咛:“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5、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与证书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授予对“两弹一星”有杰出贡献人士的一种奖章,于1999年9月1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共同颁发,迄今只发放过一次,共授予23人。邓稼先由于为原子弹研制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追封为“两弹一星元勋”。
6、与杨振宁的关系
邓稼先与杨振宁
邓稼先与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自幼私交甚密,两人均为安徽人,曾一同就读于崇德中学、西南联合大学,其后赴美深造期间仍保持联系,两者的父亲亦是多年之交。杨振宁在邓稼先去世后于1993年在《人民日报》发表了同名传记型文章——《邓稼先》以纪念二人五十余年的友谊。杨振宁认为“邓稼先是我中学、大学、在美国的知心朋友,我想他跟我的关系不止是学术上的关系,也超过了兄弟的关系”。
7、评价
邓稼先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为了祖国的强盛,为了中国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他甘当无名英雄,默默无闻地奋斗了数十年。他在中国核武器的研制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却鲜为人知,直到他死后,人们才知道了他的事迹。邓稼先敏锐的眼光使中国的核武器发展继续快步推进了十年,终于赶在全面禁止核试验之前,达到了实验室模拟水平。
2019年12月18日,邓稼先入选“中国海归70年70人”榜单。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