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英培相声合集(高英培一段相声得罪小流氓)

在八十年代,高英培、范振钰曾经合说过一段相声《教训》。这个段子的语言风趣火爆,就像高英培先生其他代表作品一样,但有趣的语言背后却隐藏着更深道理,教育家长们不能过分溺爱孩子,应该以适当的方式培养他们。

节选一段:高:我那个孩子在咱“天津卫”你打听去,没有不知道的!

范:你孩子叫什么?

高:和平老三!

范:叫什么?

高:和平老三。

范:噢,你们孩子行三?

高:刚才我不告诉你嘛,就这么一个。我们孩子可以说是昆仑山上一棵草,千顷地一根苗,老爷庙的旗杆独一根儿,要用我爱人的话来讲,我们那叫“独生子儿”!

范:行了。既然是独生子,怎么又叫“老三”哪?

高:他小名叫“三梆子”。

范:三梆子?

高:长大了再叫小名儿不好听啦,到十八岁了,怎么办呢?就叫“老三”。

范:那么“和平”是怎么回事儿?

高英培相声合集(高英培一段相声得罪小流氓)(1)

高:我在和平区住,这么叫“和平老三”。

范:和平老三?

高:就跟那个“海河老大”、“红桥老五”、“白楼老七”那名字啊……

范:哎!行行!

高:跟那名字一样。

范:打住!有这么个称呼不是好兆!

这段作品是天津著名相声作家王鸣禄先生创作的,王鸣禄先生是国家一级编剧,曲艺、相声、小品创作的代表人物,于1958年开始创作新相声,有过多次获奖的经历,其代表作品《狗熊大象》、《不正之风》、《跟谁对着干》等一大批脍炙人口的相声段子,广受欢迎,节目演出长盛不衰。

高英培相声合集(高英培一段相声得罪小流氓)(2)

王鸣禄先生

王鸣禄与高英培是多年的好朋友,王先生把这块活交给高英培、范振钰表演。高英培先生刻画人物细腻,夸张的表演不失真实贴切;范振钰先生的捧哏稳健沉着,不瘟不火,接言去语恰到好处,节目一播出,火的不得了。

这段相声的大意是家庭教育失败,导致孩子进了监狱。巧合的是,第一次演出地点就在玛钢厂。天津人都知道,那时候这家工厂十分特殊,里面大都是刑满释放人员。《教训》一炮打响,之后每演必火。王鸣禄邻居家有两兄弟,是俩楞子,玩闹儿,以前都被刑拘过,觉得王鸣禄写这段相声是讽刺他们家,一气之下砸了老王家的门窗玻璃,并放出话去,让王鸣禄等着。

王鸣禄一家人只好搬到曲艺团排练室暂住。市领导做出批示要迅速破案,很快,那俩楞子被法办了。可是高英培、范振钰也被小玩闹儿盯上了,那些被他在相声里讽刺过的和平老三、海河老大、红桥老五、白楼老七……谁能饶得了他?公安机关索性派出便衣警察,暗中保护二位演员长达一个多月。市领导又指示天津广播电台:作为教材,每周至少播放一次《教训》,这么一来,《教训》越来越火了。

高英培相声合集(高英培一段相声得罪小流氓)(3)

高英培和范振钰都称得上是名师高徒,高英培的恩师赵佩茹被行内外誉为“小灵童”,学艺早、响蔓早,一辈子在台上靠脑子量活,满身的好能耐,传授技艺更是一丝不苟。因此在宝字辈相声艺人中唯独赵佩茹门下弟子的成才率最高。

而范振钰的师爷是相声界泰山北斗级的马三立,师父班德贵也是享誉京津的量活高人。在两位名师的口传心授下,高、范的传统活功底尤为瓷实,使活的火候、劲角都能让内行品出门道。

这两位的作品能不火吗?

高英培相声合集(高英培一段相声得罪小流氓)(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