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主题曲吗(让我们荡起双桨最初有两个版本)

这首歌你一定会唱,但你也许不知道,在创作之初它其实有两个版本。为什么我们好像只听过一个版本?谁为我们选择了我们听到的这个版本?

故事还要从64年前新中国拍摄的第一部儿童电影《祖国的花朵》说起——

1955年上映的电影《祖国的花朵》,是新中国第一部反映少年儿童幸福生活的故事片。拍摄期间,导演严恭找到作曲家刘炽和词作家乔羽,请他们为电影写主题曲,要求是“体现花朵在春天里开放,祖国已迈出春天的步伐,要把一种美妙的开始写出来”。二人很痛快地接受了任务。

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主题曲吗(让我们荡起双桨最初有两个版本)(1)

那时的乔羽,虽还不是写出《我的祖国》《难忘今宵》等经典歌曲的词坛大咖,但也是电影圈颇有名气的青年才俊:他创作发表了好几部儿童剧,很受小朋友喜爱。本以为写歌词是小菜一碟,没想到儿歌与儿童剧的创作有很大不同,之前的经验很难借鉴,一连几天都毫无灵感。乔羽试着写了几稿,都不满意,只好先放一放。

笔放下了,心却没放下。一天,乔羽和女友在北海公园划船,忽见一船孩子向他们划来,孩子们悠然划桨的神态瞬间打开了乔羽的灵感之门。“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对,对,对,就是这样,就是这样!”乔羽激动地喊起来。女友问:“你这是怎么啦?”乔羽说:“快上岸,歌词来了!”

上岸后,乔羽赶紧掏出小本子写起来:“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就这样,《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歌词在北海公园诞生了,乔羽的歌词创作生涯也在那个美好的春天开始了。

说来也巧,刘炽的作曲也和北海公园、划船有关系。那天,导演带小演员们来北海公园体验生活,刘炽跟着一起。在划船过程中,一段旋律忽然出现在刘炽脑海里。于是,他赶紧上岸,坐在一块大石头上,仅用半小时就写出了歌曲的主旋律。写完后,刘炽把歌曲哼唱给小演员们听,大家都觉得很好,“唱出了刚刚玩耍时的心情”。

主旋律写完后,刘炽又推敲了一些细节,最后写出了两个版本的曲谱。哪个版本更好呢?刘炽拿不定主意,他决定把选择权交给孩子们——毕竟,这是写给孩子听、由孩子演唱的歌!

据《让我们荡起双桨》的原唱者刘蕙芳回忆:当时,刘炽拿着两套曲谱,出现在少年广播合唱团的排练厅。这两套曲谱,一套是2/4拍,一套是3/8拍,他让合唱队员和小队员们都听听,看大家喜欢哪一套。最终,大家都给2/4拍的投了赞成票,理由是“更有划船的感觉”。

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主题曲吗(让我们荡起双桨最初有两个版本)(2)

聪明的你也许已经猜到了,全票通过的这个版本,便是流传至今、我们听到的版本。

如此看来,在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背后,还有我们小朋友的功劳呢!

作为审美在线的小朋友,有没有哪首歌是你特别喜欢的呢?请留言告诉我们,我们一起努力,给好听的歌插上翅膀,让它们飞得更高、更远!

听乔羽讲歌曲 《让我们荡起双桨》诞生记wenming/specials/hot/wmkd/201906/t20190602_5136130.shtml

电影频道大型专题片:《足迹|银幕上的新中国故事——祖国的花朵》

lotour/zhengwen/1/lg-jc-10762.shtml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