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爱的人任静 无法割舍的读书情缘

以下文章来源于静园听风 ,作者任静

我最爱的人任静 无法割舍的读书情缘(1)

静园听风

写作于我,是一种呼吸,依赖这种呼吸才能生存;写作于我,不为遮丑媚人,只为沉浸在美丽的文字中修行。

我最爱的人任静 无法割舍的读书情缘(2)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读书于我,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撷取。

我读的第一本有字书是赵树理的《三里湾》,那一年我9岁,梳着羊角辫,扎着鲜红的头绳,蹦蹦跳跳地去找小伙伴玩耍。在海峰家的窗台上,放着一本厚厚的书,我随便拿起一看,就被那个故事的开头吸引住了,极想借来看,却被海峰拒绝了。最后,我决定用心爱的玩具手表换来看,说好了只让看一个晚上。那本书全是繁体字,有许多不认识的字只有根据前后文意思猜着读。屋顶正中吊着一盏15瓦挂钩灯泡,在昏黄黯淡的灯光下,我头也不抬地扫描着书上的文字,屋里飘荡着脉脉书香气息。那一夜,母亲无数次催促我快点睡觉,我明白母亲心疼哗哗流逝的电费。次日,当第一缕晨曦映照在窗帘上的时候,我总算读完了。感觉浑身筋疲力尽,但心情很愉快,头脑里布满了清澈的文学阳光。

还书后,好一段时间我都沉浸在回忆之中,夜晚躺在热炕上,我毫无睡意,在黑暗里回味那些有趣的人物绰号:常有理、糊涂涂、翻得高……记忆仔细地碾过了每一个发亮的细节。从那时起,山药蛋派作家赵树理便成了我生活中的一根高高的标杆,指引着我人生的方向。我甚至不知天高地厚地幻想将来长大后像他那样,将身边的人和事活灵活现地写到书里面。

记忆中清晰地存留一段在老屋读书的时光。外婆晚年借住在一个本家的老屋里。那家人上京城工作多年,曾经温暖的家被荒弃了。这个老屋里有两铺炕,前面一进门的这铺炕,住着我和外婆。屋里那铺炕则堆满了杂物,是那家人离开之前使用的物品家什,有用来盛装清油的胶泥钵子,有孩子们玩过的布老虎、羊骨头,其中最令我欢欣的是,屋角竟然有一堆旧书报。在那里,我读到了《三千里江山》、《欧阳海之歌》、《红旗谱》、《创业史》、《敌后武工队》、《小布头奇遇记》,还有一本书页发黄,没有封面和封底,也没有开头和结尾,我既不知道书名,也不知道作者,隐约记得其中写了一些西藏的故事。书页的残缺令我十分遗憾,故事还没有结局就戛然而止,留下一片空白和悬念。我根据前面的大体内容,充分展开想象力,给故事想出了N种结局。

外婆那个老屋没有通电,每个夜晚,我都要在煤油灯下读好长时间书,外婆就坐在灯下靠着铺盖卷打盹,陪着我读书。那时候,我一旦沉浸在有趣的故事之中就不可自拔了,时而泪流满面,时而大笑不止,正在打盹的外婆似乎受到了惊吓,抬眼不解地望望。后来我才知道,外婆坚持不睡的理由是,她担心我会被烛火烧了头发,或者煤油淋了一头一脸。外婆安静地守望着一豆灯火,守望在外孙女通往梦想的路口。外婆的老屋,因了那浓郁的书香味,在年幼的外孙女眼里,是那么金碧辉煌,令人流连忘返。

在家里看闲书,通常是躲在母亲看不见的地方。因为是家中的长女,有一大堆家务活等着我去干。我怕一旦违逆了母亲,她就会把我心爱的书塞到灶火里烧了。我们家是典型的一头沉,父亲一年到头不着家,我感觉繁重的家务活使母亲的感情变得粗糙,甚至缺少温情了。

第一次买书,我挨了母亲一巴掌。那一年我十岁。初夏,家里请来两个木匠打家具,家里的面粉吃完了,母亲有事走不开,只好派我去城里买面粉。一路上,我紧紧捏着母亲打发的10元钱,生怕弄丢了。我去粮店称了10斤面粉,买了几斤刚上市的甜瓜,见手头还略有节余,就自作主张去新华书店买了一本连环画《卖火柴的小女孩》。那天我非常兴奋,背着十多斤的重量走了三十里山路,竟然不觉得累。每次在歇歇的当空,我都要掏出连环画如饥似渴地读上几页。回家后,母亲问我要剩下的钱,我顿时傻眼了。当母亲得知我竟然买了一本“闲书”后,生气极了,一巴掌就搧了过来。好心的木匠师傅劝母亲:“爱看书是好事,这孩子将来必定有出息!”母亲大概是暂时相信了木匠的预言,总算息怒,从此再也没有追究此事。

有一次去延川老舅家参加婚礼。我一头扎进老舅的书房就迈不开步了。老舅的书柜里陈列着许多大部头著作,有四大名著、《复活》、《基督山伯爵》、《苔丝》、《简爱》、《飘》......有汉语版的,也有英文版、俄文版的。我眼花缭乱,不知道该从哪儿看起。老舅招呼我坐在桌前,递给我一本《小说月报》,我记得那上面有女作家铁凝的一篇处女作《哦,香雪》。见我如此痴迷书,老舅微笑着说:“我就喜欢爱看书的孩子,这孩子将来一定有出息!”母亲搓着手,高兴得不知说什么好。老舅精通好几国的语言,过去做过彭德怀将军的翻译,因此被打倒了好多年,此时刚刚平反落实了工作。在母亲眼里,知识渊博的老舅无疑就是文曲星转世。假如说当初母亲对木匠师傅的预言半信半疑的话,那么此刻对老舅的话应该是深信不疑了。

上五年级了,父亲把我转到城里读书,从此我有了更多读书机会。一天,我和同学去书店买学习资料,看到很多人都在安静地凝神阅读。我顺手抽出一本《西游记》,小心翼翼地翻看书页,渐渐被书中的故事吸引,读着读着不觉翻过了十几页,猛抬头见女店员正死死盯着我,我脸红了,赶紧做贼似的把书放回原处。一路上,我使劲记着那个页码,生怕忘了。连续去了几次,终于被女店员识破了“诡计”,把我狠狠教训了一顿,我抹着眼泪,无限依恋地离开了书店。摸着自己瘪瘪的口袋,望着父亲同样干瘪的口袋,我无奈地长长叹了一口气。

在那些艰苦的读书时光,我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这些笔记本至今保存。大多数时候,我只是抄写书中精彩的词语和句子,并把各种人物描写景物描写运用到作文中,然后,我的作文有幸每次都被老师当做范文在班上阅读,在同学们艳羡的目光中,在老师“描写生动,语言流畅”的评价中,我读书的热情更加高涨。

婚后,发现我的爱人也是个典型的书痴。我俩可以三月不闻肉味,不可一日无书读。节衣缩食省下的钱全部用来买书,订阅杂志。尽管小屋里没有一张像样的书桌和一个漂亮的书柜,我们依然很满足,沉醉在书香的芬芳里。每天晚上,揿亮床头灯,一人手持一本书拥被而坐,看到明快的篇章,我们一起分享书中的美好和快乐,读到沉重感伤的片段,屋里便会萦绕着一股淡淡的感伤气息。灵魂的对白,总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刻达到高潮,我们便不停地探求书中深刻的含义:苦难、爱欲、孤独和道德等等。

搜寻着一切可看的读物,我常常沐浴在难以名状的快乐之中。我以近乎朝圣的心态面对每一本读物,轻轻掸掉书皮上厚厚的灰尘,小心翻着书页,生怕翻卷了书角,污损了封面,常常在阅读一本新书之前,我会用牛皮纸包了书皮。沉浸在书香中,仿佛与数百知心好友举杯赏月,促膝谈心,仿佛有滴滴清冽香茗滋润肺腑。淡淡的书香驱散了身心的疲惫与烦恼,世事的繁琐与纷争,我从书中汲取丰富知识,给精神上以滋补和调养、永葆向上的青春活力。

随着阅历的增长,我开始不甘心做一个平庸的女人,拿起了生涩的笔,涂鸦一些文字,斗胆投向报社,在许多次翘首期盼后,渐渐平息了的心境,忽然被稿费单和铅印的自己的名字撩拨得激动不已,于是就不停地涂涂抹抹,做起了绚丽的作家梦。从1995年起,我陆续在全国报刊杂志上发表了二百多万字,因此加入了省作家协会,上世纪初,荣幸地被省纪委杂志社聘为记者。我的名字被很多人知晓了,有的编辑甚至主动向我约稿。

读书成就了我的梦想。读书,是我今生无法割舍的情缘。与书相伴,天高,地也宽。无论人生是黯淡还是辉煌,无论前路是坎坷还是平坦,我都将一如既往地与书守候一生。

作者简介】任静,女,陕西省作协会员、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会员,现居古城西安。著有散文集《枕着你的名字入眠》《想要一座山》,长篇小说《本是同根生》、中篇小说《靳凤的本命年》,公开发表散文、短篇小说、诗歌等共计二百余万字。作品散见于《文艺报》《中国青年报》《中国监察》《中国环境报》《检察风云》《延河》《长春》《延安文学》等报刊杂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