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最诡异的一件事(苏东坡在镇江吸过的雾霾)
这几天镇江城雾霾笼罩,出门的市民纷纷戴上了口罩。在雾霾最严重的时候,人们在路面上只能看到汽车的雾灯和面前人影影绰绰的背影。
1000多年前,苏东坡来镇江游玩,也遇到一场很严重的雾霾天气,他写下一段诗句“云霾浪打人迹绝,时有沙户祈春蚕。”记录了他在镇江吸了雾霾的心情。
雾霾下的三山风景
01
那可能是苏东坡第一次来镇江吧,金山寺的僧徒之众、香火之盛,给苏东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时,苏东坡听说离金山不远,还有一座清静而秀美的焦山。
在地方任职期间,苏轼一向很会玩,活得足够洒脱。只要心里想得开、看得开,昨天、今天和明天,都是愉快的一天。
于是,苏东坡拉着一票朋友们去焦山游玩。
没想到因为焦山不那么热闹,天气又很不好。同游者都不肯前往,于是苏东坡驾着一叶扁舟,带着不畏江潭之险,独自遨游,饮酒歌啸的超然之乐,以及对同伴淡淡的鄙视,自金山放船至焦山。
焦山老僧突然见到贵客光临,迎笑交谈得知,发现苏大学士还是老乡,那就更热情喽!于是苏东坡在观赏焦山的美景之外,还有一种他乡遇故人的分外之乐。
所以这天,注定是不同寻常的。苏东坡心潮澎湃之下,挥毫写下了壮丽诗篇:
自金山放船至焦山
金山楼观何眈眈,撞钟击鼓闻淮南。
焦山何有有修竹,采薪汲水僧两三。
云霾浪打人迹绝,时有沙户祈春蚕。
我来金山更留宿,而此不到心怀惭。
同游尽返决独往,赋命穷薄轻江潭。
清晨无风浪自涌,中流歌啸倚半酣。
老僧下山惊客至,迎笑喜作巴人谈。
自言久客忘乡井,只有弥勒为同龛。
困眠得就纸帐暖,饱食未厌山蔬甘。
山林饥卧古亦有,无田不退宁非贪。
展禽虽未三见黜,叔夜自知七不堪。
行当投劾谢簪组,为我佳处留茅庵。
由此可见,雾霾天并不是现代社会的“专属”,雾霾现象在古代就已经有很多了。只是古人对雾霾灾害的认识比较肤浅,认为这是老天爷降的“霾灾”,所以每次遭遇雾霾,他们大多只会祈求神灵保佑,拜一拜菩萨,驱赶一下恶劣天气。
1000多年前的雾霾还是很自然的产物,构成现代雾霾内核的空气污染物质,主要是工业污染源排放、机动车尾气和散煤燃烧,如今我们外出遇到这样的天气,还是建议要尽量躲避。
历史记载苏东坡有11次来过镇江,几乎每次都会游历或经过金山寺,并留下动人的诗篇。苏东坡除了看到壮丽的金山寺景色和江景,我们竟还能通过他的美妙诗句看到到不可思议的景象:
02
公元1070年,苏东坡因反对即将任宰相的王安石进行改革而受到打压,他被外放任命为杭州通判。苏东坡在往杭州赴任途中,路过江苏镇江,游览了辉煌壮观的佛教禅宗名寺金山寺。
承金山寺的老僧诚心挽留,这一年的11月3日,苏东坡夜留宿金山寺。当夜二更时分,兴致正高的苏东坡登上金山,想欣赏一回夜里的山水景色,领略一遍从佛寺飘出的悠悠晚钟,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
此时太阳早已落山,连细细的新月也不在天空中了,遍地漆黑。
忽然,从不远的长江江面上亮起一团火炬,明亮的光焰照到了金山寺,山上夜栖的鸟群都惊飞起来。
苏东坡被震撼住了,他迷惑的站在哪里,不知江面上是什么发出了如此强烈的光焰。他想这绝不是鬼所为,更不是人所为。
这偶然的奇遇搅得他心绪不宁,久久不得入眠,于是诗兴大发,赋诗《游金山寺》一首,记下了此景此情:
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
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
中泠南畔石盘陀,古来出没随涛波。
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
羁愁畏晚寻归楫,山僧苦留看落日。
微风万顷靴文细,断霞半空鱼尾赤。
是时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
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乌惊。
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
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惊我顽。
我谢江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
那团从江心冒出的光焰,似通红的火把熊熊燃烧,在夜幕下分外耀眼,它照射着金山,惊动了栖息在巢中乌鸦,也为金山寺留下了神秘的色彩。
苏东坡所见的情形,据《飞碟探索》所载文章解释,可能就是停在江面上的飞碟。除了这个解释,也许找不着更好的答案了。
雪舟和尚《唐土胜境图》中的金山寺、西津渡
03
在金山寺,苏东坡还留下一首有趣的回文诗——回文诗,也写作“爱情诗”“回环诗”。它是汉语特有的一种使用词序回环往复的修辞方法,文体上称之为“回文体”。
题金山寺
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
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
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海日晴。
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鸿轻。
如果把这首诗倒过来念,又给人以荡气回肠,意兴盎然的美感。
轻鸿数点千峰碧,水接云边四望遥。
晴日海霞红霭霭,晓天江树绿迢迢。
清波石眼泉当槛,小径松门寺对桥。
明月钓舟渔浦远,倾山雪浪暗随潮。
金山寺图
英国著名艺评家Alastair Sooke说,
“宋代是中国艺术的巅峰时期,苏东坡是宋代成就卓著的文人学者,
既是诗人、政治家、作家、书法家和画家,也是美学理论家。
他涉猎甚广,令人不禁联想到文艺复兴时期的博学通才,
而事实上,他却比达·芬奇早出生四个世纪。”
这位绝世奇才在镇江的经历,也给我们这座城市,蒙上了一层传奇色彩。
来源:文旅镇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