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长期肚子鼓鼓的(一招解决孩子肚子鼓鼓)

“宝宝经常哼哼唧唧,要哭不哭,把小脸憋得通红…”

“小手攥得紧紧的,身体扭来扭去还一直蹬腿…”

“肚子看起来圆鼓鼓,摸着硬邦邦,还经常放响屁…”

“只让人抱着睡,沾床就醒,又哭又闹…”

传说中的“二月闹”来势汹汹,让不少新手爸妈都慌了神,纷纷把目光转向了这些造型可爱的“神器”:婴儿排气枕。

不用因宝宝哭闹而心疼,也不必再辛苦地飞机抱,排气枕果真能让家长们省心又省力?

宝宝长期肚子鼓鼓的(一招解决孩子肚子鼓鼓)(1)

研究员小哥哥买了三款热销产品,里里外外研究了一番后发现:这个钱,不花也罢!

宝宝长期肚子鼓鼓的(一招解决孩子肚子鼓鼓)(2)

还在观望是否入手这款产品宝宝经常胀气绞痛的家长一定要看到最后!

我们还特别邀请了儿科专家给我们提供小妙招,不花一分钱


一、为什么不推荐使用排气枕?

根据产品详情页介绍,这些排气枕的原理是模拟飞机抱,将宝宝以趴卧的姿势固定在枕面,给腹部一定压力,从而达到缓解肠胀气的效果。

宝宝长期肚子鼓鼓的(一招解决孩子肚子鼓鼓)(3)

看起来“科学可行”的原理,也是这类产品最大的问题。我们曾多次科普过“婴儿猝死综合症”的概念,无论是美国儿科学会还是《中国0~5岁儿童睡眠卫生指南》中均指出:婴儿应尽可能保持仰卧、平躺睡姿,不宜俯卧睡眠。

宝宝长期肚子鼓鼓的(一招解决孩子肚子鼓鼓)(4)

宝宝趴睡本身就容易堵住、挤压口鼻,更何况是趴在这种蓬松暄软的玩偶上呢?

宝宝长期肚子鼓鼓的(一招解决孩子肚子鼓鼓)(5)

部分商家为了规避这一风险,做了“防窒息”设计,但也只能叹口气。

宝宝长期肚子鼓鼓的(一招解决孩子肚子鼓鼓)(6)

毕竟宝宝从 1 月起,已经逐渐可以控制头部了,谁也不能保证孩子的面部能刚好对准透气孔,很难做到完全排除隐患。而在这种防窒息的宣传下,家长反而容易掉以轻心。

宝宝长期肚子鼓鼓的(一招解决孩子肚子鼓鼓)(7)

而排气枕的风险,也不止这一点。产品为了让孩子趴卧在上面,玩偶身体部分设计得比较窄,通常只有 20~30cm ;为固定、给腹部增加一定压力,还做了绑带设计

宝宝长期肚子鼓鼓的(一招解决孩子肚子鼓鼓)(8)

这些对于身体不适、又哭又闹的宝宝来说,只要翻个身就很容易连着玩偶一起翻过去;要是放在床边、沙发上……后果不堪设想。

二、宝宝“二月闹”该怎么办?

其实,“二月闹”的本质是肠胀气(肠绞痛)。5 月龄以前的宝宝胃肠道功能发育还不完善,没有完全消化的食物残渣发酵,肠道内的产气量大于排气量,就容易引发不适。那么又该如何缓解呢?我们特别邀请了儿科主治医师孙医生来帮我们解答。

01 喂养方面

1.选对奶嘴

我们年初有科普过,奶嘴要根据宝宝月龄、饮食条件选择流量和孔型,还要带有防胀气设计;喂奶前,要先让奶充满整个奶嘴,再喂给宝宝。

2.不要喂太饱

尤其是已经频繁胀气的宝宝,应适当减少每次的喂奶量以及调节喂奶频率,从而减轻胃肠压力。

宝宝长期肚子鼓鼓的(一招解决孩子肚子鼓鼓)(9)

3.乳糖不耐受或牛奶蛋白过敏

患有乳糖不耐受及牛奶蛋白过敏的宝宝,应在医生指导下更换无乳糖水解蛋白奶粉,以缓解肠胀气。

宝宝长期肚子鼓鼓的(一招解决孩子肚子鼓鼓)(10)

4.拍奶嗝

每次进餐后,让宝宝头靠在家长肩部竖抱,手部呈空心状,自下而上轻拍宝宝后背,直到空气排出。后续最好竖着抱 15 分钟以上再让宝宝躺下。

宝宝长期肚子鼓鼓的(一招解决孩子肚子鼓鼓)(11)

02 婴儿抚触排气操

这套排气操应在宝宝吃奶半小时后做,不然容易吐奶。

1.以肚脐为中心,手掌顺时针轻抚 4~8 圈;

宝宝长期肚子鼓鼓的(一招解决孩子肚子鼓鼓)(12)

2.双手交替向下轻抚,完成一次为一组,共 16 组;

宝宝长期肚子鼓鼓的(一招解决孩子肚子鼓鼓)(13)

3.轻扶宝宝双腿交替向腹部蜷缩,完成一次为一组,共 16 组;

宝宝长期肚子鼓鼓的(一招解决孩子肚子鼓鼓)(14)

当宝宝症状严重,如哭闹不止而长时间不能安抚、短时间频繁呕吐、或有细菌肠炎、肠道病毒感染,呛奶严重,长时间呕吐不缓解时,务必及时就医并遵循医嘱进行治疗

尤其孩子呕吐同时伴随年龄增长而体重不增加或发育缓慢,呕吐中有血性物质或伴有便血,明显腹胀而影响吃奶睡眠时,此时候则需要儿童消化科大夫看诊

至于家长中很流行的“飞机抱”,可以采用但不是首选。

宝宝长期肚子鼓鼓的(一招解决孩子肚子鼓鼓)(15)

“不正确”飞机抱的示意图

当家长操作不稳、幅度过大、家长臂力不足时,容易引发宝宝吐奶、呛奶、脊柱受损、婴儿摇晃综合症等风险。


哭闹作为宝宝探索世界、自我表达的一种方式,对于新手家长来说难免会招架不住、身心俱疲,甚至陷入焦虑、自我怀疑、互相指责中,难免会病急乱投医。

和排气枕类似的产品还有很多,比如:婴儿睡椅、定型枕、学步车、苦甲水……

其实,随着宝宝月龄的增长,胃肠功能逐渐完善,胀气、绞痛这些情况自然可以不“药”而愈。何必去选择没有明确证明有效且有风险的玩偶,去“治疗”孩子的症状疾病?

生娃不易,养娃更难,孩子的成长也并非一蹴而就。希望我们都能成为情绪稳定的父母,耐心一点,再耐心一点。让所有的宝宝都在爱与期待中健康成长!


宝宝长期肚子鼓鼓的(一招解决孩子肚子鼓鼓)(16)

宝宝长期肚子鼓鼓的(一招解决孩子肚子鼓鼓)(1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