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三个城区介绍(襄见这十年湖北)

襄见这十年‖襄阳2012-2021年发展变化小记

过去十年,湖北省襄阳市通过深度谋篇布局、立柱架梁、踔厉奋发,从省级发展战略中的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汉江流域中心城市,上升为国家发展大局中的省域副中心城市、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区域重点城市,全市社会经济水平大幅提高,综合实力和全省、全国地位实现全面提升。

襄阳三个城区介绍(襄见这十年湖北)(1)

这十年是襄阳是极不平凡的十年,也是襄阳成就辉煌的十年,取得了无数个优异成绩。比如:获湖北省政府批复设立东津省级新区(全省首个省级新区);在湖北省第二大城市的基础上复兴为全省经济第二强市,跻身中西部地区非省会城市经济三强;在铁路枢纽、交通物流重镇的基础上,升格扩容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国家公路枢纽、区域航空中心、区域综合货运中心;在湖北省汉江流域中心城市的基础上,获得国家层面认可为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的唯一一个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在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汉江流域中心城市的基础上,提升为中部重点城市(全国仅有六个);在湖北省级战略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基础上,提升为国家战略重点支持发展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全国仅有七个)……

这十年,襄阳国家级高新区、襄阳国家级经开区和中国(湖北)自贸区襄阳片区、中国襄阳综保区及东津省级新区等高能级开放发展平台增长到6个,重量级过境铁路、公路、航道超过20条,高等院校(含分校、研究院)数量实现倍增,入选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湖北唯一),城市总体地位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些成就将为“十四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7000亿元,建成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全国知名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内陆重点开放开发门户、区域性科教及科技创新中心,跻身中西部地区综合实力强市奠定坚实基础!

襄阳三个城区介绍(襄见这十年湖北)(2)

弹指一挥间,这十年发生了什么,又有哪些变化呢?先来通过一组数据资料回眸襄阳,直观感受襄阳这十年取得的成果。

襄阳三个城区介绍(襄见这十年湖北)(3)

2012-2021年这十年间,襄阳诸多数据实现翻倍。

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2501.96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5309.43亿元,增量2807.47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4.3万元,增长到2021年的10.1万元,增量5.8万元。这十年,襄阳地区生产总值实现翻倍,每三年跨越一个千亿元台阶,2015年突破3000亿元大关,2018年超越4000亿元并重新坐上“湖北经济第二城”宝座,2021年超过5000亿元,至今连续四年跻身全国城市GDP50强。

地区生产总值是什么?地区生产总值又称经济总量,也就是人们常说的GDP(全称Gross Domestic Product)。地区生产总值是指:本区域的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及服务的价值总和,是衡量一个区域总体经济状况重要指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又称人均GDP,是平均到每个人的地区生产总值。地区生产总值越高表明这一地区越发达,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越高表明这一地区的群众越富有。

襄阳三个城区介绍(襄见这十年湖北)(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12年的800.1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966.63亿元,增量1166.53亿元。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从725.8亿元,增长到1814.06亿元,增量1088.26亿元;乡村消费品零售额从74.4亿元,增长到152.07亿元,增量77.67亿元。这十年,襄阳城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翻倍,反映出市场主体获得了很好的成长发展机会,产品多样化及高水平服务改变了全民消费观,促使购买力大幅提高。

什么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指企业、单位、个体户通过交易直接售给个人、社会集团非生产经营用的实物商品金额,以及提供餐饮服务所取得的收入金额。简单点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一项与民生、宜居程度直接挂钩的指标,来源于人民衣食住行等各项花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地区生产总值同属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不同的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更直观地反映当地广大群众消费水平。

襄阳三个城区介绍(襄见这十年湖北)(5)

市场主体总量从2012年的20.1万户,增长到2021年的60.38万户,增量40.37万户;其中,企业类主体从5.3万户增长到12.4万户,增量7.1万户;个体工商户从14.8万户增长到47.1万户,增量32.3万户。这十年,在襄阳从事交易活动的组织和个人数量实现倍增,反映出襄阳市场经济的壮大,以及营商环境、竞争力的同步提升,市场主体是驱动襄阳经济增长的主体,是襄阳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和全国市场枢纽、区域性服务中心、万亿产业强市的支撑力量。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400.7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207.4亿元,增量806.7亿元,稳居湖北省第二位。这十年,襄阳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翻了两倍,反映出各个高新区和各级高新技术企业及产业链实现了飞跃式发展,它们是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大幅增长的主体,是襄阳建设“中国重要的创新之城”和区域性创新中心城市的载体。

进出口总额从2012年的12.6亿美元,增长到2021年的43.9亿美元,增量31.3亿元;其中,出口总额从10.7亿美元增长到39.1亿美元,增量28.4亿元。这十年,襄阳进出口总额增长数倍,反映出襄阳跨国贸易和外向经济的崛起,进出口总额的大幅增加,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窗口,健全完善国际交流合作机制,促进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襄阳片区、中国襄阳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乃至全域国际化城市建设。

民营经济增加值从2012年的1290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2864.02亿元,增量1574.02亿元,这十年,襄阳民营经济增加值实现翻倍,反映出多元化、多结构开放发展格局越加稳固,民营经济的大幅增长,象征着当地营商环境达到优良水平,有助于做大做强当地企业,有助于更好地对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境外产业落户,有助于构建民富市强示范区、共同富裕示范区、共同缔造示范区等。

……

……

……

襄阳三个城区介绍(襄见这十年湖北)(6)

2012-2021年这十年间,襄阳诸多领域实现较大幅度增长。

工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1187.10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2093.88亿元,增量906.78亿元。这十年是襄阳工业发展的黄金期,传统工业与现代工业完成交替。襄阳工业增加值的大幅增加,是市场主体良好发展的具体体现,也是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晴雨表,对产业转型升级、招商引资具有深远影响。

地方财政总收入从2012年的251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400.8亿元,增量149.8亿元。这十年得益于各项经济的大幅增长,地方财政总收入水涨船高,为城市高效运转提供坚强的财力支撑。

襄阳三个城区介绍(襄见这十年湖北)(7)

汽车产量从2012年的26.4万辆,增长到2021年的33.6万辆,增量7.2万辆。这十年,襄阳汽车产业完成了国有集团、中外合资、民营企业汽车全范畴布局,一汽、中车、吉利等一大批知名企业抢滩入驻,形成了豪华车、高端车、中档车多业态和乘用车、商用车、特种车多领域并驾齐驱的整车、零部件全链条,传统汽车产业全面切入新能源汽车赛道,使襄阳稳居中国十大汽车工业城市和新能源汽车大市行列。

公路货物周转量从2012年的188.2亿吨公里,增长到2021年的568.78亿吨公里,增量380.58亿吨公里。这十年,襄阳实现县县通高速,每个县市高速公路达到2条及以上,通过积极推动国省干线城区过境段转迁和国省干线提档升级,建设内、中、外等城市环线快速路,按照乡村旅游标准修建县乡通道,扶持物流企业做大做强和引进物流运输企业入驻等措施,使襄阳跻身全国69个公路货运物流枢纽城市行列。

铁路数量从2012年的3条,增长到2021年的6条,增量3条。这十年来,通过不断优化提升汉丹铁路、襄渝铁路、焦柳铁路运能,建设浩吉铁路、汉十高铁、郑渝高铁等措施,襄阳新增高铁枢纽名片,使襄阳跻身全国27个铁路枢纽行列,也是中部地区唯一一个非省会铁路枢纽。

空港保障运输航班从2012年的6186架次,增长到2021年的18951架次,增量12765架次。这十年,襄阳机场经历了改造、扩建,推动国内重点城市航线全覆盖,成功探索跨国运输业务,坚持谋划一类航空口岸等措施,使襄阳成为区域性航空中心。

……

……

……

襄阳三个城区介绍(襄见这十年湖北)(8)

这十年,襄阳粮食种植面积从751.3千公顷,增长到792千公顷,增量40.7千公顷。

这十年,化肥产量从58.5万吨,增长到64.2万吨,增量5.7万吨。

这十年,襄阳邮政业务总量从2.8亿元,增长到20.29亿元,增量17.49亿元。

这十年,工业用电量从78.7亿千瓦时,增长到110.28亿千瓦时,增量31.58亿千瓦时。

这十年,布产量从19亿米,增长到24.6亿米,增量5.6亿米。

这十年,襄阳学校数量从1388所,增长到1754所,增量366所;在校师生数量从85.1万人,增长到99.8万人,增量14.7万人。

这十年,博物馆图书馆数量从16个,增长到22个,增量6个;藏书量从150万册,增长到352.88万册,增量202.88万册。

这十年,卫生医疗机构数量从3267个,增长到3499个,增量232个;卫生医疗机构床位数量从2.35万张,增长到4.07万张,增量1.72万张。

这十年,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仓储技术与管理分技术委员会、全国电力电子系统和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机软启动分技术委员会、全国微束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新材料微束分析分技术委员会、全国服务外包技能考试呼叫中心专业指导委员会、中国第二家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湖北)、华中地区第一家国家动力电池产品质检中心等“国字号”机构落户,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实现零突破,使襄阳在诸多领域提高了“话语权”。

……

……

……

襄阳三个城区介绍(襄见这十年湖北)(9)

这十年,襄阳战略高度达到中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2012年,湖北省政府批复《襄阳东津新区建设总体方案》,东津新区成为省政府批准设立的全省第一个城市新区。省级新区是湖北省目前层次最高的新区,湖北省这十年唯一一个省级新区,由此可见襄阳在湖北省内拥有的崇高战略地位。

……

2013年,科技部批准襄阳市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成为湖北省第一个整市推进的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并入围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城市,入选第二批12个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这意味着国家、省重点支持襄阳全域高质量发展。这一年,国家林业局确定襄阳市、谷城县为首批全国林业信息化示范市、示范县。

……

2014年,工信部确定首批68个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市(县、区),襄阳是湖北省唯一一个全域入选的非省会城市。这一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等12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同意深圳市等80个城市建设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的通知》,将襄阳市列为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

……

襄阳三个城区介绍(襄见这十年湖北)(10)

2015年,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首次授予襄阳国家卫生城市称号。这一年,商务部确认襄阳高新区电子商务基地为第二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国家林业局确定襄阳市为国家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全国仅7个),南漳县、老河口市为第二批全国林业信息化示范县,岘山森林公园成为我市1994年以来获批的第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授予襄阳市国家森林生态产品生产基地称号(全国首批仅6个)。

……

2016年,襄阳市被财政部、文化部授予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荣誉称号。这一年,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支持各地开展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的通知》,确定全国首批58个产城融合示范区,东津新区入选,是汉江流域唯一一个。从战略角度来说,东津新区产城融合建设上升为国家级战略,入选全国首批产城融合示范区就是支持东津新区发展的实际举措,更是助力襄阳依托“一心四城”构建大都市连绵区的重要载体。

……

2017年,襄阳再添多项高含金量“国牌”,包括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襄阳片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等,这些定位都是汉江流域城市群唯一一个,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同年,襄阳市被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授予全国首批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称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襄阳高新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荣誉称号。这一年,湖北省第二大城市襄阳实现经济“反超”,重新摘得湖北省经济第二强市桂冠,长达十年的“湖北经济第二城”奔跑赛就此结束,开启了稳居全省经济第二城及冲击中西部地区非省会龙头城市的序幕。

……

襄阳三个城区介绍(襄见这十年湖北)(11)

2018年,国务院批复《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总共提到襄阳32次,这是2012-2021十年间提及襄阳次数最多的国家重磅区域规划,襄阳从“湖北省汉江流域中心城市”提升为“全国汉江流域中心城市”,襄阳打造汉江流域中心城市上升为国家战略。该《规划》明确写到:“支持襄阳巩固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地位,加快打造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和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发展壮大襄(阳)南(阳)城市组团等。”从地理和水利的角度来说,汉江流域涉及湖北、陕西、河南、四川、重庆、甘肃六个省(市)的15.1万平方公里土地,这表明襄阳总体地位上升到“大区域中心城市”层次,与全省首个新区构成“承上启下”相对应的高能级战略体系。这一年,襄阳被列为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成为全国少有的“双枢纽”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建设交通物流枢纽就是推进襄阳发展、实现富强的重要举措。

……

2019年,工信部发布《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名单(第二批)》,全国48个地区入选,襄阳榜上有名,获批为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这一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正式批准襄阳汉江湿地公园、宜城万洋洲湿地公园、南漳清凉河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

2020年,襄阳获商务部批准为国家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城市,中央政法委批复同意襄阳为全国第一期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文化和旅游部确定襄阳为第四批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全国仅有七个)。这一年,文化和旅游部批准古隆中风景区晋级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襄阳地区实现国家5A景区零突破。另外,湖北省首次提出推动“襄十随神”城市群建设,以襄阳为引领的“襄十随”城市群实现扩容。

……

2021年,中央确定襄阳为中部重点城市(湖北唯一),明确提出促进襄阳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国家层面批复同意“襄阳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湖北唯一);批复设立中国襄阳综合保税区,批复同意枣阳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鄂豫陕渝毗邻区唯一一个县域国家级开发区),分别成为襄阳地区第5、6个高能级开发区。国家发展改革委“十四五”时期重点支持7个省域副中心城市、20个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发展,襄阳在列;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认定全国21个产教融合试点城市,襄阳入围(湖北唯一)。这一年,襄阳入选“科创中国”试点城市,汉江流域首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湖北隆中实验室揭牌。

……

……

……

襄阳三个城区介绍(襄见这十年湖北)(12)

2012-2021年这十年,襄阳的变化很大,取得的成果实很丰硕,几千字几万字难以记载,最为深刻的当属以下几点:

一是超前深远谋划,积极争取可持续跨越式发展的机会。汉江流域中心城市、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中部地区重点城市等跨区域核心骨干城市定位被中央认可,整个地区的建设一同被纳入国家战略当中,并搭建了由襄阳国家级高新区、襄阳国家级经开区、中西部地区首个非省会城市省级新区、汉江流域首个自贸片区、“襄十随神”城市群首个综保区、汉江流域首个县域国家级经开区、汉江流域首个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等等……组成的内陆地区非省会城市高能级开发区矩阵,为襄阳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二是深入实施改革创新,精准迅速切入新时期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发展赛道。得益于牢牢把握发展风向,新兴龙头产业全面超越传统支柱产业,它的崛起是襄阳闯入全国汽车工业八强、跻身国内新能源汽车五强、建成全国首个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检测城市的关键,也是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的重要支撑。紧跟时代风口,抢占行业制高点,大力引进一大批“中字头”“国字号”企事业机构及中外各类五百强入驻,有效提高襄阳知名度、美誉度,为襄阳激活老旧产业、做大已有产业、做强支柱产业、开拓新兴产业、招引更多产业、构建一流营商城市起到至关重要的引领带动作用。

三是转化领域优势为全局发展优势。依托老牌全国性铁路运输枢纽、区域性交通物流中心城市的现有资源,大力争取国家、省的支持建设高速客货运新通道,拓宽人口流入、资源流入、产业流入的大门。围绕“中国之中”地理天元优势,通过飞机场改扩建、公路提档升级、航道提升工程等内外双循环建设,率先融入全国交通网,大大增强城市辐射力、影响力,联通海内外的襄阳拥有了区域内的国内国际合作的先决权,为地区发展赢得先机。

四是基于实际强力补短板。大力实施“招校引院”工程,十年前,襄阳仅有湖北文理学院、襄阳职业技术学院、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湖北医药学院第四临床学院等五所具备教学条件的高校,综合性本科院校仅有一所。截至2021年底,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同济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武汉纺织大学、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十多所分校、校区、研究生院、研究院落户,这意味着襄阳将从全国基础教育强市蝶变为全国综合性科教集聚区暨区域性科教中心。

襄阳三个城区介绍(襄见这十年湖北)(13)

2022年,湖北省提出:大力发展襄阳都市圈,支持襄阳打造引领汉江流域发展、辐射南襄盆地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联结中西部新通道的核心枢纽节点,辐射带动“襄十随神”城市群发展。这意味着,襄阳迎来了省级层面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前所未有的重大期望、前所未有的明晰目标任务。展望今后十年,襄阳将围绕汉江流域高质量发展标杆城市、I型大城市升级行动和万亿经济强市等目标开展新一轮提升能级建设,以优异成绩支撑湖北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建设,为中西部崛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襄见美好#​#看鉴襄阳#​#10月财经新势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