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细节看出你的教养(深到骨子里的教养)
作家梁晓声曾说过一段经典的“文化四言”:
“文化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人的教养。
一个人真正的教养,是装不出来的,因为它既深入到我们的骨髓中,也存在于生活的细微处。
生活中的这8个细节,都深深地藏着我们的教养。
有一句话这样说:“优越感就像内衣,你可以有,但决不能到处秀给别人看。”
将优越深藏内心的人,坦荡从容,举手投足之间,自有风度。
相反,将优越显露在外的人,虽然看起来光鲜亮丽,却是夸夸其谈,风度尽失。
因为,真正的高贵,是怀一颗平常心,善待他人;
真正的成熟,是不通过贬低旁人,来抬高自己;
真正的教养,是学会欣赏,谦卑地待人接物。
正如哲学家洛克所说:“教养的本质,是在交往中对于任何人不表示任何轻视和侮蔑。”
《菜根谭》中说道:“攻人之恶毋太严,教人之善毋太高。”
对待他人,最好的方式是学会接纳。
世界就像一只万花筒,每旋转一个角度,就会看到不一样的光芒。
有教养的人,手中多的是一把衡量自己的尺子,而非衡量别人的尺子。
当我们用自己的方式评价别人时,眼光就会短浅,教养就会缺失。
不以自己的标准衡量别人,是一种尊重,更是一种宽容。
生活的方式有千万种,教养越深,理解越多,能够接纳的事物也就越丰富。
多一种理解,就会多一分修养。
契诃夫在《带阁楼的房子》中曾说:
“良好的教养并不在于,你不会把调味汁打翻到桌布上,而在于别人发生了这样的事时,你却能视而不见。”
成年人的世界,人人都有脆弱与不堪的一面。
拆穿他人,并不能说明你有多聪明,反而会伤了对方的心。
俗话说:“看破不说破。”
能够看破,是我们的智慧,但能够不说破,却是我们的慈悲。
有教养的人,往往更能理解他人的苦衷。
他们不将别人置于尴尬的境地,也不会咄咄逼人。
《增广贤文》上说:“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别人向你倾诉,说明你值得被信任。
但你若不能保守秘密,不光是辜负了别人的信任,更是降低了自己的人格。
隐私是我们与人交往的底线,保护别人的隐私,也是在提升自己的涵养。
凡事须敏于言而慎于行,当我们滔滔不绝,谈论别人的隐私时,看似无所不知,实则暴露无知,令人心生厌烦。
亚里士多德曾说:“讨论别人的隐私是最大的罪恶。”
我们应该如天空,雁过无痕,风轻云淡。
而不是像乌云,将雨露倾泻,也遮挡了自己的阳光。
心理学上有一种说法叫“刺猬效应”。
天冷时,刺猬们挤在一起相互取暖,但若靠的太近,就会扎到彼此。
与人相处,有教养的人会刻意保持距离感。
给别人以空间,给自己以分寸。
彼此理解,却能不苟同;彼此关心,却能不介入。
俗话说:“君子之交淡如水。”
值得珍惜的感情,都是建立在一个“淡”字之上,不浓烈,不过分亲近,有分寸感,相处才更加舒服。
要知道,水满则溢,月盈则亏。
熟不逾矩,才显真交情;亲而不昵,才是真教养。
微博大V“德卡先生的信箱”曾说:
“礼貌和教养不只是干瘪单薄的客套,还有推己及人的周到和体谅。这考验的不止是情商,还有你的善良。”
人在烈日下,我在春风中。有教养的人,懂得换位思考。
不同的处境,造就不同的心情。这时,最需要的就是推心置腹、理解他人,才能让对方如沐春风。
孔子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所不愿意接受的,就不要施加于别人。
学会理解他人,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才能让彼此更舒服。
有教养的人,都懂得适当给予,而不是一味索取。
因为他们内心丰盈,灵魂富足,不需要通过占小便宜来获得满足感。
俗话说:“贪小便宜吃大亏。”
这个道理永不过时。
因为贪婪的本质,是内心的匮乏。
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像杂草,贪婪地吮吸养分后,等来的只会是被收割。
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笨人,看见便宜不占,是因为格局大,有教养。
正如陈粒歌中唱的那样:“不赶什么浪潮,也不去搭什么船,我自己有海。”
《请回答1988》中曾说:“人活着,有的事情需要欠人情,麻烦别人。”
但每当我们麻烦了别人之后,也要懂得感恩。
有教养的人,不惧惮人情,不困于市侩。
他们有恩则报,有情则还,来去如风,洒脱温暖。
古人云:“来而不往非礼也。”
礼尚往来,是刻在我们文化中的教养,是我们传统中的智慧,是我们为人处世的箴言。
别人投我以木瓜,我亦报之以琼瑶。
一来一往中,得到的是珍惜,收获的是感动。
人间四季,周而复始,心存感恩,所遇皆温柔。
作家笛安曾说过:
“教养,这个东西就像血管一样。可以盘根错节地生长在一个人的血肉之躯的最深处,不可分割。”
漫漫人生,我们会遇见形形色色的人和各式各样的事。
但无论怎样,我们都要坚守自己的教养,如此,才能自信而活,温暖有光。
余生,愿我们都能将教养深藏于细节,用教养刻画我们的人生。
作者 | 林觉夏,不争不抢过生活,安安静静写文章。
图片 | 视觉中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