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就业故事⑬(我的就业故事⑬)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编者按: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首次突破1000万大关,受疫情等多种因素影响,今年毕业生就业之路格外曲折。2022届毕业生是首批走入社会的“00后”,在克服困难中前进成了他们走上社会的第一课。与此同时,各地各部门也在千方百计为他们的就业拓宽渠道、保驾护航。希望在前方,如何借力各方援手顺利突围,如何寻找适合自己的就业之路?7月13日起,新华日报·交汇点推出“我的就业故事”专栏,听2022届大学毕业生讲述他们不同寻常的求职经历。

交汇点讯 7月30日,在南京市建邺区韶华工坊大学生创业园,三江学院视觉传达专业2022届毕业生郭浩然和其他5名伙伴,正张罗着“宁马机械设备产业转型暨外贸知识分享会”的项目方案。“我们希望通过这个会议,让更多企业了解海外市场行情和相关的外贸知识,帮助企业更好‘走出去’。”

我的就业故事⑬(我的就业故事⑬)(1)

毕业即创业,这是一年前的郭浩然想不到的。当时的她,还在考教师编制和找工作之间犹豫不定。去年底,郭浩然投递简历进入一家门窗品牌公司实习,从事品牌相关的图片美化、杂志封面设计等工作。“实习中,我发现这与我所想象的设计工作有些落差。”郭浩然坦言,市场上也有些理想的工作,但自己的专业学习杂而不精,未能如愿。

今年春招季,一条热门平台的短视频让她受到启发,“那是一条国外街头采访,我们发现,很多外国人家里都有中国制造的产品。”上学时,郭浩然一直关注外贸市场,也学习过相关知识,“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往来日益紧密,另外国家也在不断推进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以中小企业为重点优化外汇服务,有很多利好的政策。”郭浩然越想越激动,“如果能为国内优秀的供应商做好外贸渠道拓展,助推他们的产品走向海外市场,这不是既有意义又很有前景吗?”

郭浩然立刻与男朋友商量了自己的想法,“其实他本身从事过海外贸易工作,我们对相关领域的知识消化能力较强,和几个朋友商量下,可以说是一拍即合。”郭浩然说,大家各有所长,以她自己为例,学习的是视觉设计,能胜任项目中所需的网站搭建工作,在创业初期可以有效控制“美工设计”的相关开支。

创业的第一步,要解决资金和场地问题,核算下成本后,大家有点打退堂鼓。今年3月份,郭浩然在网上看到了建邺区韶华工坊大学生创业园的信息,免房租等丰厚条件立刻吸引了她。“本打算在网上申请试试,没想到园区的负责人立马联系了我们,两个多月的流程,从路演到审核,都有负责人为我们把关。”

我的就业故事⑬(我的就业故事⑬)(2)

初创团队,是如何在众多大学生创业团队中突出重围的?郭浩然分析自己的经验,“首先我们结合了政策,找准创新点,我们不是在现有平台上卖商品,而是构建独立网站;同时,我们还衍生了一套完整的拓客体系,为企业构建一站式的服务体系。”

今年5月,南京树网互联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6月正式入园,郭浩然的心里满是感激,“当时我正忙毕业论文的事,如果不是园区的支持,我们可能走不到真正创业这一步。”房租、物业、水电及创业实训等驻场服务全额免单,5G网络、会议路演、胶囊公寓、健身书吧等配套功能自助开放,优厚的资源支持大批敢闯敢想的大学生,“在集中创业的环境里,我们不仅能相互学习,还能拓展人脉和市场。”郭浩然说,看到无数人鼓足干劲,小伙伴们都不甘落后。

我的就业故事⑬(我的就业故事⑬)(3)

对于前方的困难和未知,郭浩然也心中有数,“每一关都不容易,6月中旬设计网站的备案流程,到7月初才正式搞定。”经过两三个月的连轴转,郭浩然热情不减,豪情满怀:“因为手上这个项目,我们最近一直在南京、马鞍山两个城市来回,和当地的各部门对接,从南京出发,我们立志一步步把业务拓展到江苏、安徽,乃至全国!”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杨频萍 实习生 杨佳文

编辑: 蔡姝雯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