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净现金流(年报深解穿越周期)

董事会建议末期派息10.12分/股,全年每股派息31.1分/股这是2021年碧桂园对投资者的回馈,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碧桂园净现金流?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碧桂园净现金流(年报深解穿越周期)

碧桂园净现金流

董事会建议末期派息10.12分/股,全年每股派息31.1分/股。这是2021年碧桂园对投资者的回馈。

在疫情和调控的双重压力之下,2021年还愿意坚持派息的房企并不多。但对碧桂园而言,这并不意外。作为港股市场蓝筹股,碧桂园已经连续15年稳定派息,持续回馈投资者。

在全球资本市场大幅波动的背景下,碧桂园还能坚持如此殊为不易。这一动作不仅向投资者传递了积极的信号,也有助于稳定市场信心。而此时此刻,对于的房地产行业而言,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行业下行 坚持维稳战略

2021年,房地产市场经历了犹如过山车般的极限考验。上半年,土拍热火朝天,楼盘“万人摇”屡见不鲜。但在楼市调控的冷水下,房企销售自7月转入“寒冬”模式。

在销售急风骤雨式的下降和去杠杆细水长流的影响下,高杠杆、高负债发展模式积累的弊病显露无疑,不少民营房企陷入流动性危机。

事实上,早在2020年出台的“三道红线”融资新规,已经注定了房地产企业依靠杠杆扩张的历史走向末路。

据克而瑞数据显示,80家重点房企的有息负债增速从2017年的37.5%一路走低至2020年的5.4%,债务总额在2020年末达到了70879亿元的高峰。截至2021年中期,有息负债规模增速已降至0.4%,TOP10房企则较期初下降了2.9%。

随着行业迈入低杠杆时代,房企的发展逻辑也在随之而变。如今,对于优质民企而言,高增长已经不再是诉求,稳健成为企业发展的第一要素。就像龙湖集团在2021年报中谈及,稳健是不变的底色。

例如,于2021年,龙湖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1.0%至2233.8亿元;金地营业收入992.32亿元,同比增长18.16%;碧桂园总收入约为5230.6亿元,同比增长13.0%……

从目前已经披露财报的房企来看,龙湖、金地、碧桂园、旭辉等一众房企业绩并未实现大幅度跨越,但仍然是业内当仁不让的优质民企代表、行业标杆。

全竞提升 定调未来潜力

行稳致远,这一主题已经伴随了碧桂园一年又一年的业绩发布会。这也侧面说明,打好这场行稳致远的战役,碧桂园是认真的。

在行业分化加剧的背景下,碧桂园保持战略定力,精准和均衡布局各线城市。2021年全年,碧桂园共获取333幅土地,对应货值约4200亿元,权益比保持在85%以上。其中,85%的土储聚焦五大都市圈,江苏、广东、浙江的投资额超过50%。

2021年底可售货值中,98%位于常住人口50万以上的区域;93%位于人口流入区域;75%位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长江中游、成渝等五大都市圈,极大契合了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和人口流动趋势。

当前行业资金面持续收紧,加之多家房企债券到期,迎来偿债高峰,高质量的回款、充裕的现金流已成为房企的“生命线”。近年来,碧桂园高度重视回款,通过标准化、精细化的考核牵引,追求“有现金流的利润,有利润的现金流”。

优质的土储资源为企业实现这一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碧桂园累计权益物业销售现金回笼约5022亿元,权益回款率达90%,已连续6年达到90%或以上,持续领先于行业平均水平。2022年前2个月,碧桂园共实现权益销售回款金额约656.8亿元,权益回款率超95%,回款率进一步提升。

而行稳致远的策略落在财务上,便是债务规模稳步下降,融资成本逐年下降。截至2021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余额约1813亿元,可动用现金储备充足;总有息负债余额同比下降2.6%至3179.2亿元,其中短期债务的占比下降至24.9%;净负债率为45.4%,较上年底下降10.2个百分点;加权平均融资成本5.2%,较上年底下降36个基点。

对于“三道红线”,集团剔除预收账款的资产负债率也从2020年底的80%下降至74%,现金短债比约2.3倍。碧桂园管理层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公司将在2023年中期之前自然实现从黄档到绿档的调整。

稳健的经营实力、安全的现金流及较优的偿债能力使得碧桂园获得了资本市场的支持,使得其是行业内为数不多成功重启境内外融资渠道的民营房企之一。2022年3月份,碧桂园在银行间交易商协会首度获批50亿元中票额度,并将在业绩发布之后进行首发。

与此同时,碧桂园还被纳入恒生国企指数成份股、富时中国50指数、恒生中国25指数成份股、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环球标准指数成份股、恒生综合指数及恒生中国内地100成份股等,显示出市场对碧桂园影响力的高度肯定。

融资顺畅、资本充裕将反向助力碧桂园在市场调整周期中更好把握机遇,保持高质量发展。

科技赋能 开拓发展新蓝图

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但对于建筑行业而言,自动化和信息化程度较低,制约了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实际上,近年来,相关部门不断出台政策大力鼓励和推广装配式建筑、BIM应用、智慧工地和建筑机器人等智能建造相关技术,建筑业或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紧跟国家政策方向,碧桂园重点布局高科技地产生态链。2018年7月,碧桂园全资子公司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简称:博智林)成立。作为行业领先的智能建造解决方案提供商,聚焦建筑机器人、BIM数字化、新型建筑工业化等产品的研发、生产与应用,打造并实践新型建筑施工组织方式。

如今,智能建造等新业务取得阶段性成果,与地产主业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在住建部办公厅首批智能建造试点项目凤桐花园中,博智林研发的建筑废弃物再利用流动制砖车已在累计消纳建筑垃圾450吨,生产路面彩砖超过20万块。

而这仅仅是一个缩影。截至2022年2月,博智林已有21款建筑机器人投入商业化应用,服务覆盖25个省份超350个项目,共交付超750台,累计应用施工超700万平方米。

此外,碧桂园聚焦下游产业链打造了现代筑美家居。按照规划,短期内拓展从一线到五线Top50地产开发商,主要聚焦中端楼盘;中长期积极开发推广符合市场大方向的新产品。

如今,这一业务已经初见成效。碧桂园管理层在业绩会上透露,2021年,工程板块累计收入70亿元,累计服务项目超过3500个,面向外部单位项目超过40个。

碧桂园之所以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保持了稳固优势,展现出较强的经营韧性不是偶然,而有其必然性。正如中指院所指,这得益于其“双营发力”,营销建设紧跟时代发展,线上线下灵活调配,助力业绩快速提升。

免责声明:此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