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架松柏夜锣鼓(神农架田间又响起了薅草锣鼓)

神农架松柏夜锣鼓(神农架田间又响起了薅草锣鼓)(1)

神农架新闻网(神农架报)(记者张珊珊、通讯员高瑶) 7月12日,正是今夏入伏的第一天,中午11:00,在阳日镇桃园村白杨树湾的高粱地里,一阵阵激昂紧凑的锣鼓声,伴随着一排排锄刀整齐挥舞、起伏,俨然一道田间风景,新奇、出彩。

“这280亩红高粱正值壮苗期,秋天就能卖了变钱,最近几场雨下来,早先套种的油菜和其他杂草盖过了高粱苗,锄草的活计成了当务之急,迟了耽搁庄稼长势嘞。” 眼下,村合作社的红高粱急需锄草,负责人詹明友召集了20几位村民,顶着烈日,挥起了锄头。夏日炎炎,为给大伙儿驱除疲劳,詹明友突发奇想,请来了村里久未露面的“锣鼓匠”,在高粱地里拉起了劳动号子。

锄草的人一字型排开,4个“锣鼓匠”,两人一个班子,一人打鼓、一人敲锣、两小时一轮换。铿锵有力的节奏、激昂幽默的歌词,提神醒脑、统一步调,一天下来,不知不觉间,40亩地就锄了出来。

“这锣鼓班子算是请到了家!有了他们,余下的两百多亩,我也不愁啦,呵呵!”出乎意料的进度,詹明友高兴地合不拢嘴。

“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听!神农架薅草锣鼓又在田间地头响起!

链接阅读: 薅草锣鼓是一种传统民乐。在农村,每年七、八月份锄玉米草、黄豆草时,几户或几十户劳动力汇集在一起,在田间一字型排开,一人敲锣,一人击鼓,有节奏地边敲边打边歌唱,为劳动者鼓舞士气,统一步调,消除疲劳。敲锣打鼓者多为地方有知识、有威望的老者或有上进心的年轻人,老百姓称其为“锣鼓匠”。神农架薅草锣鼓内容丰富,唱打方式真率、质朴,传承历史悠久,口头传唱歌曲万余首,其曲调简约明快,独具特色,极富感染力,极大地丰富了大山深处群众的文化生活。2010年,神农架薅草锣鼓已被纳入湖北省非遗项目进行保护和传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