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聿明为什么在淮海大战时没能跑掉(淮海战役杜聿明不服)

(老梁说)说真的,咱看解放战争的历史,总感觉蒋介石胳膊那叫个长,国民党部队的吃喝拉撒事无巨细那那都要管,就连电影电视剧在这方面都有描述。

所以蒋介石的朝令夕改太出名了,咱别的不说,就说淮海战役,杜聿明那是真被蒋介石的各种各样的命令烦透了,最后硬生生地关闭了无线电通讯,就是想着避开蒋介石的胳膊,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

结果他忘记了,蒋介石还有空军,一封亲笔信往杜聿明的头上一投,杜聿明搓着牙花子,他也得按照蒋介石的命令去办。

那么接下来,咱就来聊一聊淮海战役到底是个啥样子?

杜聿明为什么在淮海大战时没能跑掉(淮海战役杜聿明不服)(1)

咋说呢?淮海战役,您要是翻阅历史去瞅,那是被称为大决战的一场战役。

为嘛呢?因为这场战役蒋介石赌上了自己,打北伐战争开始积攒起来的所有家底。之前蒋介石那是想着法的保存实力,结果这一战下来,全赔进去了。没有实力支撑,这也导致蒋介石在山头林立的国民党内讧中,又一次上演了下野的戏码。

但开战之前,蒋介石可不这么认为,他就说过这么一句话:

“无论怎么讲,双方兵力八十万对阵六十万,优势是在我这里。”

而解放军对于这场战争的忧虑同样存在,别的不说,就说毛主席就说过:

“六十万对八十万,这就是一锅夹生饭。夹生就夹生吧,那也要吃下去!”

而这锅毛主席都有点忧虑的夹生饭,咱可以说是粟裕将军亲自操刀,给煮出来的,饭不仅没有夹生,还熟透了。

其实解放军在开战之前,从中央下达的作战部署中,就不是淮海战役这个样子的。

当时中共中央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战略部署,简单地说,就两步,第一步经略中原(这个咱就不详细地说道了),第二步是渡江南下,进入闽浙赣地区。

那么第二步,进入闽浙赣地区的主要目的是干嘛呢?

当时的闽浙赣地区,可以看做是国民党的大后方。那么解放军以七八万人的部队,挺近这一带,势必会引起国民党的害怕。

他这一害怕,一准得想法回援,那么国民党手头上能够调动的军队,这都集中在中原地区,按照一般规律,蒋介石这就得派部队进行回防,至少把江南这块给保下来才成。

那么抽调的部队少了他就不管事,至少得撤出二十到三十个旅的部队。

您想哇,一个旅差不多就得七八千人,这么一调动蒋介石至少得调动一个兵团回去。

这势必就会让蒋介石手中的筹码变少了,这就变成了六十来万。

那么解放军用六十万的兵力对阵国民党六十多万的兵力,至少在数量上能平衡一点。

所以当时是出于这种考虑,先调国民党一部分兵力出来之后,再进行决战。

而当时中央布置下的任务,就是打算用粟裕将军的部队,来做这件事的。

但粟裕将军,可不这么看这场战役。

杜聿明为什么在淮海大战时没能跑掉(淮海战役杜聿明不服)(2)

当时他首先提出了打个小淮海战役的构想,其实这件事粟裕在济南战役开打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琢磨这个问题了。

要不说战将呢?啥事都在提前考虑,这就是走一步想三步。

于是在历史上,大家伙就看到了粟裕给中央发送的子养电,这就算是给即将发生的淮海战役打了一个铺垫。大概意思呢?不用调国民党的部队离开,直接就和国民党进行一场决定胜负的大决战。

当然这份电报的内容很丰富,粟裕阐述了自己观点,还解释了原因,以及战略构想,整个电报长达两千多字。

那么电报发出去之后,中央已经做出了战略部署。这份电报报上去,毛主席看了之后,就相当重视,自己看完每一个段落都进行了圈点,然后交给周恩来,陈毅,任弼时进行传阅,最后还特别的在电报的最后注明:“再送毛!”

所以相当的重视,这一次中央是很重视,但没有采纳粟裕的意见,坚决执行既定的战略。

为了这个事,粟裕先后又发出去两份电报,每封都在两千字左右,用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您都不知道,最后毛主席请粟裕和陈毅一块到西柏坡的中央工委开会,就是为了让粟裕明明白白地再次阐述自己的观点。

毕竟纸面上的文字是没法代替当事人的,有了疑问立马就能得到解答。

这次汇报,五大书记都在场。

这一次当面汇报结束之后,最终形成的决定是,既定战略方针不变,但同意之前准备钓鱼的华野三个纵队不过江,留在中原歼敌。而这一决定,让淮海战役的设想有了一个初步的雏形。

杜聿明为什么在淮海大战时没能跑掉(淮海战役杜聿明不服)(3)

而整个战役的发展,由小淮海变成了大淮海,逐步地演化过来。

当豫东战役结束之后,粟裕将军就提出了举行淮海战役的建议,中央就考虑了一天了,中央军委就发出了毛主席的电报:

我们认为举行淮海战役,甚为必要!

最终淮海战役,成为了战争史上的奇迹。

夹生饭做得熟透了。而淮海战役结束之后,国民党再也没有反抗的余地了。

此后国民党的部队不是走在起义的路上,就是走在了投降的路上,没有第二种选择了。

那么接下来,咱就来看看淮海战役的一个过程。

杜聿明为什么在淮海大战时没能跑掉(淮海战役杜聿明不服)(4)

首先咱来看看,国民党这头出动了那些部队,黄维兵团,邱清泉兵团,黄百韬兵团,李弥兵团,以及他们的总指挥杜聿明。

估计大家伙在看电影电视剧的时候,这些名字总是会出现,毕竟这都是蒋介石的老底子了。

那么在淮海战役中,被第一个放倒的是黄百韬兵团,当时这位的手底下有着五个军,十万人。

黄百韬这不被围了吗?蒋介石着急啊!于是他就把杜聿明一堆人,招呼到南京开会统一思想。

于是咱就看到了当时国民党的安排。

徐州的主力沿着津浦线向南进攻,而李延年和黄维一块向宿县推进,像一把钳子一样去夹这块地方,至于徐州呢?李弥守着就完全可以。

就国民党这大脉搏,被粟裕将军号的死死的。

所以战斗一开打,国民党这块基本上就等于踢到了铁板上了,津浦线上的主力部队邱清泉和孙元良,一天下来可以说毫无进展。至于推进,还推什么进,动了两公里对于国民党来说,那小汽车不够十来分钟突突的。

打了一天,就这结果?

所以黄百韬的覆灭,这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双方都在争取时间,黄百韬被华野包的跟个铁桶一样。这场战斗您要说黄百韬比较菜,小编可不这么认为。

黄百韬足足打了十七天,那可是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一口吃下黄百韬,华野为此也付出了四万人的伤亡。

这可比王耀武带着十万大军,守一个济南才守七天,要厉害多了。

说起来黄百韬算是对得起蒋介石了,您要知道蒋介石老是有嫡系杂牌的区分,黄百韬的出身可不是什么嫡系,算是杂牌中走出来的人,而他之所以能在蒋介石脸跟前有地位,完全是因为他的战功。

黄百韬算是完了,自己还被击毙了。

杜聿明为什么在淮海大战时没能跑掉(淮海战役杜聿明不服)(5)

而黄百韬被歼灭之后,粟裕兴奋地大声说好,您都想象不到,说完之后,粟裕晕倒了,毕竟连日来的激战,早就将粟裕的身体搞得疲惫不堪。

那么根据毛主席身边的人回忆,捷报传来,毛主席卧室里头连续亮了好几天的灯,也熄灭了。

蒋介石接到消息的时候,悲痛那是自不必说,还派人进入碾庄把黄百韬的尸体给运了回来,授予黄百韬上将军衔,举办了隆重的葬礼。

黄百韬兵团的覆灭,可以说是整个淮海战役胜利的起点,蒋介石悲痛的事,那是接踵而来。

于是在历史上我们就看到了,当时着急上火的蒋介石,还在催促黄维去解扣,结果黄百韬完蛋了,黄维又被中野给堵在了双堆集。

杜聿明为什么在淮海大战时没能跑掉(淮海战役杜聿明不服)(6)

这一趟,蒋介石算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啊,黄百韬没出来,黄维又被填了进去。

于是在二十六号的时候,就出现了蒋介石训斥徐州的事,捎带脚让徐州赶紧的组织兵力,去营救黄维兵团,最后还语重心长地加上一句:“不得延误!”

好吧杜聿明被这通骂了之后,只能硬着头皮去营救黄维。

于是在津浦线被堵上,毫无进展的邱清泉和孙元良被火烧屁股的杜聿明,进行严厉的督导,总之就是一句话:“赶紧的进攻,赶紧的推进!”

好吧,二十七号二十八号又打了两天,邱清泉这会别说两公里了,压根就是原地打转,而孙元良更是倒霉,您别说进攻了,他连坚守都做不到,直接就被打崩了,这就退了。

至于其他方面的救援部队,您就别提了,压根就没有多少进展。

就在二十八号,国民党又发现了惊人的一幕,李延年这支去救援的部队,居然有被华野的狙击部队给包围的危险。

这回,蒋介石真急了,回头就又把杜聿明给招到南京开会,毕竟之前的计划破产不说,又填进去一个兵团。

那么这一次交谈,杜聿明和蒋介石都感觉到了徐州这块,已经没有可保的必要了,所以徐州被放弃,他们没有冲突。

那么引起这二位冲突的又是什么?

杜聿明为什么在淮海大战时没能跑掉(淮海战役杜聿明不服)(7)

杜聿明想要带着自己的三个兵团要逃走,当然在这个逃跑的过程中,要是环境还凑活,那么过去给黄维解扣,那也不是不可以的。

当然说是这么说,实质上杜聿明已经打算丢车保帅,黄维大概率是被他丢弃了。

不过这么干的话,至少邱清泉,李弥和孙元良的三个兵团,还能保全不是。

可蒋介石不这么看,他可不要什么环境还是情况允许不允许,他要的是救下黄维。

毕竟在蒋介石看来,你杜聿明怎么说手上还有三个兵团,你正面扛不过,你抄个后路,去进攻中野的背后,这总可以吧。

所以两人的策略算是杠上了,前半程没毛病,后半程的话俩人不对路。

结果,杜聿明回去之后,就来了一个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那么我们来看看黄维当时又是怎样做的呢?

杜聿明为什么在淮海大战时没能跑掉(淮海战役杜聿明不服)(8)

黄维手底下有十二万人,比黄百韬多两万。

他是在十一月二十六号发现自己被包围的。

当时蒋介石让黄维蹲在双堆集来个固守待援,说真格的当时小编看到这里的时候,突然就想到了孟良崮的整编七十四师,当时的张灵甫也是固守待援,准备来个中心开花。

结果这花还没开,张灵甫包括整编七十四全都填进去了。

看来双堆集的黄维,和张灵甫的整编七十四师没啥两样啊!

咋说呢?黄维这一次出来,可没带多少粮食,就七天的干粮,这一被围,蒋介石还让他固守待援,这要是到点没捞出来,黄维自己都能崩盘了。

所以时间到了十二月一号的时候,黄维没辙了只能发动突围,结果打了老半天,付出了三万人的代价,您别说突围了,连个缺口都没整出来。

熬到十二月十五号,中野发动了总攻,黄维彻底没戏了。

咋说呢?黄维也够硬气的,七天的干粮,硬是撑了十九天。

而在十九天里头,杜聿明准备趁着黄维被围困,给自己争取出来的时间,想要逃出生天。

那么咱再来瞅瞅杜聿明又干了什么。

杜聿明为什么在淮海大战时没能跑掉(淮海战役杜聿明不服)(9)

这时间点上,杜聿明和蒋介石商量好要抛弃徐州。说好了的事,杜聿明回头就去做准备,结果杜聿明发现徐州地方上的人,比他还快,满大街都知道国民党要弃守徐州了,大家伙都在忙乎着打包跟着走。

你都不知道,当时把杜聿明给气的,说七窍生烟都不过分。

那么为什么徐州这个地方上的人,动作比杜聿明还快呢?

这原因还得从蒋介石身上去找,蒋介石舍不得徐州金库里头的黄金银元外加美钞,杜聿明还没打南京离开,消息就传到了特务的耳朵眼里,让这些个特务转移东西。

结果就是杜聿明回去之后,就面临一个纷乱的局面。

所以杜聿明带着二十万的部队打徐州出来,跟着这二十万部队一块出来的,还是不少地方上的人。据说这批人就有十万,什么家属,什么机关干部等等。

您就说吧,杜聿明带着十万非军事人员撤退,速度能快得起来,那叫个没天理了,所以他们五天就走了一百公里。

那么说到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说了:“把这些个人都甩开,杜聿明不就能快了?”

你可拉倒吧,杜聿明可不想两头都得罪了,这锅他也背不动。

所以在蒋介石接到空军的举报后,他看到的是整个从徐州退出来的部队乱哄哄的就不说了,种种迹象表面,杜聿明就没有一点去给黄维解扣的打算,要按照他自己的想法退守淮河。

气愤的蒋介石要发报给杜聿明,让他去解扣黄维。

结果杜聿明就知道蒋介石要来这一手,所以蒋介石用无线电压根就找不到杜聿明。

杜聿明为什么在淮海大战时没能跑掉(淮海战役杜聿明不服)(10)

于是历史上一份由空军投送的手令,就从天上砸到了杜聿明的头上了。

坐视黄维兵团消灭,我们将要亡国灭种……停止向永城前进,转向濉溪口攻击前进,协同由蚌埠北进李延年兵团南北夹击,以解黄维兵团之围。

好吗,手令都拿到了,杜聿明在拦着这就说不过去了。

毕竟蒋介石建立军队的标准,他不是按照能力,而是按照对蒋介石的忠诚度来决定的。

在这方面杜聿明不算楷模,他也算是典范,不然蒋介石也不会让他做到指挥的位置上。

所以在历史上,咱就看到了,杜聿明拿到手令没有一点耽搁,就召开了会议,跟着部队就朝着黄维兵团扑了过去。

当然这个中间,杜聿明的必要解释还是有的,接连四份电报就是证明。

跟着,蒋介石就看到了,在十二月四号的时候,也就是杜聿明彻底放弃退守淮河扑向黄维的第二天,杜聿明就被华野的部队给顶住了。

咋说呢?这个时间点上,围上来的华野部队也就六个纵队,人数也不多,兵力远远少于杜聿明的二十万之数。

就这个点上,杜聿明要是往出逃,那还是有机会的。

蒋介石可不允许杜聿明在按照自己的计划逃跑了,按住杜聿明让他给黄维解扣。

于是杜聿明被随后而来的解放军一层层地围了起来。

黄维兵团没救出来,还搭一个集团。

等到十二月十五号,黄维被全歼,杜聿明已经没有一丝一毫的机会跑出来了。

杜聿明为什么在淮海大战时没能跑掉(淮海战役杜聿明不服)(11)

当然了,面对装备精良的二十五蒋介石嫡系部队,能不打就不打,他们投降了这是最好的。

于是毛主席在十二月十七号,亲自写了一份《敦促杜聿明等投降》。

当然最后还是毫不客气地说了一句:

如果你们还想打一下,那就再打一下,总归你们是要被解放的。

事情走到这里,杜聿明带着二十万人,已经没有第二条路可以选择了。

这就跟孙猴子一样,不管怎么跳,他都逃不过如来佛的五指山了。

那么这一路看下来,小伙伴们,一准有这么一个想法:“蒋介石这打的是什么呀?整个是一个添油战术,添了黄百韬,跟着填黄维,接着是杜聿明!咋回事呢?”

杜聿明为什么在淮海大战时没能跑掉(淮海战役杜聿明不服)(12)

其实哇,蒋介石打这仗,应该算是打给美国人看的。

大家伙都知道,国民党部队,不仅是武器装备,还有各种物资,这都是打美国人手里换取过来的。

所以您要说,蒋介石打内战,可以说是美国人出钱让蒋介石镇压中国人,从而在中国人的身上窃取利益的一个过程。

那么之前蒋介石打得太糟糕了,所以从1947年到1948年,美国人开始不断地砍给蒋介石的预算。

在美国人看来,这场仗想要打赢,除非美国人自己下场。

当然之前日本人的下场,美国人是明白的,一开始日本人有多牛,势如破竹这么形容都不过分,但最后呢?还是被打成了对峙的结局,所以美国人也不敢!

这还得加上虎视眈眈的苏联人,美国人可没那心思替蒋介石火中取栗。

咋说呢?这种乱局,也是国民党嚷嚷要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的一个原因,后来国民党还嚷嚷着要借助第三次世界大战,从小弯弯哪里反攻回来吗?这个事嚼咕了很长时间,甚至在朝鲜战争爆发那会还在鼓吹。

这说得有点远了,咱接着说。

所以面对这种局面,

蒋介石不能在内战中再失分了,起码表现出来的样子,不是被打得太过难看,于是就出现了这些个添油战术,最终导致全部的筹码都砸光了。

杜聿明为什么在淮海大战时没能跑掉(淮海战役杜聿明不服)(13)

这也是蒋介石最后被下野的一个原因。

那么不管怎么说吧,最后被解放军俘虏的杜聿明,那是一百个不服气,一千个不高兴。

当然了,杜聿明在淮海战役的失败,其实不仅仅是战略上的问题,而且他的对手是粟裕。

如果他要是翻阅粟裕给中央的从“子养电”开始,到整个淮海战役全过程的电报,杜聿明就应该明白,他所有的路子其实早就被粟裕给算计到了,不仅是蒋介石的脉搏,就算是杜聿明自己的脉搏都被掐的死死的。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