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林清玄经典语录(读林清玄的愿你)
1
合上《愿你,归来仍是少年》这本书,我仍意犹未尽,心中有一种莫名的触动,那优美的,智慧的文字,让我思绪万千,捧在手中的书久久不愿放下。但是,当我读了这本书时,心中倒有几分惆怅。《愿你,归来仍是少年》,回归自然,回归壮志凌云的年代,已不可能,一去不复返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那只是个美好的愿望和说辞而已。
这本书甄选林清玄的代表性散文45篇,将他在不同岁月中的人世牵绊一一呈现。从翩翩少年到年过花甲,犹如从清晨到黄昏,一路走来,最终都要回到最初的模样,这便是不忘初心吧。在外闯荡半生,无论经历什么样的挫折,什么样的困难,咬咬牙,扛过去,坚持自己的理想,做最初的自己。不忘初心,初心活着,想来简单,做来真难。因为人生路上,我们总会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一旦自控不住,便会随波逐流,从而忘了自己最初的梦想。
细细品味全书,不难看出,作者虽然经历年少到成年,从稚嫩到成熟,但始终保持那颗初心,那颗少年的真心。我们虽然还只是流年,虽然只来到这茫茫红尘几十年,人生美丽的风景还在后面,但是我们扪心自问,我们有没有守住初心,有没有快要忘记我们的初心。人人都有喜怒哀乐,人人都有一面镜子,对着镜子看看,那个镜子里的人还是不是当初的我的模样。最喜欢书中这样一段话:“我们都在人生的单行道上孑然独行,或许受苦,或许疲惫,但爱的微光总在记忆的最初,纵使太阳和星月都冷了,也有一股温柔的力量,从故乡的群山间超拔而出,温暖你心。”
走心的文字告诉我们人生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会有诸多逆境,但是我们都可以不被岁月所牵绊,能够一直像少年时候无所畏惧,充满激情与希望,无论周围的人怎么看待,我们也要坚定自己的信念,朝着自己最初的梦想,一路前行。正如此刻的我,最大的梦想就是夺取健康的胜利,也许身边的人会有一些不同的其他选择,但是我一旦认定了自己的道路,就必须全力以赴,不光是为了爱我的爸妈、兄弟姐妹、红颜知己,为我操心的医生老师,更是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
愿远行的我都能看见最美的风景,愿归来的我终等到最暖的灯火。年轻时,我们怀着梦想,奋不顾身;中年时,我们就会看见大千世界的各种形态;年老时,我们盼望回到起点,历经人生种种磨难,才知道原来这才是我们想要到达的地方,这里的生活才是我们最享受,做舒适的生活。愿我们不忘初心。愿你,归来仍是少年。
2
林老先生的文章看得越多,越容易成为他的粉丝。最初不懂他为什么会连续十年雄踞“台湾十大畅销书作家”榜单,会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看过他的散文之后,就知道了各种缘由。本以为读散文,我是拒绝的。显然,林清玄的散文刷新了我的认知。《愿你,归来仍是少年》是节选的散文集,第一章的标题是《经百千劫,又不能报父母深恩》,从各个角度去讲作者的父亲母亲。父亲母亲的爱就是我们存在于这个世界的原因,缺失父爱和母爱的孩子,本能的会质疑自身存在的意义,这样的心境之下,有失去人间大爱的人其实不难理解。作家在描述父爱母爱的时候,描写童年生活的时候,用词虽不华丽,却总能给与读者温暖的感受,这样的感受来源于夕阳西下的农人回家,来源于父亲母亲对兄弟姐妹们的谆谆教导,来源于小时与哥哥一起去看电影的甜美回忆,乡间生活的刻画很生动,很容易就将读者领入儿时的田园生活。
第二章描写的是《阅读故乡的一百种方法》。白岩松曾经在一期节目中说:“中国人的信仰,第一是孩子,第二是吃”,深以为然。这个篇章中,有一半以上的篇幅都在谈“吃”,谈吃的食物是什么,谈与自己一起吃的人是谁,为了吃小时候都经历过什么......故乡的味道,父亲的味道,妈妈的味道,妻子的味道就是吃的味道,就是打小开始一直食用的,刻印在脑海中、味觉里、血液中的味道。阅读故乡,就是通过食物打开入乡的大门,感受着深入内心的味道,感慨着周遭的变更。
第三章《幸好人生有离别》描述了爱情的甜蜜、苦涩、求不可得,也讲述了作家寄托于“植物”中的感情。作者引用了诗词、禅语,把自己对感情的领悟、对人世的感悟写入其中。文章《枯萎的桃花心木》是小学时期曾经学习过的课文,再读的时候很是亲切。
第四章《好雪片片》是作者的一些代表作,读起来很精彩。林清玄的文章文辞没有过于华丽,却也很美,感情真挚,容易引起共鸣。尤其在描写乡间的生活场景时,一幅幅美丽的画卷铺展在眼前,背景的颜色是暖暖的,步调悠悠的随着作者一起在田间漫步,惬意也生趣。
其实,林老先生是在写乡愁,乡愁是一种病,乡愁是人生道路上的教科书。
3
我读完了林的这部散文集——《愿你,归来仍是少年》,在读完的一瞬间,我竟舍不得合上书,坐在椅上,我仿佛也看到了自己经历的一些人,一些事。那感觉,如梦如幻。通览全书,我最爱其中一篇文章——《飞入芒花》,它讲述了作者回忆年幼时母亲在身边的陪伴,母亲不仅要照料一家三十几口的衣食(过去人们都是亲戚父母一块儿住,且孩子尤其多),加之要养猪饲鸡,教育孩子。而母亲最操心林清玄,作者的病弱是母亲对他的照顾无微不至,母亲常与作者在旧家前的一片芒花中讲述故事,等父亲回家。现在,一间间透天厝代替了芒花, 母亲的头发却全白了,作者百感交集,心感愧疚。
我想要珍惜现在的时光,多陪陪父母。看清父母脸上的每一丝皱纹,每一缕白发,记清父母在不同场景的每一幅样貌,凝听父母的每一句念叨。就算他们老了,老得认不出我了,但我也会含着泪说:没关系,我还记得呢。我还不忘初心,童心未泯。
愿你,走出半生,仍怀童心,仍不忘当年。书中聚集了林清玄的回忆,身为一个台湾人,他对祖国充满了强烈的爱意,对母亲充满了怀念。他在书中回忆了童年时的顽皮自由,少年时的叛逆迷茫,还有成年时的热血独立:母亲为抓住逃跑的他而摔倒,他心疼地扭头回去轻抚她;他上学时以学校要去郊游为借口,独自一人走到深林?着涓涓流水,看着姑娘们用力地用棒槌捶打着衣服,水花四溅;成年后在世间遇到以卖饺子为生的林妈妈,修理物品技艺高超的“世间第一针”,还有渐渐被人们淡忘的剪影技术……
这本书如同一部电影,选取林清玄的生活片段,把他的半生经历都展现在我的面前,我寻到了不少共识,也获得了许多。我也心存一丝伤感,时间总是过得很快,在父母眼里,我们似乎昨天还是个七斤六两的婴儿,而今天就变成了青春期的叛逆少年;在我眼里,父母也老得太快,似乎昨天还精神抖擞地去公园散步,今天就腰疼得下不了地了,昨天还能听见我在背后低声说坏话,今天我扯着嗓子喊他们都听不见了,昨天还记得第二天应该去买些毛线来为我织衣,今天就忘了做完了一件事接下来要干什么。在无奈的同时,我心疼,紧锁的眉头再也无法舒展开,我天真地想,是不是如果我不长大,父母就不会老了。白色代表冬天,而冬天代表四季中的最后一个季节,代表人一生中的晚年。珍贵的时间,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侵略者,他匆匆走过时,不仅什么也没留下,还带走了另外两件人间的宝物——青春与生命。
我翻着旧照片,快乐的片段竟引起了我的伤感。我应该明白了林清玄的思念,他的情感,他所说的“童年时代,陪伴母亲看萤火虫飞入芒花的星星点点,在时空无常的流变里也不再有了”所流露的对母亲无限的爱。他的话语永远响彻在我的耳畔,愿我,出行半生,能看见最美的风景,归来终能等到最暖的灯火,像他一样能重拾记忆的花瓣。
我最终的解释,人活在世上,都在履行着三个字:养、陪、撑!
4
和世间所有的相遇一样,在别人的故事里读出了自己,猜来这故事便是成功的。写文字和心,和阅历,才华,天赋,灵感等一脉相承。读文字的心,却和心情,心境,周遭,经历等直接相关。一个是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往变成黑纸白字,一个是把黑纸白字还原成最切近自己的所见所得所感。笔者以为,散文是最不好拿捏的一种文体,因为白话的缘故,写太通俗浅显,容易变成白开水,铁打的散文流水的账本戏;太遣词造句又容易造作矫情,华而不实变成旗袍上的扎眼虱。但从读书的角度,散文却又是最简单,最直接,无年龄隔阂和障碍的对话工具,把日常的生活语音稍作修饰即可变成一截截小文字,日常的经历和所闻所见所感都可以拿来入药,至于是煎炸爆炒还是清蒸白灼,就看文字输出者的文字运用功底了,俗称:文采。文字里,耳熟目详的金句随处可见,他也并不忌讳,并以此为结绳,把一个中年男子日常的生活片段串起,在其中:有人、有事、有景、有物、有思、有感、有温度。随着一行行文字一篇篇故事的结束,终于勾勒出一个相对完整的少年模样。处子之心,唯坦诚以待。
小时候,家里藏了不少小人画书,古今中外无所不有,《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劈山救母》、《水漫金山》等等。当同龄的孩童都在三五成群追跑打闹享受年少无忧的精彩时,我却激发了另外一种兴趣来控制体内的洪荒之力——以读为乐,痴迷读书。虽不记得是怎样地从南风小屋的一堆大木头箱内发现了诸多的小说和文学作品,但年过半生却能依然真切感受到那些白纸黑字里的别样大千世界。那些书,有竖版的红楼梦,章回体的隋唐演义,近乎白话的聊斋志异和西游记,还有译本的姿三四郎乱世佳人,更有成套成套的大学文学院古今中外丛书教科书读本。这些书,怦然打开了一个帅小子的想象力探索史,让我知道原来别人都是这个样子去辨识去思考去行动的,潜移默化中暗植下一个念想:除了当前的日子之外,原来还有千千万别处的生活。这些书,也给后来的我造成诸多实际的困扰,比如囫囵吞枣,一目三行,似是而非,不求甚解。但于当时而言,实际上仍然是快乐的,奔流的。
都说晚说话的孩子成熟的格外快。从三岁才正式开始张口叫爸爸妈妈起,到后来越来越明显的文静和沉默性格,甚至于最后的整个少年期,连说起话来都有一股子惊天动地的电台腔。就这样,我完美地按照达尔文的进化论自我创造出一种属于自己的独特方言腔,我从一个小时候不会说话结结巴巴的“毛孩子”成长为一代共和国优秀军人,需要多大人生的跨越。
很快,静若处子的我,用一种无声无息的倔强展现出了青春期的叛逆:远离家乡去求学。和所有心怀高远的年轻人无二,“才气逼人”的十七八九岁短暂而迅速地结束。推促着一个纯真少年郎一脚踏入60、70后的共同社会烦恼。在此前,父母一个希望能靠嘴皮子磨开律政界的大门,一个却希望能发扬族统成为育人成才的农民教师。而少年自己的小心愿是:做一个人奔跑者,结识形色万花人生。最后,却是事与愿违。不过,都是青春后话。
半生已过,少年不在。出走归来,缘生缘起。对镜剃须,忆想起那少年郎。少年时的早生华发,如今却已悄然复黑。只祈在那岁月静好红尘穿梭中,你我,犹记那少年郎。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不一样的,就和每片叶子,每个雪花,每滴海水都不一样。我们有的时候都想去窥探别人的隐私,读书也是这样,有的时候就会偷窥到。《愿你,归来仍是少年》这本书是作者的人生感悟,也是作者的人生经历,通过这本书就好像我们是作者的好朋友一样,拜访了他的家,拜访了他的家人、朋友,还看了他的隐私,知道了他的所思所想。这就和读一个人的自传一样,我们了解一个人,这个人就得像透明的一样,那个人得坦诚相待。读书也和交朋友一样,读了一本好书,就是交了一个好朋友,读了一本坏书,就交了一个坏朋友,哈哈,现在好书坏书都分不清了,不敢轻易说一本书是坏书。反正现在是什么都得说好。不能说坏,否则就会有麻烦。
其实读书是很个人的一件事,有的人把读书上升到一个很可怕的高度,比如一本书,只能说他好,不能说他坏,说坏的都是不爱国什么的,好怕怕呀!你不能强迫别人读和你一样的书,也不能强迫别人读了这本书和你有同样的想法,这样好可怕呀,有的人现在就在做这样的事,很令人讨厌。有的人的生活很丰富,有的人的生活很贫乏,这本书的作者的生活就很丰富多彩。作者用很平实的语句讲述了他自己的人生,他们的人生都是我们经历过的,所以我们才会读这样的书,就和我们自己去经历了作者经历的人生一样。读这样的书,我们也许会学到一些处人之道,或者成功的砝码,学习人家是怎么成功的,对我们的未来也有帮助。有的时候我们读一本书,就像度过我们自己的人生一样,有共鸣就是一本好书,就像这本书一样。著名作家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非常有道理。我相信未来的世界就是爱情、健康和书籍(知识)的世界。
作家简介:殷天堂,笔名尹夫,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公务员,网名过冬飞鹰,祖籍信阳息县,干过农活当过兵,军队团职军官转业,闲暇时间习读经史。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中国文章学和自然资源部作协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系统作协主席,信阳作协副主席。本人曾任《信阳文学》顾问,获“九才子”称号,中国最具实力的青年作家、编剧、特约时评记者,数百篇小说散文见诸网络和纸刊,著有《梁山伯与祝英台外传》、《生命提速》、《息夫人秘史》等书籍。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