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的首架水路飞机(一架永无归来的增雨飞机)

世界上的首架水路飞机(一架永无归来的增雨飞机)(1)

“咱们两个探头比较的话怎么比?入云时间怎么算?以哪个为准?需要考虑一下”

“先分析,晚些再说”

“晚上吧,今天下午我飞行……”

2021年3月1日上午,李鹏利用增雨作业前的一点时间,和同事在微信上讨论飞机搭载气象探测设备数据分析方面的问题,并约定晚上再“碰头”。一切顺利的话,这名年轻的人工增雨专家将在傍晚和搭档单良一起安全着陆。

世界上的首架水路飞机(一架永无归来的增雨飞机)(2)

李鹏生前分析空中云粒子探测数据

下午15时许,江西吉安,这架国家高性能增雨飞机B-10GD在作业中发生意外坠机,造成机上2名飞行员、3名气象作业人员当场死亡,黑龙江省气象局李鹏、单良因公殉职。他们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离家2000多公里外的异乡。

为百姓洒甘霖、抗旱情,

他们殉于耕云播雨时

冒着黑烟的飞机,倾斜着迅速向地面坠落,吉安县浬田镇上湖村多位现场目击者拍下了视频,飞机坠毁后将3栋民房砸中,“爆炸声特别大”,很快飞机坠毁的位置就燃起了熊熊大火,黑烟直冲天际。这一天,同事和家人反复拨打他们的手机,可始终无人接听。

自2020年冬季以来,江西遭遇严重旱灾,森林火险等级居高不下,尤其2021年2月份以来,已造成赣州、宜春、吉安、抚州等大面积受灾,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活用水,灾情紧急,迫在眉睫。单良和李鹏再次主动请缨赶赴江西支援飞机人工增雨抗旱救灾任务。

世界上的首架水路飞机(一架永无归来的增雨飞机)(3)

李鹏(左一)和单良(右一)安装催化烟条

胖胖的李鹏37岁,绰号“肉肉”;单良47岁,是一名退役老兵。二人“能文能武”,都是黑龙江省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省人影办)的骨干。

在大学同学眼中,李鹏最怕热,春夏秋冬都在水房使冷水,班级组织爬山,他主动帮女生拎包,成为“最受欢迎男生”,他细心体贴,宿舍就寝时,他怕鼾声扰人,就黑暗里端坐,等舍友入梦,他再躺下。单良的名字有谐音,很好记,当兵时,一顿能吃10个馒头,飞机遭遇异常颠簸时,他会说“就当免费按摩了”。

2018年,失事的这架国家高性能人工增雨飞机B-10GD号机入驻我省,李鹏和单良肩负起外场作业任务,一起从地面跨向空中,多次合作后,二人成了关系很铁的搭档。

人工增雨飞机作业有着严格的行业标准。机上会配备2名飞行员、3名气象技术人员。李鹏和单良各有分工,互相配合,前期与机场沟通申请空域等,登机后,操作探测设备、催化设备以及与当地地面指挥中心保持通信,确认云中作业条件。通常作业前,要将焰条装载到飞机机翼的发射架上,当飞机在云上或云中飞行时,机上的监测设备随时探知云中情形,他们计划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方播撒催化剂,在丰厚的过冷水区进行人工催化,促进降水发生。整个空中作业要2~3个小时。

这次飞行应该和往常一样,单良此前还念叨着“完事儿在江西包饺子吃”。意外突降,飞机在作业过程中出现机翼和螺旋桨严重结冰,机组未能对飞机结冰风险进行有效控制,进而飞机失速并进入螺旋,最终坠地起火。

洒甘霖、抗旱情的他们,护佑百姓民生,耕云播雨,却燃尽了自己。

世界上的首架水路飞机(一架永无归来的增雨飞机)(4)

李鹏保养探测设备

一年到头不回家,

将人生深嵌进人影工作

单良和李鹏牺牲后,省人影办副主任刘星光一遍遍刷新着他们的微信,有些不敢相信。她说,气象领域技术性强,气象人往往闷头一干就是一辈子,从事业时间轴上看,他们的人生几乎才刚刚开始。

我省人影工作在全国开展较早,1959年人工影响天气落户黑龙江,采用安-2型双翼小型运输机播撒干冰的方式,在磨盘山进行了我省首次飞机人工增雨试验;1963年,我省有了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小组;到1987年,成立并组建了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人工降雨办公室,真正把人影工作纳入了省政府工作日程,全省各地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

就在我省人影工作进入一个全新发展时期时,13岁的单良受父亲影响,对气象产生了兴趣。几乎同一时期,李鹏在大兴安岭一个偏远小城呼玛县出生,2001年以全县高考理科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考入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曾获奖学金,通俄语,毕业后在省人影办做了13年飞机作业指挥工作,很快脱颖而出。

刘星光在人影系统工作16年,一路见证了单良和李鹏将人生深深嵌进工作中。她回忆,两个人全年有一半以上的时间都在天上度过,单良上过松嫩平原、三江腹地、大小兴安岭的天空,也曾奔赴青藏高原、祁连山脉、六盘山区、五岭丘陵开展飞机观测科学试验……多次受国家指派,完成多次重大活动气象保障任务。两年多时间里,李鹏累计飞行近260小时,航迹遍布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华中、华南,还曾参加十余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两次获得黑龙江省气象局科技成果转化二等奖。

上天增雨绝不是一件轻松的工作。一次,在参加青藏高原飞机观测试验时,与李鹏同行的一名同事出现明显的高原反应,头疼、恶心,但为了抓住有利时机,获得一手探测数据,李鹏忍着疼登上人工增雨作业飞机,完成了试验任务。上天作业没有固定时间,缺一顿、少一餐是常事,在广东最热的8月份,李鹏脸涂风油精,完成6架次飞机增雨作业。

极寒、高温、缺氧都没能让这个东北汉子屈服,但命运无常。2020年冬季以来,江西等地旱情快速发展,李鹏在11月2日到3月1日120天的时间里,先后4次往返江西,累计在外执行任务86天,最长一次达41天。今年春节前,他刚刚回到家与老人、孩子过了个团圆年,节后上班第一天再次主动请缨,于2月20日第四次踏上江西,这一次,他再也没能回来。

世界上的首架水路飞机(一架永无归来的增雨飞机)(5)

单良在起飞前进行设备调试

向险而生,他们在天空直面闪电雷鸣

李鹏在民航工作的同学曾说,搞人影的都是猛人,我们民航几十亿元的大飞机,全是尽量避开危险天气环境,你们坐个“气象小蜜蜂”还专门钻进去,猛啊,不服不行。“能吃苦”成为刻进他们基因中的能力,“向险而生”是他们的工作主题。

与地面高炮和地面火箭作业相比,人影飞机具有携带催化剂更多、机动性更强、影响区域更广、增雨效果更好的特点,但在增雨过程中,飞机要对含有过冷水的降水云进行冷云催化作业,这一过程可能造成飞机积冰、经历雷暴和湍流颠簸等,因此危险性更高。

2019年8月底,在天津外场作业演练中,飞机突然遭遇强烈气流,剧烈颠簸,机舱内物品掉落,所有探测设备死机,北斗通信设备中断,空地传输中断,单良果断处理,经过“漫长”的十余分钟才脱离雷雨区险境,当别人谈及此事惊魂未定时,单良只笑笑“有幸成了离闪电雷鸣最近的人”。每次遇险,都是考验心理素质的时刻,不久后的另一次夜航,由于是单点圆心探测,飞机一直在空中旋转,航迹图乱得像“小猫滚毛线球”,机上人员随着飞机转圈并上下翻滚,如果说平时的颠簸类似“卡丁车”,那么这次就犹如坐上快速旋转的“摩天轮”,要多难受就有多难受,在次日的夜间飞行中,飞机中度积冰,雷达回波强度逐渐增强,飞行条件不适合后续作业,单良及时与地面指挥中心联系,取消后续作业计划,确保了飞机安全返航。

世界上的首架水路飞机(一架永无归来的增雨飞机)(6)

单良起飞前清洁探测设备

危险时刻,随机应变、果断决策,这是人影工作者时刻要面对的现实与挑战。单良与李鹏很清楚面临的危险,嘿嘿一笑:“总得有人上吧!”他们做出了忠于自己内心的选择,凌空而起,直上云天。

日前,事故原因已查明。据央视新闻报道,经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事故调查组调查,导致事故的原因是:事发飞机在实施人工增雨作业过程中长时间在结冰条件下飞行,出现机翼和螺旋桨严重结冰,机组未能对飞机结冰风险进行有效控制,进而飞机失速并进入螺旋,最终坠地起火。

3月1日下午,机翼下挡不住的热浪、凉风夹杂雨丝的天气,这个爱穿Polo衫的老男孩再也感受不到了。20年大学同学聚会他缺席了。

8岁的女儿并不知道父亲李鹏刚刚坠入一场让人震惊的意外。而他为女儿学习英语做的打卡记录,永远地停在了第200天。

世界上的首架水路飞机(一架永无归来的增雨飞机)(7)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记者:陈悦

编辑:马云鹏

世界上的首架水路飞机(一架永无归来的增雨飞机)(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