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慧大藏经目录(014.至元录-九步译经法)

从公元100年到公元1100年,中国佛教译经在经历了1000年的曲折春秋后,正式告别了历史舞台在元朝元世祖时期,沙门庆吉祥奉召编撰的《至元法宝勘同总录》中统计,自永平十年到至元二十二年,1219年时间里,传译之人194人,所译经、律、论三藏1140部5580卷,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普慧大藏经目录?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普慧大藏经目录(014.至元录-九步译经法)

普慧大藏经目录

从公元100年到公元1100年,中国佛教译经在经历了1000年的曲折春秋后,正式告别了历史舞台。在元朝元世祖时期,沙门庆吉祥奉召编撰的《至元法宝勘同总录》中统计,自永平十年到至元二十二年,1219年时间里,传译之人194人,所译经、律、论三藏1140部5580卷。

在《至元录》统计的译经者194人,这实际只是一个领头的人,真实的数量远不止194人,何止百倍,鸠摩罗什译经团就号称有800人,四大译经集团每一个都是几百人的规模,在唐初唐僧的译经团号称有3000人,所以《至元录》就说的最多就是个译主,就是领头的译经者叫译主,即主持译经的译经家。译经是个系统工程,所以要有个主译者,真正在译经工程里,协助译主译经的助手何止人数的百倍。

前秦时期道安公译经场定下了译经最初的六个流程,口授、笔授、证义、证文等等,也提出了“五失本、三不易”中国最初译经的一个标准。到了宋朝,佛教译经的流程就更加细致、更加严格,从六步扩展到了九步,在《佛祖统纪》里,统计里记载过佛教译经的九步流程。

第一步,译主。译主就是这个主译者,他自己知道这个经文,他要背诵口述经文的梵文,他背诵这个梵文对不对呢,那就由坐在他左边的这个人,就是第二个流程,叫证义。证义就是听这个译主来背,然后跟他讨论你背的对不对。

第三个,叫证文。证义坐在译主的左边,证文坐在译主的右边,就是听译主和证义之间讨论梵文,然后提自己的意见,他也懂梵文,比较误差,觉得你们两哪不行,等于最初背梵文就有三个人做校正。

第四步,那就是要把背的东西写下来,这个叫做书字梵学僧。第四个流程这个书字梵学僧很有意思,他是审听梵文,书成华字,犹是梵音。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他听着梵文的音,但是他用汉文把他们梵文的音写下来,他也是在这写,听着就写,听着就写,听音写。但他写的是汉字,因为他不会梵文字怎么写嘛。比如他就写古德拜、爱老虎油、三克油,就像用汉字写英文那么写,他就叫做书字梵学僧。书字梵学僧翻译完了之后,交给第五步,第五步叫笔授。

第五步叫笔授,那就是直接根据梵音翻译成华言,这一步就是翻译中最关键的一步,叫硬译。这个词,我硬译出来,这个词我硬译出来,但是他不管意思,笔授这一级他不管意思,他就是把这个词翻译过来。

译经的第六个流程叫缀文,回缀文字,使成句义。就是把刚才那个,古德拜,就是再见的意思,三克油,谢谢的意思,他就是这么硬翻过来,但他不管这个句子通顺不通顺。句子通顺不通顺,能让它成为一个句子,这是第六步干的,叫缀文。就是让这些词组成一个有意义的句子,但这个句子美不美,正确不正确,不管。我就是说,这几个词我觉得它应该成一句话,就把这个缀文成一个句子。

第七步,就是要保证句子和你这个词对应之间无误,这第七步叫参译,因为第五步,直接就写成那些词,再见、谢谢,然后第六步把这些词组成一个句子,第七步干什么呢?看这个词和句子之间它们是不是对应的,说你这几个词组成这个句子对不对,是不是应该组成这个句子,这部分叫参译,就是参考两种文字记录之间,确保你把这个词意变成一个句子的时候句意是对的。

第八步叫勘定,勘定这一级流程需要懂佛理,他要根据佛理来裁量句子,就是觉得你有的句子你说的太长了,没必要,后面再删掉。有的句子你说的又太短了,我得给你补几句,他得根据佛理来裁量句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