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我失去了记忆(我们不再畏惧别离)

作者:曹雪盟

前不久上映的电影《如果有一天我将会离开你》(以下简称《有一天》)有着和“外表”截然不同的内核。长达11个字的片名让导演李亘自嘲“名字很长,又带着我啊、你啊的电影,很容易让人以为是个爱情片”,红绿配色夺人眼球的海报看起来又带着几分夸张和搞笑。而事实上,这个确实有笑有泪的故事既不煽情也不跳脱,它用细腻熨帖的笔触描摹生活的粗粝和褶皱,静水流深,有淡淡的忧伤,也有脉脉的温情。

如果有一天我失去了记忆(我们不再畏惧别离)(1)

《有一天》取材自李亘大学时到东京交换期间的经历。105分钟的时长里,影片以倒叙开场,从主人公李小李回国前夜回忆往事起笔,以散点透视的视角勾画他在东京留学一年间,结识的同样漂泊在异乡之人的生活。性格内向的交换生李小李到日本东京偏僻的“渊野边”留学一年。在同学邱邱的帮助下,他来到中华料理店南国亭打工。围绕这间开在东京郊外地下一层的小餐馆,代理店长管唯、店员青木、后厨大师傅老万、小师傅宋哥等8个人物的故事徐徐展开。

时光匆匆,人来人往,对人生而言,分离从来不是有选择的“如果”,而是相聚离开,都有时候。但抓不住的是光阴,能留存的是情感。一早便将“离别”事先张扬的《有一天》将李小李与众人的相逢、相处、相知处理得清淡克制。影片讲述的“离愁别绪”不是目的而是已知,它将观众缓缓带入主人公的视角,轻声诉说着离别是必然,孤独是常态,人生的际遇无常甚至脆弱,但人与人之间深刻的联结依然令人心驰神往,每一次相遇也就弥足珍贵。

如同李亘所言,《有一天》并非“大男主成长记”,相比“主角”,“主视角”更符合李小李的定位。观众跟着他走入故事,看到的是彼此迥异又相似的群像,他们和他们的人生、以及他们面对生活的态度才是影片的主角。

影片中,“离别”不仅指向李小李交换结束启程回国,在人物群像各自的故事支线中,“离别”具有多层次、多样貌、多类型的含义。

管唯想要获得永久驻留资格,也想生一个孩子,实现“和自己真正的亲人生活在这个地方”的愿望。但取得资格屡屡失败,患上肿瘤可能无法生育,和宋哥搭伙过日子的生活望不到边,店里的员工和客人也越来越少。管唯面对的离别格外驳杂,有对生命的担忧、对梦想的告别、对只能同路一程之人的不舍、对大环境飞速改变的无奈。

开理发店的老爷爷与老奶奶相伴一生,最终老奶奶因病离世,老爷爷再次来到南国亭,一句“以后都是一个人来了,小桌也可以”让李小李沉默,也令观者鼻尖一酸。对面不再有人提醒自己豆芽可能咬不动、店里赠送的杏仁豆腐也从两碗变成了一碗,对他们而言,离别是生死的分隔,是留下的人要独自走向人生的结尾。

赵青木不愿人提起他的姓氏,只想被以日文名“青木”称呼,他急切地想要留在日本,想要摆脱酒鬼父亲和不闻不问的母亲,但最终却被遣返回国。他的离别,是带着不愿与不甘离开这座自己拼命寻找存在意义的城市,也是他未曾说出口的情愫的无疾而终。

众人如同餐馆后厨那方狭小鱼缸中的鱼群,被围困其中,挣扎纠结,渴求喘息,而南国亭则是浓缩悲欢离合的一方舞台。而这些生活的暗处、失意和苦涩,在片中被处理得温和平静,不激烈、不悬浮,生活流电影般的质感,让情绪舒缓、松弛,呈现出更令人信服的自然状态。

片中的每个人都处在被围困的状态里,他们看起来带着几分或多或少的疏离冷漠,但内心又有一团渴望温暖的火焰熊熊燃烧。

明知李小李日语不好,管唯仍雇佣他,在相处中,两人成为了不是姐弟胜似姐弟的朋友;大师傅老万身患疾病,李小李陪他看病输液,临别前,一向沉默寡言的老万给他买了一件新衣服;日本佣工理惠苦于赡养母亲的重担及与子女的疏离,但也总愿关照青木,给他带一份高级的牛肉料理;大学教师莉莉和丈夫女儿三地分居,在跟李小李的相处中获得了兼具师生与母子般的情感联结……如同电影《小偷家族》中一群无血缘关系的人组成的“家庭”,《有一天》中这些独在异乡的异客们也为彼此提供着支点。他们面临着亲情、爱情、事业、死亡等垒起的重重高墙,仿佛被一股无法摆脱的向心力拉着在既定轨道上做圆周运动,用力挣脱却无力摆脱辛酸残酷的现实循环。但人与人之间那一点节制、平淡的善意和缓缓伸出的守望相助的双手,却如同为寒夜行路者点燃的一盏灯火,尽管微光如豆,却有通透全身的暖意和温情。

理惠讲到做杏仁豆腐的诀窍,糖水不能太淡也不能太甜,太淡味道不足,太甜则会腻口,做人也是如此。与南国亭有关的这群人,他们踽踽独行又抱团取暖,人与人的羁绊开出有温度的花朵,将生活冷漠孤独的缝隙一点点填充,孤独依旧是人生的常态,但总有人与你一路同行。正如李亘所言,温度是相对的,没有冷就没有暖。南国亭所承载的那份向上与温暖,正来自生活艰辛的底色,正是因为根植于这样的生活里,暖的互动,才显得可贵。

开理发店的老奶奶曾和管唯同住一间病房,她用自己的积极乐观鼓舞后者,默默开导对方。影片尾声,老奶奶去世后,手术前的管唯再次住进同一间病房,回忆起老奶奶给她的橘子、窗外那座形似东京塔的电线塔……人与人之间的奇妙联结相互传递,即使经历离别,跳动的火苗也不曾熄灭。于是,离别与归属的含义便也具有了相对性,如果有一天我将会离开你,无论脸上是否有泪滴,心里都会有不强留过往的淡然、不遗忘情谊的泰然和不畏惧前路的坦然。

《有一天》中人与人点到即止的淡然关系,既耐人寻味又不甜腻虚假,整体呈现出一种清新自然的质感,如同片中漫画般的云朵,飘逸灵动。与之相对的,对片中人孤独困境以及背后的深层次因素的描摹有些浅尝辄止,李小李是一个过客,群像的整体呈现也如浮光掠影,多线叙事稍显散乱。而对李小李成长的刻画,用结尾处敢于当街叫卖招徕生意和开头不敢推销商品做对比固然首尾呼应,但主人公从自卑到自信的转变在片中体现并不明显,稍显突转。

诚如李亘在自述中所提及的,艺术创作不是展示生活本身,而要对生活有所加工。这部基于创作者真实经历的影片,看得到现实的肌理,也寄寓了对生活可能性的想象,自有一种温柔之力,即便离别在隆冬之际,却始终让人相信春天未远,新的故事终将来到。(曹雪盟)

来源: 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