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袈裟还现存于世吗(木棉袈裟背后的真实历史)
#历史开讲#
前段时间老白写过一篇关于电影《木棉袈裟》的文章,反映相当良好。如果我们梳理一下剧情就会发现一个重大漏洞,明朝的锦衣卫指挥使放着现成的荣华富贵不去享用,非要跑去少林寺跟和尚们抢袈裟是个什么操作?你能想象007舍弃了身边所有的美女,放弃了特工这份有前途的工作,哭着喊着要出家当神父?实际上,这就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一段公案,当时身为皇后的武则天也参与其中。究竟怎么一回事,今天白羽就跟大家好好聊一聊。
一、袈裟起波澜
事情的起因来源于唐朝大诗人王维某天早上发的一条朋友圈,直接震惊了整个长安城。这条朋友圈的字数并不多,主要内容是悼念一位远在南方的高僧慧能,题目就叫做《六祖禅师碑铭》。
如果说王维就是单纯地悼念一下朋友也无可厚非,但是就在这篇小作文结尾处写的三句话成了王炸:
唐朝忍禅师在东山将袈裟付嘱与能禅师。 从上相传,一一皆与达摩袈裟为信。其袈裟今在韶州,更不与人。
短短三句话,传递出的信息量足够大。意思是说:佛家的第五代禅师把衣钵传给了六代慧能,如今佛教最正宗的传人就在韶州,大家只认袈裟不认人。
既然王维作为当时最著名的大文豪都发话了,柳宗元、刘禹锡也不甘其后,纷纷以撰写碑文的形式予以确认和呼应。
柳宗元在朋友圈写道:“遂受信具,遁隐南海上,人无闻知。”
刘禹锡同样写道:“初达摩与佛衣俱来,得道传付,以为真印,至大鉴,置而不传。”
毕竟,这件法传袈裟是达摩祖师传下来的信物,相当于玉玺对于皇帝的意义。谁拥有这件“木棉袈裟”,谁就是唐朝和尚界的“御弟哥哥”。
由此可见,电影的格局还是小了,区区一个少林寺主持的位置怎么值得锦衣卫指挥使大开杀戒?
唐朝文艺圈大佬们的一键三连,底下点赞量、评论量爆棚,直接把该事件顶上热搜。武则天立马就召来当代佛教领袖神秀问话。
神秀既没有否认,也没有承认,任凭女皇如何问话,始终就透露一个意思:建议武则天下诏书迎慧能进宫。
幕后搅动这一切的人,正是法海。
二、衣钵传人
唐朝时期的法海还只是一个单纯的和尚,此时的白素贞大约还在峨眉山修炼。
法海除了是个和尚以外,还有一层身份,他是六祖慧能的贴身法嗣。当时唐朝的佛教界有一个规矩,每一代祖师都要有一名“法嗣”,地位相当于太子。
法海一生的主要成就就是笔录六祖一生的行迹及言说,最后辑成《坛经》流行于世。在这本著作中追忆了当年六祖慧能获得木棉袈裟,以及被追击的全过程。
当年,忍大师座下十大弟子,以神秀为最长。当时在众人心目中,认为弘忍一定会把木棉袈裟传给神秀。神秀也觉得自己胜券在握,无疑会是这件法衣的继承人。
谁知,当弘忍宣称要选择法嗣时,他叫弟子各书所见,写成偈语让他挑选。弟子们都推崇神秀,不敢擅先作偈。
神秀便于夜间在壁上写了一偈: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弘忍看了,觉得不满意,令神秀重作。
正当神秀苦思冥想,重新考虑新偈时,不料寺里有个舂米行者(带发修行的僧人)慧能。他虽然不识字,但悟性很高,他请人替写了一偈:
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
明镜本清静,何处染尘埃?
弘忍一看,觉得慧能慧根深厚,对佛学教义比神秀领会得彻底,因此,选定慧能为继承人,在半夜三经秘密给他讲《金刚般若经》,并把达摩的木棉袈裟偷偷传给了他。(疑似孙悟空当年学艺故事)
忍大师知道神秀一定不会善罢干休,完成传承任务之后,弘忍就教慧能快快逃走。神秀原以为这件袈裟唾手可得,岂知却被慧能夺去,十分气愤,立刻派出弟子慧明追赶。
慧明仗着轻功在大庾岭追上了慧能,慧能就把木棉袈裟放在石头上。慧明奋力去拿,薄薄的袈裟却重逾千钧,根本拿不动。于是,他就说:吾欲求法,不要其衣。
慧能点点头,就在岭上将正法传于慧明。在电影中,男主角慧明在岭上以一敌三,在敌人的重重包围下跳崖的桥段正是来源于此。
三、袈裟谁属
慧能逃到了广东新州(今新兴县),隐姓埋名,混迹在猎人中间。16年后,得到了广州印宗法师的拥护,拜他为师,才敢公开出面,授徒传教,创立南宗。
据法海记录,慧能在广州法性寺与印宗法师邂逅,两人展开了著名的“风幡之辩”。印宗法师得知慧能就是第六代传人,于是请求观看木棉袈裟。
《曹溪大师传》记载:印宗见袈裟已,珍重礼敬,心大欢喜。于是,为慧能剃度受戒诸事。
木棉袈裟虽说当年是佛祖释迦摩尼穿过的,时间长了也得清洗。于是,在《坛经》中出现六祖慧能“寻水濯祖传袈裟”的记录。在如今的南华寺,依然有“卓锡泉”景点作为纪念。
让我们把目光拉回长安城,神秀在武则天的邀请下入宫。
史籍记载:朕请安秀二师宫中供养,万机之暇,每究一乘。
神秀一有机会就强烈推荐慧能:南方有能禅师,密受忍大师衣法,传佛心印,可请彼问。这种推荐的热烈程度,甚至感动了武后。
于是,唐中宗与武则天曾经两次下诏,请慧能到京师弘扬佛法。下诏的时间是万岁通天天元年也就是公元696年,这份诏书的内容被记录在《曹溪通志》当中。在如今的南华寺收藏文物当中,就记载《武则天圣旨》一道,长140厘米,宽42厘米。纸质,楷书,首尾及边用绫装裱。
神龙三年(公元707)武则天再次下诏,请慧能禅师入神都。在六祖慧能两次拒绝之后,武则天退而求其次,请袈裟入内供养。六祖慧能遂顺从圣意,将木棉袈裟交给使者带回。
当年慧明拿不动的袈裟,在皇帝的命令下,就这么轻飘飘的带回长安。
木棉袈裟也并没有落入北宗的神秀手中,武则天诏令全国各地的高僧大德到长安供奉袈裟。并于万岁通天二年七月,派张昌期到资州请智诜大师入宫,并将木棉袈裟赐予他。
智诜大师入宫后不久,便年老多病奏请回乡,于是木棉袈裟就被智诜带到了蜀地。
法传袈裟的重要性自不言喻,六祖慧能那边也需要交代。于是武则天在景龙元年十一月,让内侍将军薛简到曹溪下诏,再赐慧能袈裟一件,绢500匹,宝钵一口。
智诜返回蜀地之后,木棉袈裟传了三代。到了大唐开元年间之后,袈裟神秘的消失在历史长河中,此后再无踪迹。身处朝堂的神秀一脉,传了数代之后,居然跟袈裟一样消亡了。
六祖慧能的南宗虽然扎根于民间,却得到了蓬勃发展。在慧能圆寂之前,法海等弟子曾经询问衣钵传给谁。慧能说,自从我得到袈裟之后,曾三次遇到刺杀(三遍有刺客来取我命),怕将来传法之人受此劫难,所以不再立法嗣。
法海成为“七祖”的念想,就此破灭。
白羽点评:在这场佛家的法统之争中,我们可以看到禅宗的正统传承就像王权的传承一般,一代一人为合法,不容篡改。宗教的正统要想获得认可,就必须得到王权的认可。可惜,和尚不好好念经,非要参与政治斗争,木棉袈裟究竟是“妄念”,还是“执念”,是“明心见性”还是“坐禅看心”,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