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朝阳为什么上物理公开课 这三位大神的硬核物理课你追过没
近日,张朝阳的物理课又上热搜,他在直播物理课时,将一台iPhone 14作为答题奖品,结果仅一位女生解出。据媒体报道,《张朝阳的物理课》首次在抖音同步直播,聚焦电磁学,吸引超5000万人次在线观看。
抖音平台上《张朝阳的物理课》
上游新闻注意到,在抖音等本来以休闲娱乐内容为主的短视频平台上,近来也出现了不少硬核知识学习类视频课程。以物理这门基础学科为例,除了张朝阳这种大佬,还有90后中学老师、同济大学退休教授、香港科技大学副教授等人在抖音开设的物理课,都获得了超高流量和人气。其中,景德镇十三中学90后物理老师夏振东一段讲解干冰的课程视频,观看次数已超过124亿次。
中学物理老师课堂视频超124亿次播放
讲台上,伴随着烟雾滚滚,老师从讲台后缓缓的“升起来”,像极了电影里神仙腾云驾雾而来。这个画面,出自景德镇十三中学90后物理老师夏振东,在他自己的抖音物理课@夏振东讲物理 上,还原干冰升华现象的课堂视频。
不少网友看后纷纷留言感叹。有人留言说“如果以前物理老师这么有趣,我也不至于选文科了”。还有人说:“有此老师,我当初就考上清华北大了。”还有网友调侃,“纵横江湖三十年,还得在抖音上物理课。”
上游新闻发现,截至目前,这段视频点赞超过248万,评论超9万条,还有7万人收藏,近9万人转发,总播放量已经超过了124亿次。
“干冰升华”视频的观看量超过124亿次
值得注意的是,@夏振东讲物理 的短视频课程只有20个,却收获了110万粉丝和超过440万点赞。他在签名中这样写道:“人生几何,岁月蹉跎;不学物理,等于白活。”
浏览他的抖音账号可以发现,自创创意物理实验已经变成了他课堂的一部分。真人版220V电路、火遇到“闪电”、透镜成像拍福字、电流音乐盒等有趣的实验,都能够在他的抖音课程中看到。
据景德镇《瓷都晚报》报道,夏振东是景德镇十三中学物理老师。2019年度市现代教育技术先进个人,获2020年省基础教育优秀教学课例二等奖,获2021年市物理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第一名。
“怎样才能把纸烧着?只能调整凸透镜的位置,因为我们不可能调整太阳。”“我是个精致的老师,所以拿的气球(实验道具)也会很不一样”……上课时的他,总是“金句”频出,逗得学生发笑。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应说:“他们(学生)都喜欢物理课,这种云雾缭绕的感觉,没有人睡瞌睡,大家都学得很起劲。”
夏振东在上物理课 图:瓷都晚报
在抖音走红之后,《人民日报》《环球时报》《中国青年报》《中新视频》等媒体相继对夏振东的“干冰升华实验”进行了报道。2021年9月10日晚,夏振东作为唯一被邀请的物理学科教师,出现在了央视新闻“老师,你好!”教师节网络直播节目中,为全国网友带来了一场特别的公开课。
不刷题的吴姥姥:退休教授吸粉360万
一头灰白的短发,身着一件马甲,架着副挂脖眼镜,说话干净利索。同济大学退休教授吴於人的硬核科普物理视频,在抖音上也相当出名。她也被网友亲切称为“吴姥姥”。
太空中的宇宙射线长啥样?姥姥右手擎起一把竹扫帚,左手从扫帚柄划到末须端,网友一下子明白过来:它的轨迹就像扫帚一样,从能量集中到渐渐减弱、分散。
火箭是怎么上天的呢?吴姥姥掏出一个矿泉水瓶,往里头注入液氮,拧紧带孔的瓶盖,倒装过来;瓶子拖着长长的白汽尾巴,没了影。
吴姥姥做神州十三号发射模拟实验
有网友问姥姥,法拉第笼是怎么回事?吴姥姥从家里带来一个漏勺,自制成一个导电装置,又在漏勺内外分别贴上小纸条,通电后,内外的小纸条一静一动;这样一来,法拉第笼的静电屏蔽效应一目了然。
评论里网友留言说:“这才是物理课应该有的样子呀!”“小时候,学校要是这样教,我可能也是科学家了。”
吴姥姥的短视频平台账号名叫做“不刷题的吴姥姥”。不刷题也能学好物理,探究迷人的物理之惑,享受科学思维的快乐,是吴姥姥一贯倡导的理念。
吴姥姥的短视频物理课
退休之前,还在同济大学教《大学物理》课程的时候,吴於人便发现,不少学生对物理有明显的畏难情绪。后来做大学物理课程研发,吴於人有意在实验器材的选择和布置上贴近生活,也格外注重趣味性,这一切都是为了引导学生们发现问题,思考那些鲜活的现象,探究深层的科学规律。
2010年,60岁的吴教授从同济大学退休后,仍然专注做青少年的科普教育,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兴起,吴教授找到了新的传播形式。2018年,吴教授与学生开始尝试用短视频传播科普内容,成立了不刷题俱乐部,吴教授说要让更多人在科学实验中找到乐趣。
上游新闻注意到,目前@不刷题的吴姥姥 共有314条作品,吸引粉丝超360万,获赞超过1000万。72岁的吴教授仍然在坚持科普视频,她说做科普是自己的责任,让更多的人认识到物理的魅力,领略到科学世界的乐趣,这些努力就都是值得的,“只要还有精力我就会一直做下去。”
港科大副教授抖音“卖艺”宇宙科学
用43条作品收获超22万粉丝和31万点赞,这是王一的抖音课堂@研究宇宙 所取得的成绩。这位香港科技大学副教授、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的作者,现在在抖音上,向公众科普宇宙、黑洞、虫洞、光速。
2015年,王一来到香港科技大学担任助理教授。除了在教学和科研外,他还经常受到香港太空馆的邀请做公众讲座。备课的资料和公众讲座的经验,都为他的科普文章和视频积累下经验和材料。
王一在做公众讲座 图:广州日报
王一希望,他的科普作品能引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好奇和兴趣,甚至成为未来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他认为,科普,正是自己贡献社会的方式。2021年12月12日,已经成为副教授的王一,开始在抖音上用短视频科普宇宙知识。
“科普就像街头卖艺,就要去人多的地方,在自己家楼顶上卖艺,那是没用的。去人多的地方,这也是我在网络上科普宇宙知识的初衷。”王一自称,在网络上将“艺”卖出去,成了他最大的难题。因此在“卖艺”的过程中,他经常跟“有梗”的网友们相互学习。“他们从我这儿学到了宇宙知识,我也从网友身上学到了如何以容易理解的方式去讲解高深莫测的宇宙知识,使‘阳春白雪’不再‘曲高和寡’。”
王一的@研究宇宙 科普视频号
在一条从“常识、实验、理论、逻辑”四个角度解释为何光速不变的视频下,一位妈妈告诉他:“我家10岁的小孩竟然对老师讲的内容很感兴趣!”或许就在这些观众当中,有人因他的视频产生对自然科学的好奇,进入科学的大门,甚至成为未来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推动科学的发展。王一认为,这就是一位理论物理学家,能对社会作出的最直接的贡献。
编者后记
张朝阳、夏振东、吴姥姥、王一等老师的硬核课程走红,是一场优质资源与网络平台的双向赋能。有人说,大学教授做大众科普是“降维打击”,事实上,点燃大众探索科学的好奇心,毋宁说是一种 “教育升维”。如今,网络上涌现出众多科普达人,网络平台为他们提供丰富便捷的技术支持,让知识的普及、分享、共创成为可能。短视频、直播等不再只局限于泛娱乐属性,而是向着知识分享、经验共享等更加健康、深度和多元的方向拓展,展现出的正是知识价值和平台价值的双重回归与提升。
上游新闻综合人民日报、新华网、北晚新视觉、瓷都晚报、中国教育报、广州日报、中国青年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