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栗怎样育苗栽培(关于实生繁殖的应用)
一、实生繁殖的应用
实生繁殖(种子繁殖)应用很广。辽宁、河北、山东、河南、陕酉、江苏、福建、广东、江西、浙江等,以及四川、湖北、湖南、广西、贵州、云南的部分地区都普遍采用。长江流域嫁接繁殖地区内,也常常利用这种方法来培养砧木和实生品种。此外,直播造林时概用实生繁殖。
实生繁殖的优点是:方法比较简单,成本较低,繁殖苗木快。但它的缺点是不易保持品种的优良特性,单株间差异大,一般产量低,果实外形、大小和品质不一致,商品价值不高,树体高大,管理不便,结果较迟等。如果注意选择优良单株的梨子播种,管理上进行整形修剪等措施,可以克服其部分缺点。因此,实生繁殖在大力发展板栗生产中仍占一定的地位。
二、种子和幼苗的特征与特性
(一)种子休眠
板某种子成熟后立即播种,即使在适宜的条件下也不能萌发,这种特性称为休眠。许多温带植物的种子都有这种特性。这是因为它们的种子均在秋季成熟并落入土中,这种抑制萌发的特性,可以避免萌发后幼苗在冬季严寒时遭受冻害。
通常板栗种子需要休眠的时间约2-3个月。在这段时期内,即使有良好的萌发条件,往往仍不能完全萌发,但不同地区和不同品种间有很大差异。
另外,据观察,在河北、北京一带的板栗采收后1个月内都不能萌发。以上可以看出:北方比南方种子的休眠要深,这是对冬季严寒的适应性。南方冬季比较温暖,休眠期间萌发的种子较多,但同一地区不同品种之间也有明显地差异。
此外,野生栗类如野板栗、锥栗、茅栗的种子具有早萌发的特性.除去种皮的野板栗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经过1周就能全部萌发。
了解板栗种子的休眠特性,对于种于贮藏调运及育种工作都很重要。为了避免在贮藏运输中因萌发造成损失,常希望有相当长而整齐一致的休眠期。对萌发率高的品种和南方地区的种子,应做抑制萌发的处理。北方的采种一般可贮藏在低温的湿沙中,温度在0-5℃为宜。在育种工作中为了缩短育种期;都有必要打破休眠,提早播种,提早成苗。
到底是什么因子阻碍了板栗种子的萌发而处于休眠状态?江苏省植物研究所的试验表明:板栗的果皮和种皮对种子萌发有着明显的抑制作用。
种皮和果皮的抑制作用和含有抑制物质有关,这种物质一般认为是脱落酸一类的物质。在通过休眠后脱落酸含量明显降低。同时试验用3%硫脲浸种对解除板栗种子休眠有着显著的作用。
(二)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板栗种子通过休眠后,在温度,湿度适宜的条件下开始萌发。整个萌发过程是:初期种子吸水膨胀,幼根由果顶处突出向下生长,当根生长到一定长度后,幼茎开始伸长,而肥厚的子叶仍留在坚果中,不伸出土面。
1.温度,板栗种子在土温10℃左右就开始萌发,15-20℃是最适温度。南京一般在3月上中旬,北京在3月下句播种为合适。
2.水分,水分条件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土壤要有合适的湿度;另一方面种子要保持一定的含水量。一般种子的含水量在45%以上,但如果种子存放在不保湿的条件下,可引起种子失水,当含水量下降到30%以下,即丧失发芽能力。一般失重超过种子重量的15%时,其发芽率低至70%以下。在生产上可用简便的水选法来测定种子的失水程度,一般沉于水下的发芽率高达90%以上,浮在水上的种子发芽率往往在70%以下。采收后的种子在室内放置1周,失重则达17-18%,所以在保存种子时,一般要用沙藏法,种子在湿沙中保存,不会因失水而丧失发芽率。
3.通气,板栗种子大,呼吸作用需要的空气也多,苗圈地土质要求偏沙性,土壤要疏松通气,才有利于种子萌发,板结的粘土地不利于板栗种子的发芽。
(三)板栗幼苗的生长习性
板栗种子萌发时先生出幼根,在土壤中生长到一定长度并开始出现细根后才抽出幼茎。幼茎要比幼根晚出10天左右。一般在冬季沙藏后到播种时取出,不少种子已经发芽或露出根尖,播种操作时很容易将幼根折断,这对生根发芽并没影响。从很多试验看出:切断板栗幼根,能促进侧根大量发生,从而形成强大的根系,虽然主根不发达或失去主根,但增加了须根的数量。
另外,如在发芽过程中将子叶去掉,茎和根得不到子叶的营养供应,即很快萎蔫死亡,可见子叶虽不出土进行光合作用,但贮藏着大量的营养供幼苗生长。
板栗幼苗的生长速度,1年内的不同时期是不相同的。在南京,虽然从4月至10月不停顿地生长,但可以明显看到其中有1-2次生长高峰。通过根系观察箱的观察,发现1年生幼苗根和地上部分生长最高峰均出现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由于土温一般要比气温稳定,所以幼苗根的生长比地上部分开始得早,结束得迟。10月中下旬地上部分安全停止生长,11月上旬叶片枯黄,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为落叶期。
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谢谢大家的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