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三国小镇演出(连枷飞转竹扇轻摇)

每年五月中下旬,长江中游种植小麦的农户陆续开始了忙碌的收割,我们今天要分享的这首歌便是来自位于荆襄古道小麦产区的潜江市。

宝鸡三国小镇演出(连枷飞转竹扇轻摇)(1)

《催咚催》由一把竹扇唱起,但却源于古老的打麦号子,由音乐家莎莱改编,因为歌曲中频繁出现的衬词“催咚催”而得名,既有具象化的人物塑造,也有群体的应和,节奏活泼跳跃,唱出了辛苦劳作的间隙姑娘小伙们互相逗趣的情景。这首歌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由湖北省流传开来,传唱到今天,已经有独唱、重唱、合唱等多种版本和演唱形式。

宝鸡三国小镇演出(连枷飞转竹扇轻摇)(2)

为了让辛苦收割回来的麦子颗粒归仓,人们会用到一种很有动感的农具:连枷。这种古老的脱粒农具还可以用来打落豆子、芝麻等等,在全国很多地方普遍使用,尽管现在有了脱粒机,但在农村仍可以见到,甚至一些地方还会在丰收时节跳起连枷舞。宋代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有“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的句子,可见那时候打麦唱歌也是常有的事。麦穗铺上场地后,第二轮工作“打麦”开始了。村民们握着长长的木杆高高举起手臂,连枷在半空中旋转一周后重重落在麦穗上,粒粒果实就这样脱壳而出。大忙时节,各处麦场上甩起的连枷就像是一朵朵风车,随着人体的起伏升降,煞是好看。当然,不光好看还好听,连枷有节奏地落下发出噼啪声,伴着一唱众和的打麦号子,直至黄昏日落。

宝鸡三国小镇演出(连枷飞转竹扇轻摇)(3)

那么扇子什么时候出场呢?连枷可不适合做恋爱道具。别急,这就来了。

半天打麦过后,人们腰酸背疼浑身是汗,去拿自家编的竹篾扇子扇扇凉,在麦草垛旁坐下歇一歇吧,就在走过场院边上的时候,这把扇子被有意地掉在了一位姑娘的脚边,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合:催咚催呀金梭,催咚催呀银梭,金梭银梭海棠梭,幺妹妹,催咚催呀嘛依哟喂

男:一把扇子嘛呀儿呀儿呦,竹骨子编呐哟喂,拿手扔在呐哟喂哟,小妹妹面前呐依哟喂,催咚催呀金梭,催咚催呀银梭,金梭银梭海棠梭,幺妹妹,催咚催呀嘛依哟喂

女:小妹弯下腰呀儿呀儿呦,捡起了扇子哟喂,这把扇子呀哟喂哟,要卖那几多钱嘛依哟喂,催咚催呀金梭,催咚催呀银梭,金梭银梭海棠梭,情哥哥,催咚催呀嘛依哟喂

男:别人要买嘛呀儿呀儿呦,几多钱我都不卖他哟喂,小妹要是看中了哟喂哟,我天天都送你几把依哟喂,催咚催呀金梭,催咚催呀银梭,金梭银梭海棠梭,幺妹妹,催咚催呀嘛依哟

宝鸡三国小镇演出(连枷飞转竹扇轻摇)(4)

在能找到的众多版本中我偏爱周友金和廖莎的演唱,女声甜美娇俏着实惹人心动,而男声的收放自如使得歌曲平添了几分戏剧效果,在唱到“别人要买嘛,几多钱我都不卖他,小妹要是看中了,我每天送你几把”时,我们可以听出男歌手刻意将气息弱化,他在这里没有追求声音的光泽感,但恰恰体现出人物此时的试探和调侃,两人的对话在这一刻仿佛有了那么一点点私密性,一个幽默狡黠的小伙子就这样跃然眼前了。除此之外,这两位歌手的演唱方言味道更浓郁,这也是民歌的精华所在。

然后呢?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在刚才这个版本中,故事戛然而止。我知道这并不能让大家满意,说好的送扇子呢?一把都没送算什么谈恋爱?好吧,来听另一个版本。


妹妹:数九大寒天,你也要我扇扇子吗?冷风吹坏小妹妹呀,谁要你那三百多把!

哥哥:不是我说胡话,只因为我想到你家。有话想对你说呀,又怕你不愿听它。

妹妹:你要想说心上的话呀,今晚上你就来我的家。


这位小哥哥家里开了竹编铺子么?这么送下去生意怕是不用做了吧?您瞅瞅,多实在的小伙子,不怕辛苦不怕麻烦,准备一趟趟往姑娘家跑,就为了每天能见上一面说几句话,这哪是准备送扇子,这送的是大功率变频空调啊!郎有情妹有意,扇子还没送呢,姑娘就已经发出了约会邀请。

陕北民歌《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里面唱到:一个在山上,一个在那沟,拉不上话儿招一招手……潜江的这一对年轻人能见面能说话自然是幸运的,这歌里听不出山高水低的阻隔,也没有含羞带臊的扭捏,包裹着湖北人特有的高亢抒情味道,让听的人跟着他们一起欢心畅快。

女:你想要说呀,心上的话呀,对我就说出来,不怕别人嚼牙巴

由这不同版本的结尾,我们看出改编者各自的审美趣味或者习俗规范,不妨做一些大胆的猜测,“心上的话呀,对我就说出来,不怕别人嚼牙巴”,这位姑娘性格够直率,爱我就大声告诉我;“你要想说心上的话呀,今晚上你就来我的家”,这会不会传递出湖北当地少数民族开放的婚恋观呢?

这是一把什么样的扇子呢?非绢非丝更没有锦绣花纹,不过是一把竹篾编成的普通扇子而已,但却可扇来凉风扇去烦恼,就像宝玉送给黛玉的那两方旧帕子,既不至于过分隆重又彼此踏实熨帖。

宝鸡三国小镇演出(连枷飞转竹扇轻摇)(5)

上世纪五十到八十年代,我国开展了几次大型的民歌普查活动,《数蛤蟆》、《洪湖水浪打浪》等歌曲或者曲调,就是在那几次普查中搜集的。曾在延安鲁艺领唱过《黄河大合唱》、已故的武汉音乐家协会主席莎莱女士就曾做过大量搜集改编的工作。

宝鸡三国小镇演出(连枷飞转竹扇轻摇)(6)

1952年莎莱在荆江分洪工地

宝鸡三国小镇演出(连枷飞转竹扇轻摇)(7)

老年的莎莱

劳作结束了,歌声并不会立刻停止,由打麦号子高亢热烈的节奏延续下来的《催咚催》自然不会是你侬我侬窃窃私语,干农活是一把好手,谈恋爱咱也不扭扭捏捏,趁着今天忙碌的兴奋劲赶紧去跟心仪已久的姑娘搭个讪吧。民歌流传和改编的过程中,会出现只保留旋律或者只保留歌词的不同情况,而这首《催咚催》接续了之前的一个劳作场景中的音乐语言,这样的改编既保留了生动的音乐元素,也符合人们当时的生活状态。

一首大庭广众下的表白歌曲《催咚催》唱出楚人的自信热烈,小麦、连枷、竹扇……这些事物一起讲述了农业社会的生活细节。打麦歌里的的小麦和豆子离开麦场之后,一路在听着磨坊主、厨娘们哼唱的各种山歌小调中被磨成面粉做成食物,粘了些人世的悲悲喜喜,装满了这家的碗盘,也摆上了那家的餐桌,充盈着人们的身体和希望。

宝鸡人民广播电台音乐频率FM1053

宝鸡三国小镇演出(连枷飞转竹扇轻摇)(8)

供稿 :莫澜

编辑:王文

初审:东方

责编:言玲

☑参与热线:3262654 3262664

☑关注 “广播宝鸡FM1053”即可留言

☑通讯地址:宝鸡广电传媒大厦927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