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罗汉看门(十八罗汉护门庭)

十八罗汉看门(十八罗汉护门庭)(1)

罗汉松自古已为佛树,其有劈邪、挡煞、消灾之神效。有些名胜古刹,至今仍生长着肃穆静秘的千年古罗汉松,那是当时寺庙中的和尚,在乱世中为避凶化吉而亲手所种。今人普遍认为,家中房前屋后种上几株罗汉松,既可旺宅益主,为家人带来安康吉祥,又寓意招财开运,事事顺心!因而罗汉松是公认的镇宅之宝。

十八罗汉看门(十八罗汉护门庭)(2)

“家有罗汉松,一世唔使穷;种下罗汉松,世代成富翁”。这是粤、港、奥、台地区民间不知从何时起,就一直流传着的几句谚语。有关罗汉松风水话题,总是见仁见智,不管您对罗汉松风水作用的观点是否认同,作为一种观赏价值较高的树种,罗汉松因其有遒劲有力的根系,四季常青的叶子,柔软而又有韧性的枝条,十分适合制作成姿态优美的盆景。

十八罗汉看门(十八罗汉护门庭)(3)

许多人对罗汉松情有独衷,因为罗汉松兼顾两方面的特点,四季常青,既可“生旺”,又可增加财气;其二,罗汉是梵文“阿罗汉”的略称,佛教认为一个人因为修行的工夫不同,故取得的成就也有高低之分,每一种成就叫做一个“果位”。阿罗汉果是小乘佛教修行达到的最高果位,在大乘佛教中则低于佛、菩萨,是第三等。佛教称,获得这一果位,就可熄灭一切烦恼,圆满一切功德,永远不会在投胎转世受所谓“生死轮回”之苦。获得阿罗汉果位的人叫“阿罗汉”,简称“罗汉”。

十八罗汉看门(十八罗汉护门庭)(4)

著名的十八罗汉,传说是受了佛的嘱咐,不入涅槃,常住人间,弘扬佛法,受世人的供养而为众生作福田。所以说罗汉松可以说趋吉避凶,辟邪化煞。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由中国海岛罗汉松科研基地——东莞真趣园精选的十八棵形神兼备的罗汉松盆景,化身十八罗汉。愿这十八罗汉为您招财开运,并带给您安康吉祥!事事顺心!

十八罗汉看门(十八罗汉护门庭)(5)

十八罗汉护门庭

大安!大吉!

十八罗汉看门(十八罗汉护门庭)(6)

第一 坐鹿罗汉

第一尊者宾度罗跋啰惰阇 (Pindolabharadvaja),与自眷属千阿罗汉多分住在西瞿陀尼洲。

宾度罗是印度十八姓中之一,是贵族婆罗门的望族。这位罗汉本是印度优填王的大臣,权倾一国,后发心出家,应恐国王请他回去做官,遂遁入深山修行。后得阿罗汉果位,一日,骑鹿回乡度化亲属,优填王也因听其说法而得悟。故称坐鹿罗汉。

五代贯休所作十六罗汉像中,此罗汉箕坐岩石上,左手持杖,右手凭岩,膝上置经。眉骨外突,双目睥睨前方。

苏东坡像赞云:“白氎在膝,贝多在巾。目视超然,忘经与人。面颅百皱,不受刀箭。无心扫除,留此残雪。”

十八罗汉看门(十八罗汉护门庭)(7)

端坐神鹿,若有所思。

泰然自若,清高自赏。

只见尊者箕坐岩石上,左手持杖,右手凭岩,膝上置经。眉骨外突,双目睥睨前方。赞曰:

栖坐岩石寻清静,

手持荆杖求无波;

膝置经卷行真路,

目视超然成阿罗。

十八罗汉看门(十八罗汉护门庭)(8)

第二 欢喜罗汉

第二尊者迦诺迦伐蹉(Kanakavatsa),与自眷属五百阿罗汉多分住在北方迦湿弥罗国。

迦诺迦伐蹉尊者,古印度的一位雄辩家,他是“知一切善恶法之声闻”。演说及辩论时,常带笑容,又因论喜庆而名闻遐迩,故名喜庆罗汉,或欢喜罗汉。

有人向他请教什么是喜,他解释说:由听觉、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而感到快乐就是喜。又问他什么是庆,他说不由眼耳鼻舌身所感到的快乐就是庆,比如诚如向佛,心觉佛在,即感快乐。

五代禅月大师贯休所画的迦诺迦伐蹉罗汉像,身穿法衣,盘坐于岩石上,双手结印,扶杖于肩头。面上满是皱纹,双眉下垂,头略为仰视。

苏东坡像赞云:“耆年何老,粲然复少。我知其心,佛不妄笑。瞋喜虽幻,笑则非瞋。施此无忧,与无量人。”

十八罗汉看门(十八罗汉护门庭)(9)

妖魔除尽,玉宇澄清。

扬手欢庆,心花怒放。

只见尊者身穿法衣,盘坐于岩石上,双手结印,扶杖于肩头。面上满是皱纹,双眉下垂,头略为仰视。赞曰:

身着法衣护佛法,

手结法印度苍生,

嗔喜皆幻不妄笑,

无忧当属无量人。

十八罗汉看门(十八罗汉护门庭)(10)

第三 举钵罗汉

第三尊者迦诺迦跋厘惰阇(Kanaka-bharadvaja),与自眷属六百阿罗汉多分住在东胜身洲。

迦诺迦跋厘惰阇尊者,是一位慈悲平等托钵化缘的行者。藉托钵福惠世人,予众生种植福德,并为他们讲说佛法,以身教、言教度化众生。

他化缘的方法与众不同,是高举铁钵向人乞食,成道后,世人称其为“举钵罗汉”。

五代贯休大师所作此罗汉像,骨瘦棱嶒,瞠目闭嘴,眉横如剑。右手执拂,左手按膝,倚坐于岩石座上。

苏东坡像赞云:“扬眉注目,拊膝横拂。问此大士,为言为默。默如雷霆,言如墙壁。非言非默,百祖是式。”

十八罗汉看门(十八罗汉护门庭)(11)

这位慈悲平等高觉铁钵化缘的行者,藉托钵福惠世人,予众生种植福德,并为他们讲说佛法,以身教、言教度化众生。赞曰:

率领五百阿罗汉,

住于神州护法坛,

手执拂尘寻清乐,

眉扬如剑斩忧烦。

十八罗汉看门(十八罗汉护门庭)(12)

第四 托塔罗汉

苏频陀尊者驻山王布赫拉。双手握经。生于竹叶地,父为富有长者。刚生下来时,全身长满毒痈,尽管父亲全力医治,但仍未痊愈。全家人因此感到羞愧,用衣服遮盖,故名掩藏。一天,听说舍卫城有许多名医,与友同往,正好遇到世尊,从其出家,并受具足戒。从此,不要说疾病,就连三毒彻底根绝,得阿罗汉果。若依此尊,业果不欺,远离病患,功德久盛!

据传托塔罗汉即苏频陀尊者,这罗汉名苏频陀,是佛祖释迦牟尼所收的最后的一位弟子。他修到五神通,又修得非非想及非想定。苏频陀是佛祖最后一名弟子,他为了纪念师傅,特地把塔随身携带,作为佛祖常在之意。

十八罗汉看门(十八罗汉护门庭)(13)

七层宝塔,佛法通灵。

威而不怒,道行超群

尊者是释迦牟尼收的最后一位弟子,他为表示怀念和追随佛祖特制一塔随身携带,故称“托塔罗汉”。

赞曰:

右手握拳当心处,

左手伸出安于膝,

聃耳埀肩一真妙,

绮眉霞观大千奇。

十八罗汉看门(十八罗汉护门庭)(14)

第五 静坐罗汉

第五尊者诺距罗(Nakula),与自眷属八百阿罗汉多分住在南赡部洲。

诺距罗可译作大力士,这位罗汉是一位大力罗汉,原为一位战士,力大无比,后来出家为和尚,修成正果。

释迦牟尼佛让其静坐,放弃从前当战士时那种打打杀杀的观念,但他静坐时仍显出大力士的体格,又称“静坐罗汉”。

五代禅月大师贯休所画的诺矩罗尊者像,则是交脚倚坐于石上,双手执如意形木童子(古代一种搔痒器具)当左肩,成扒背痒之势。

苏轼像赞曰:“善心为男,其室法喜。背痒孰爬?有木童子。高下适当,轻重得宜。使真童子,能如兹乎?”

十八罗汉看门(十八罗汉护门庭)(15)

清净修心,神态自若。

安详瑞庆,进彼极乐。

只见尊者交脚倚坐于石上,双手执如意形木童子(古代一种搔痒器具)当左肩,成扒背痒之势。赞曰:

拳拳当心本无心,

念念如意如意临,

身心清静人天养,

不再忧烦生死轮。

十八罗汉看门(十八罗汉护门庭)(16)

第六 过江罗汉

第六尊者跋陀罗(Bhadra),与自眷属九百阿罗汉多分住在耽没罗洲。

印度有一种稀有的树木,名叫跋陀罗。他的母亲怀孕临盆,在跋陀罗树下产下他,因此取名跋陀罗。

相传东印度群岛的佛教最初是由跋陀罗传去的。他由印度乘船到东印度群岛中的爪哇岛传播佛法,因此称之为过江罗汉。

五代贯休大师所作罗汉像中,跋陀罗尊者趺坐于石上,隆额丰颐,面略上仰,右手隐法衣中,左手执念珠安于膝上。

苏东坡赞曰:“美狠恶婉,自昔所闻。不圆其辅,有圆者存。现六极相,代众生报。使诸佛子,具佛相好。”

十八罗汉看门(十八罗汉护门庭)(17)

身负经卷,东渡传经。

跋山涉水,普渡众生。

只见尊者趺坐于石上,隆额丰颐,面略上仰,右手隐法衣中,左手执念珠安于膝上。赞曰:

仰观宇宙参妙理,

俯持捻珠数流年,

德善为本广教化,

众皆为贤乃真贤。

十八罗汉看门(十八罗汉护门庭)(18)

第七 骑象罗汉

第七尊者迦理迦(Karika),与自眷属千阿罗汉多分住在僧伽荼洲。

象的梵文名迦理,迦理迦即骑象人之意。象是佛法的象征,比喻象的威力大,能耐劳又能致远。迦理迦本是一名驯象师,出家修行而成正果,故名骑象罗汉。

贯休所画的迦理迦罗汉之像,最显著特点就是长眉绕身,宴坐于岩石上,右手抚右膝上,长眉绕过手指垂于石座上。左手自然下垂,支于石座。

苏东坡像赞云:“佛子三毛,发眉与须。既去其二,一则有余。因以示众,物无两遂。既得无生,则无生死。”

十八罗汉看门(十八罗汉护门庭)(19)

骑象轩昂,颂经朗朗。

心怀众生,目及四方。

只见尊者长眉绕身,宴坐于岩石上,右手抚右膝上,长眉绕过手指垂于石座上;左手自然下垂,支于石座。赞曰:

去尽万缕烦恼丝,

留得一脉佛心慈,

了脱生死成正觉,

离却苦乐更无私。

十八罗汉看门(十八罗汉护门庭)(20)

第八 笑狮罗汉

第八尊者伐阇罗弗多罗(Vajraputra),与自眷属千一百阿罗汉多分住在钵刺拏洲。

他身体魁梧健壮,仪容庄严凛然。据说他本是一位猎人,出家后立戒不杀生,修成罗汉后,有两只小狮子跑到他身边感激他放下屠刀。伐阇罗弗多罗以后常将小狮子带在身边,故人称“笑狮罗汉”。

由于他不杀生,广积善缘,故此一生无病无痛,而且有五种不死的福力,故又称为“金刚子”,深受人们的赞美尊敬。

五代贯休大师所画的伐阇罗弗多罗像,乃一袒裸上身,高鼻深目的胡僧像。坐于石上,双臂相交置于左膝上,手掌下垂。身右边置贝叶经,身略侧,似在看经。

苏东坡像赞云:“两眼方用,两手自寂。用者注经,寂者寄膝。二法相忘,亦不相捐。是四句偈,在我指端。”

十八罗汉看门(十八罗汉护门庭)(21)

‍‍‍‍‍‍‍‍‍尊者身体魁梧健壮,仪容庄严凛然。坐于石上,两臂相交于左膝上,手掌下垂。身右边置贝叶经,身略侧,似在看经。赞曰:

凝神深参贝叶经,

纵观古今自从容;

禅定无乱涅槃处,

物我两忘无量功。‍‍‍‍‍

十八罗汉看门(十八罗汉护门庭)(22)

第九 开心罗汉

开心见佛,各显神通。

相互比莫,佛力无穷。

据说,尊者原系中天竺的某位太子,其弟想与他争王位而作乱。尊者对弟弟说:“我心里只有佛,从未想当国王。”遂解开衣服,其弟果见他心中有一佛,便不再作乱。尊者因此而被称为“开心罗汉”。赞曰:

曲指算来无量劫,

躬行诚信不肯歇,

扇拂在握数世过,

禅心守定效佛陀。

十八罗汉看门(十八罗汉护门庭)(23)

十八罗汉看门(十八罗汉护门庭)(24)

第 十 探手罗汉

第十尊者半託迦(Panthaka),与自眷属千三百阿罗汉多分住在三十三天。

《善见律》卷十六:般陀之母,为大富长者女。与家奴私通,逃于他国,久而有孕,垂产思归,于中路产子,如是复生弟。长名莫诃般陀,弟名周罗般陀,弟名之义即为“小路边生”。兄聪明而弟愚钝,后二人皆修成罗汉,弟弟即第十六罗汉注荼半託迦。

半託迦尊者打坐时常用半跏趺坐法,打坐完毕即双手举起,长呼一口气,故又称“探手罗汉”。

五代贯休大师所绘半託迦像,于石座上敷坐具,趺坐于其上。身穿通肩袈裟,两手持经卷,作读诵状。

苏东坡像赞云:“垂头没肩,俯目注视。不知有经,而况字义。佛子云何,饱食昼眠?勤苦功用,诸佛亦然。”

十八罗汉看门(十八罗汉护门庭)(25)

安悠自在,呵欠伸腰。

神志灵通,自得其乐。

尊者打坐时常用半跏趺坐法,打坐完毕即双手举起,长呼一口气,故称“探手罗汉”。赞曰:

手持经卷苦用功,

潜心诵读晓轻重,

参透一真有大道,

悟明方可称道生。

十八罗汉看门(十八罗汉护门庭)(26)

第十一 沉思罗汉

第十一尊者罗睺罗(Rahula),与自眷属千一百阿罗汉多分住在毕利颺瞿洲。

尊者本是佛陀释迦牟尼的亲生子,后又成为释迦的十大弟子之一。据说他在母胎六年才出生,因其长期为母胎覆障,故而得名;另有一说法,即他在诞生之时,适逢月亮被障蔽,故名为罗睺罗。

在十大弟子中,其精进修道,得阿罗汉果,自古誉称“密行第一”。所谓“密行”即在沉思中觉悟,在沉思中能知人所不知,在行动时能行人所不能行,故被称为“沉思罗汉”。

五代禅月大师贯休所画的罗睺罗像,双目圆睁,趺坐石上,右手上举,当胸戟指,左手按左膝。

苏东坡赞云:“面门月满,瞳子电烂。示和猛容,作威喜观。龙象之姿,鱼鸟所惊。以是幻身,为护法城。”

十八罗汉看门(十八罗汉护门庭)(27)

尊者面相丰腴,蚕眉弯曲,秀目圆睁,敦厚凝重的风姿之中带有逸秀潇洒的气韵。尊者本是佛陀释迦牟尼的亲生子,后又成为释迦的十大弟子之一。在沉思中觉悟,在沉思中能知人所不知,在行动时能行人所不能行,自古誉称“密行第一”。赞曰:

慈心能忍称威猛,

当胸戟指目圆睁,

龙象之势实可贵,

舍身成就护法城。

十八罗汉看门(十八罗汉护门庭)(28)

第十二 挖耳罗汉

第十二尊者那伽犀那(Nagaena),与自眷属千二百阿罗汉多分住在半度波山。

那迦译作龙,犀那译为军,那迦犀那即龙的军队的意思,比喻法力强大,有如龙的军队。

他也是一位论师,因论“耳根”而名闻印度。所谓耳根,是由於醒觉而生认识,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六种根源之一。所谓六根清净,耳根清净是其中之一。佛教中除不听各种淫邪声音之外,更不可听别人的秘密。因他论耳根最到家,故取挖耳之形,以示耳根清净。

五代贯休大师所画的那伽犀那像,侧坐于岩石上,面貌奇特,高鼻深目,双目怒睁,额头隆起,后脑突起如肉髻,张口露舌,双手握拳拄于颔下。

苏东坡像赞云:“以恶辘物,如火自爇。以信入佛,如水自湿。垂眉捧手,为谁虔恭?大师无德,水火无功。”

十八罗汉看门(十八罗汉护门庭)(29)

闲逸自得,怡神通窍。

横生妙趣,意味盎然。

只见尊者侧坐于岩石上,面貌奇特,高鼻深目,双目怒睁,额头隆起,后脑突起如肉髻,张口露舌,双手握拳拄于颔下。赞曰:

半度波山巉岩上,

双目怒睁举世惊,

依信入佛乃正道,

护法度人方圆融。

十八罗汉看门(十八罗汉护门庭)(30)

第十三 布袋罗汉

第十三尊者因揭陀(lngata),与自眷属千三百阿罗汉多分住在广胁山中。

据说因揭陀本是古印度的捕蛇人,常携带一个布口袋进山捕蛇,以免行人遭蛇咬。他捉住毒蛇后,便拔掉毒牙,而后放生。因揭陀以善心修得阿罗汉果,他也被称为“布袋罗汉”。

相传他在中国显灵,于公元907年五代梁朝时在奉化出现,负一袋行化。贞明三年(917)在岳林寺磐石上说佛偈曰:“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说完便消失无踪了。

五代贯休大师所画的因揭陀罗汉,肩倚杖藜,左手托贝叶经,垂头注视,右手掐珠。赞曰:

无量寿佛,乾坤宝袋。

欢喜如意,其乐陶陶。

十八罗汉看门(十八罗汉护门庭)(31)

十八罗汉看门(十八罗汉护门庭)(32)

第十四 芭蕉罗汉

第十四尊者伐那婆斯(Vanavasin),与自眷属千四百阿罗汉多分住在可住山中。

伐那婆斯,梵文为雨的意思。相传他出生时,雨下得正大,后园中的芭蕉树正被大雨打得沙沙作响,他的父亲因此为他取名为雨。他出家后常在芭蕉下用功,修成罗汉后又称“芭蕉罗汉”。

五代禅月大师贯休所画的伐那婆斯,趺坐于岩窟内,身着通肩衣,两手隐于袖中,闭目入禅定。

苏东坡赞云:“六尘既空,出入息灭。松摧石陨,路迷草合。逐兽于原,得箭忘弓。偶然汲水,忽然相逢。”

十八罗汉看门(十八罗汉护门庭)(33)

悠闲隐逸,傲视太虚。

仙风道骨,超脱凡尘。

尊者常在芭蕉下用功,修成罗汉后又称“芭蕉罗汉”。只见尊者趺坐于岩窟内,身着通肩衣,两手隐于袖中,闭目入禅定,故云:“心如死灰,形如槁木。神妙万物,苍岩骨肉。铁磬谁鸣,空谷传声,呼之不闻,不呼眼瞠。”赞曰:

守护佛法可住山,

心如枯井自等闲,

神妙万物苍岩骨,

法注自然满大千。

十八罗汉看门(十八罗汉护门庭)(34)

第十五 长眉罗汉

第十五尊者阿氏多(Ajita),与自眷属千五百阿罗汉多分住在鹫峰山中。

长眉罗汉,是一位慈祥老者形象,通察大千,心领神会。

阿氏多是梵文无比端正的音译。这位罗汉生下来就有两条长长的白眉毛。原来他前世也是一位和尚,因为修行到老,拖着两条长眉毛仍然修不成正果,死後再转世为人。他出世後,有人对他的父亲说:佛陀释迦牟尼也有两条长眉,你的儿子有长眉,是佛相。因此他的父亲就送他出家,终於修成阿罗汉果。

五代贯休所画的阿氏多像,双手抱右膝,坐于石上,张口露舌,齿牙毕显,脱牙数杖。清乾隆尝题赞,称他“心是菩萨,貌是鬼王”。

苏东坡赞云:“劳我者皙,休我者黔。如晏如岳,鲜不僻淫。是哀骀它,澹台灭明。各妍于心,得法眼正。”

十八罗汉看门(十八罗汉护门庭)(35)

尊者生下来就有两条长长的白眉毛。清乾隆尝题赞,称他“心是菩萨,貌是鬼王”。赞曰:

十八罗汉看门(十八罗汉护门庭)(36)

第十六 看门罗汉

第十六尊者注荼半托迦(Cuda-panthaka),与自眷属千六百阿罗汉多分住在持轴山中。

注茶半托迦尊者因性愚钝,习经不能诵,故佛令他日常为众比丘拂拭鞋履,只诵习简单的经句,逐步修习,后来果然获得智慧启悟,证阿罗汉果。

他到各地去化缘,常用掌头拍打屋门叫人出来布施。后来佛陀给了他一根锡杖,他化缘时就用它在别人门前摇动,屋里的人闻声果然开门布施,故他又称“看门罗汉”。

贯休大师所画注荼半託迦像,侧坐于古树窝中,左手提起,手指稍屈,右手执扇放右腿上,眉骨突起,额头隆起。

苏东坡像赞云:“以口说法,法不可说。以手示人,手去法灭。生灭之中,自然真常。是故我法,不离色声。”

十八罗汉看门(十八罗汉护门庭)(37)

威武标杆,警觉凝视。

禅杖在握,勇炽邪魔。

尊者侧坐于古树窝中,左手提起,手指稍屈,右手执扇放右腿上,眉骨突起,额头隆起。赞曰:

修行路上多坎坷,

受学诵读几波折,

逐步研习愚痴少,

悟透佛法妙慧多。

十八罗汉看门(十八罗汉护门庭)(38)

第十七 降龙罗汉

第十七尊者降龙罗汉,即“迦叶尊者”。清朝时由乾隆皇帝钦定。佛陀入灭后,迦叶尊者成为教团之统率者,于王舍城召集第一次经典结集。直至阿难成为弘法继承者,始入鸡足山入定,以待弥勒出世,方行涅槃。而迦叶为佛弟子中修苦行之第一人,被称为“头陀第一”;又因至今传诵不绝的公案《拈花微笑》,被中国禅宗尊为始祖。

另一说法是第十七位罗汉是《法住记》的作者“庆友尊者”。苏东坡像赞云:“以口诵经,以手叹法。是二道场,各自起灭。孰知毛窍?八万四千。皆作佛事,说法炽然。”

传说古印度有龙王用洪水淹那竭国,将佛经藏于龙宫。后来降龙尊者降服了龙王取回佛经,立了大功,故称他为“降龙罗汉”。

在《济公外传》中,济公是降龙罗汉转世:降龙罗汉乃佛陀座下弟子,法力无边,助佛降龙伏妖,立下不少奇功。降龙修炼几百年,却始终不能得成正果,求教观音,得知七世尘缘未了,便下凡普渡众生,了结未了尘缘。

十八罗汉看门(十八罗汉护门庭)(39)

传说古印度有龙王用洪水淹那竭国,将佛经藏于龙宫。后来降龙尊者降服了龙王取回佛经,立了大功,故被称为“降龙罗汉”。赞曰:

坚心执意苦修行,

微妙法门寻常中,

拈花微笑留名典,

心心相印乃功成。

十八罗汉看门(十八罗汉护门庭)(40)

第十八 伏虎罗汉

第十八尊者是“四大声闻”中的“军屠钵叹”。传说伏虎尊者所住的寺庙外,经常有猛虎因肚子饿而长哮,伏虎尊者把自己的饭食分给这只老虎,时间一长猛虎就被他降服了,常和他一起玩耍,故又称他为“伏虎罗汉”。

一说,是禅月所画第十八宾头卢尊者。苏东坡像赞云:“右手持杖,左手拊右。为手持杖,为杖持手。宴坐石上,安以杖为。无用之用,世人莫知。”

一说,第十八尊者是“弥勒尊者”,由清朝乾隆皇帝钦定。弥勒尊者修慈心观,降伏心中如猛虎般的贪欲、瞋恨,知足常乐,笑口常开。

十八罗汉看门(十八罗汉护门庭)(41)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人生如战场,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穴居着一只猛虎,以己之力抵抗逆流;人生又像花园,会因清晨在一朵蔷薇上留下的晨露而变得温柔恬静。猛虎的魄力与蔷薇的细腻可以和谐一体,再怎样心坚如石或豪情满怀,胸中依然有一份清新灵动,一份安然静默蕴藏其中,依然会有娇柔而美丽的花朵启颜开放。赞曰:

佛法无边信愿行,

参透法理靠苦功,

多闻第一需顿悟,

瞬间乃在长久中。

第十八 伏虎罗汉

以上盆景作品素材均为海岛真趣罗汉松。罗汉雕像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交流学习。

十八罗汉看门(十八罗汉护门庭)(42)

十八罗汉看门(十八罗汉护门庭)(43)

浅谈海岛罗汉松的特点及玩法

作者:易木

盆景创作应平中求奇,形神兼备,同时兼具文化内涵才能让人百看不厌,回味无穷,也才能表达深远的意境。

海岛罗汉松的两大特点包括其树干铁骨铮铮,苍古嶙峋,枝托飘逸灵动古雅,造型奇特,以及其品种丰富的各种彩叶是其有别于其它罗汉松的最大特点。海岛真趣罗汉松是经过人工培植的品种上,其红芽小叶,比原生枝叶更短小厚实且更密,每年抽四至五次红芽,那种满树菲红的美,既喜庆又祥和,令人惊叹!是近十几年来被罗汉松爱好者们狂热追捧的树种,是罗汉松中难得的珍品。

海岛罗汉松简单来说一看骨感、二看叶色、三看形态。有人会说,怎么会三看形态?难道形态不重要?玩树,形态当然重要,但对于海岛罗汉松来说,在形态方面,不能过度创作,应该尽量减少人工修整,保持其在海岛自然环境中的展示的独特韵味,改变形态应顺势而为,点到即止,千万不能大刀阔斧,因为其生长极其缓慢。

所以说,如果没有真正了解海岛罗汉松的特质及领悟其文化内涵,而是简单地用普通罗汉松,甚至以岭南杂木类盆景作品的审美标准去评判一件海岛罗汉松盆景作品,那是十分肤浅的。

就如玩崖柏收藏一样,大部分人是用崖柏雕刻成各种人形、佛像、动物等形状,如果选题不当或手艺不精,就浪费了珍贵的材料,笔者却是喜欢作简单的裁截,然后打磨出其天然形态,这种玩法更赏心悦目,更清雅。玩海岛罗汉松也是此理,这是笔者的一家之言,也欢迎大家一起探讨。(易木)

十八罗汉看门(十八罗汉护门庭)(44)

鸣谢:感谢中国海岛罗汉松科研基地——广东真趣园提供素材!

十八罗汉看门(十八罗汉护门庭)(45)

岭南盆景公众号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 ID: lnpjsj

想要阅读更多原创文章,敬请关注《岭南盆景》微信公众平台: lnpjsj ,分享最有价值的盆景文化。小编微信: lnpj178 欢迎投稿、留言参与交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