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历史秦扶苏之死(秦国公子扶苏之死)

在现有的国际上存在的对中国的所有称呼当中,伊朗人,称中国为Chin,与汉字里的“秦”字同音。通俗的解释是,波斯初见中国之时,正值当时的秦帝国,两国也是从此时开始互通有无、经贸通商,于是便以秦称呼中国,延续至今。现如今,西方社会通行的对中国“China”的称呼,追根溯源,便是由伊朗的Chin演变而来,并逐渐的形成了统一。由此,秦帝国作为中华文明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集权王朝,对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可见一斑。

看历史秦扶苏之死(秦国公子扶苏之死)(1)

众所周知,秦,二世而亡。当年,秦始皇嬴政在巡游途中突发暴病,生命垂危之际,下诏将帝位传于嫡长子—公子扶苏,并令赵高、李斯快马通传扶苏,自长城边境速速回咸阳主持丧事,这是历史本该呈现的一幕。然而吊诡的是,李斯伙同赵高、胡亥密谋篡位,私自更改诏书,改立秦始皇第十八子胡亥。之后,伪造一封遗诏赐给扶苏,列举其诸般罪过,令其自尽。扶苏死后,胡亥继位。

看历史秦扶苏之死(秦国公子扶苏之死)(2)

影视中公子扶苏形象

历来皇家子嗣的储位之争,或多或少会伴随着些许的流血牺牲,为了至高无上的闪耀着荣誉光环的九鼎之位,手足之间刀兵相向成为了权力的游戏的常态。然而,即位之后大规模的清算骨肉兄弟,以至于把屠戮殆尽做到极致的,在历史上,除了秦二世,恐怕无人能出其右了。而掀开这场史上空前的对皇室公子屠杀大幕的,便是扶苏之死,一个集结了利欲熏心和权力膨胀的政治阴谋。


赵高的私心和打算

关于赵高的史料记载,少之又少,只是在《史记》中关于他人的传记中有提及。

《史记·蒙恬列传》:赵高者,诸赵疏属也。赵高昆弟数人,皆生隐官,其母被刑僇,世世卑贱。

这段话交代了赵高的身世,即:赵高是秦国宗室的远亲,跟秦始皇也算是有着血脉上的联系,只不过赵高这一支已经走向没落,成为了庶民。再加上他的母亲因为触犯刑法遭受处刑后身体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残疾,被收入秦朝政府设立的专门收容刑满释放人员的隐官,赵高兄弟就是在这里出生。

看历史秦扶苏之死(秦国公子扶苏之死)(3)

影视中赵高形象

然而虽然出身卑贱,可赵高这个人却一点也不平凡。凭借着他父亲是文法官吏的缘故,赵高从小耳濡目染秦国的法典,以至于成年之后精通法律。除此之外,因为时常在家中抄录法律条文,练就了一手好字。商鞅之后,秦国重法,有了这两项技能傍身的赵高,逐渐在当时有了小小的名气。秦始皇听说后,觉得这是一个有用之才,加上又有亲戚关系,便将他留在宫中,任中车府令(相当于现在公司领导的专车司机,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始皇巡游途中,赵高能够一直伴随左右的原因)。此举,也直接带来了赵高一生的转机,让他有了接触到帝国最高权力中枢的机会。

进宫任职之后,因为精通律法和书法,始皇便让赵高担任胡亥的老师,此时,胡亥尚且年幼,整日与赵高学习生活在一起之后,二人建立起了深厚的师生情谊与信任关系,也由此,将二人捆绑成了利益共同体,即:只有胡亥继位,才能使得赵高的权益最大化。帝师的权威以及朝廷律法掌控者和执行者的身份加持,一旦胡亥能够站在权力顶峰,相应的,赵高就是旁边那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诱惑不可谓不大。再者,赵高曾经因为犯罪与蒙恬不睦,而蒙恬与始皇嫡长子扶苏交好,倘若他日扶苏继位蒙恬掌权,自己不仅要交出律法大权,连性命也是堪忧,这是赵高不愿意看到的。其三,身为上一任帝王身边的红人以及权臣,赵高在执法期间曾经得罪了不少朝中大臣,想要扳倒他的人不在少数,况且,权臣向来是最受忌惮的,赵高要想维持自己的地位不坠,延续自己的政治生命,也只能选择胡亥,在他的遮蔽下,继续猖狂,这也是沙丘之变发生的前提和原因。

李斯的选择

早年间,李斯为郡县小吏,师从荀子学习帝王之术,学成,入秦为官,可以说李斯的到来,对于始皇横扫六国、一统宇内,起到了催化剂一般的推进作用。始皇也是听从了李斯的建议,派遣谋士持金玉游说六国,离间六国君臣,为始皇的统一大业扫除了障碍。后来,又写了《谏逐客书》,劝诫始皇停止驱逐六国客卿,拉拢了人才,又赢得了民心。始皇称帝后,因功,被拜为丞相,权力日盛。

看历史秦扶苏之死(秦国公子扶苏之死)(4)

李斯

在始皇称帝之后关于国家治理制度的选择上,李斯主张废除分封制,改为郡县制,被始皇采纳,而对于分封制的执着,也是李斯到晚年都一直在坚持的政治信仰,以至于在后来国家继承人选择的问题上,李斯也是从自己的政治主张出发,阴差阳错选择了胡亥,原因之一就是:公子扶苏的政治主张向来都不是郡县制,而是传统的分封诸侯,这是李斯所不能接受的。

之前,李斯从来没有支持过扶苏,也没有意向支持胡亥。焚书坑儒时,扶苏替山东儒生向始皇求情,已然是在公开声明自己与始皇、李斯有着完全不同的治国理念和政治态度。扶苏这个人,重情至孝,仁义爱民,在我们今天看来,可以说是当世人的典范和楷模,然而在当时秦国法家当道的背景之下,他的思想,是与统治阶级格格不入的。假设扶苏继位,在执政前期可能还是会按照始皇的执政方阵走下去,而一旦基础稳固羽翼丰满之后,势必会采取跟始皇生前不同的政治策略,这跟李斯的政治愿景和期望是不相符的。

看历史秦扶苏之死(秦国公子扶苏之死)(5)

看历史秦扶苏之死(秦国公子扶苏之死)(6)

秦帝国郡县制

相反,年少时期就跟随赵高学习帝国法律的胡亥,在政治主张上,跟始皇有着一致性,或者说在始皇生前,胡亥至少在表面上是绝对支持法家观念和郡县制度的。这也是为什么胡亥能够在十八个秦国公子中脱颖而出,跟随始皇巡游全国的根本原因。抛开胡亥在继位后表现出的性格上的暴躁、残忍,在个人能力和心机谋略上,能够与公子扶苏并驾齐驱、分庭抗礼的,只有幼子胡亥。

以上,我们可以看到,扶苏的死,是夹杂在朝中权臣在政治利益和个人利益取舍时,所做的必然牺牲,被迫用个人的身死,来确保国家政治体制的继续运行,为郡县制,这一影响了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体制的成熟和完善,提供了喘息的空间和可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