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在正史中怎么死的(荀彧之死大解析)

曹操和荀彧本是一对如鱼得水的明主贤臣,他们起初有着共同的理想和目标,怀着满腔热血来拯救即将崩塌的东汉王朝,但曹操在巨大权利的诱惑面前改变了自己的初衷,从除暴安良,一心为国的汉臣,变成了残害忠良,图谋社稷的汉贼。然而荀彧却不忘初心,至死不渝。两位昔日风雨同舟的战友,如今却形同陌路。此时荀彧已不再是曹操匡扶天下的智囊,而是他篡汉自立的路障,所以荀彧不得不死,而且还死的特别蹊跷。

荀彧在正史中怎么死的(荀彧之死大解析)(1)

曹操与荀彧

曹操称魏公之路谁也无法阻挡

众所周知,荀彧之死与其公开反对曹操称魏公有直接关系,那么曹操为什么一定要称魏公呢?

在先秦时期爵位分为五等:公、侯、伯、子、男。公爵地位在天子之下,常为诸侯之长,比如周公、召公、齐桓公、晋文公等都属于诸侯之长。有了公爵就代表可以有自己的独立王国,独立王国内的一切权利都归该国君主所有,天子也无权干预。到了秦汉时期中央政府为了集权,便取消了公爵,最高保留到了侯爵。直到东汉末年曹操被封为魏公,公爵又开始出现。

荀彧在正史中怎么死的(荀彧之死大解析)(2)

曹操

根据汉献帝的诏令,魏公国不仅有广袤富饶的土地,还可以设置属于封国的群卿百官,曹操凌驾于天子的权利统治有了合法的名义,而且还使大多数朝中的汉臣正式成为了魏公国的属官,汉朝的中央官僚体系被魏公国的官署所代替。说通俗点就是,曹操称魏公以后,有什么事不用再请示天子了,他把汉朝的官僚系统纳入到了自己的魏公国的官僚系统里,这样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借着管理自己魏公国的权利,来管理整个大汉天下。

在讲究繁文缛节的古代文化中,这一步对曹魏代汉是至关重要的。一旦曹操顺利称公,那么取代汉朝就只剩下时间问题了。所以,作为忠汉派的荀彧拼死也要反对。可是如今的曹操大权独揽,野心勃勃,他想要做什么,恐怕没人能拦得住?此时,荀彧不选择做“魏臣”,就只能做“汉鬼”。

荀彧在正史中怎么死的(荀彧之死大解析)(3)

荀彧

曹操杀名士从来都是毫不眨眼,当初杀边让和孔融时都没有过任何犹豫,然而杀荀彧却犯了难。荀彧是曹操集团的首席谋士,是东汉帝国日常事务的实际管理者。他早在初平二年就毅然弃袁绍而投奔曹操,每当曹操濒临绝境时,荀彧总能妙手回春。曹操在外打仗遇到无法决断的问题时,总会写信向荀彧询问对策,荀彧也总能提出正确的建议,使曹操渡过难关。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荀彧的辅佐,曹操能不能活到现在都不好说。

荀彧又是颍川士族的领袖,给曹操推荐了荀攸、郭嘉、钟繇、陈群、戏志才、司马懿等一流人才,曹魏政权的大批文臣谋士都是荀彧一手提拔起来的,用“门生故吏遍朝野”来形容也不为过。杀荀彧这件事如果处理不好,很可能会给曹魏政权带来巨大灾难。因此,荀彧之死只能处理的比较隐晦。

荀彧在正史中怎么死的(荀彧之死大解析)(4)

曹操与荀彧

关于荀彧之死有众多版本

第一个版本,据《三国志荀彧传》记载:

会征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因辄留彧,以侍中光禄大夫持节,参丞相军事。太祖军至濡须。彧疾留寿春,以忧薨,时年五十。

曹操要攻打孙权,让荀彧到谯县劳军,荀彧到达以后谯县以后,曹操就借机把他留在军中。封荀彧为侍中、光禄大夫,持节,参丞相军事。曹操到达濡须后,荀彧因病留在寿春,不久忧虑而死。

曹操杀荀彧确实绞尽脑汁,为了最大限度减小荀彧死后的负面影响,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荀彧从朝中调离到自己军中,荀彧在士人眼里是领袖,可在军人眼里就没那么重要了。但荀彧属于战略大师,曹操每次对外作战都是荀彧固守后方大本营,很少跟随曹操出征作战,如果贸然把荀彧调离到大军前线势必会让荀彧起疑心。于是曹操决定,先让荀彧来谯县慰劳军队,再找机会把荀彧扣留在军中。


荀彧在正史中怎么死的(荀彧之死大解析)(5)

荀彧

荀彧起初应该是放松警惕的,认为自己到谯县慰劳完军队,便能很快返回,结果荀彧一到谯县就被加官进爵,还参丞相军事。这样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把荀彧扣在军中,不让他回去。此时荀彧应该才意识到曹操要除掉自己,于是开始郁郁寡欢。但奇怪的是荀彧最终却死在了寿春,这里不免有些让人疑惑,既然已经把荀彧扣在了谯县,为什么不在谯县就地解决掉荀彧,而又把荀彧带到了寿春呢?

曹操东征孙权的路线就是经过谯县、寿春、最后到达濡须口,寿春在谯县东南方500里左右的地方,而濡须口在寿春东南500里左右的地方,这么算来寿春正好在谯县与濡须口的中间。以此推测,曹操是打算把荀彧以丞相参军的身份带到濡须口作战的前线,把荀彧控制在自己眼皮底下,就可以随时找个理由把荀彧除掉,在作战前线想整死一个人,理由可以找到一箩筐。这样荀彧之死的负面影响才能降到最低。

可是没想到荀彧还没赶到前线,到了寿春就忧郁而死了。这样对于曹操来讲反而更好,既省了亲自下手,还免了杀贤的骂名。

荀彧在正史中怎么死的(荀彧之死大解析)(6)

荀彧

第二个版本,据《魏氏春秋》记载:

太祖馈彧食,发之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卒。

《魏氏春秋》是东晋史学家孙盛撰写的书籍,二十卷。记述的是三国曹魏政权之事。原书二十卷,现已佚失。今天我们能见到的部分佚文主要在《裴注三国志》里,所以只能看到一些零散的信息。在荀彧之死这件事上,《魏氏春秋》只记载了曹操给了荀彧一个空盒子,代表没有汉禄可食了,荀彧便服毒自杀。具体荀彧死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我们都不知道,所以也很难直接推测这个记载的真伪。

荀彧在正史中怎么死的(荀彧之死大解析)(7)

曹操送荀彧空盒子

第三个版本,据《献帝春秋》记载:

彧卒于寿春,寿春亡者告孙权,言太祖使彧杀伏后,彧不从,故自杀。

这个版本就有点匪夷所思了,大概过程是因为当初曹操杀了董承,伏皇后在给父亲伏完的书信中,谈到皇上对曹操杀董承一事非常怨恨。十几年后曹操知道了这件事,便让荀彧杀死伏皇后,荀彧不愿意,于是只能自杀。

伏皇后死于建安十九年,荀彧死于建安十七年,如果曹操真认为伏皇后此时必须要除掉,为什么要等两年以后才动手呢?再者,曹操知道荀彧是不会杀伏皇后的,如果故意以此事来逼死荀彧,那么必定会在朝中引起轩然大波,这与公开杀荀彧没什么区别,那曹操为什么还特意让荀彧跟自己随军呢?这个版本存在着诸多不合理之处,因此很少有人会采纳。

荀彧在正史中怎么死的(荀彧之死大解析)(8)

荀彧

我们现在综合起来看,这三个版本都有个共同点,都认为荀彧是被曹操逼死的,而不是曹操亲自下的手。这可以佐证之前的分析,曹操杀荀彧确实犯了难,只能隐晦的来处理。

第一个版本和第三个版本都可以说明荀彧是死在寿春,并且是在曹操东征孙权的时候。第二个版本既没有记载荀彧被杀的时间,也没有记载荀彧被杀的地点,但是却记载了一个看似比较合理的自杀过程,所以,很多人便把第一个版本和第二个版本合并了。这样给人感觉似乎更加接近历史的真相。

但是笔者认为,这样做恰恰是不妥的,单拿出第二个版本来看,确实很难判断其真伪,如果把它放到了第一个版本中就会出现问题。曹操已经把荀彧扣留在了谯县,为什么不在谯县给荀彧空盒子逼其自杀,而是等荀彧到了寿春再行动?在第一个版本中提到了曹操是想把荀彧带到濡须口的前线,再找机会除掉他,那为什么曹操不等到荀彧了前线后,再逼其自杀,而又是在寿春?

荀彧在正史中怎么死的(荀彧之死大解析)(9)

荀彧与曹操

可能有人会说,此时曹操还没下定决心杀荀彧,一直在寿春等着荀彧的到来,想要当面说服荀彧支持自己称魏公,但是荀彧不答应,所以曹操才在寿春逼荀彧自杀的。或许就连司马光也是这么认为的。

据《资治通鉴》记载:

及击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因辄留彧,以侍中、光禄大夫、持节、参丞相军事,操军向濡须,彧以疾留寿春,饮药而卒。

这里虽然没有提及曹操给荀彧送空盒子,但是采纳了服毒自杀之说,给人的感觉是曹操和荀彧都在寿春,曹操要向濡须出发,荀彧就在寿春服毒自杀了。不过这个观点是有问题的,首先曹操不会在寿春专门等荀彧,因为他是带兵攻打孙权,兵者国之大事,怎么会为了等荀彧而贻误战机?而且《三国志荀彧传》里也清清楚楚的记载:太祖军至濡须,彧疾留寿春。说明曹操是到了濡须后,荀彧才死的,怎么可能会在寿春跟荀彧交谈过呢?

荀彧在正史中怎么死的(荀彧之死大解析)(10)

曹操与荀彧

所以,《资治通鉴》里记载的“操军向濡须”,说曹操正向濡须出发是不准确,应该是《三国志荀彧传》里记载的“太祖军至濡须”,即曹操到了濡须,荀彧才死的。因此,曹操在荀彧死前是没有见到荀彧的,更没有机会与他深入交谈。

故笔者认为第一个版本是比较准确的,第二个版本和第三个版本应属后人杜撰。

荀彧在正史中怎么死的(荀彧之死大解析)(11)

荀彧

不朽的大汉忠臣

当荀彧知道曹操准备拿自己开刀后,便忧郁而死了,他忧郁的不是自己的生死,而是大汉存亡。曹操连自己的头号功臣都忍心杀掉,那么废掉苟延残喘的汉室不是轻而易举吗?昔日与自己并肩作战,立志匡扶汉室的战友竟然成为了大汉王朝的掘墓人,面对这样的背叛,荀彧能不忧郁而死吗?

荀彧完全可以选择继续辅佐曹操,而成为曹魏的头号功臣,然而荀彧却视这些功名利禄为浮云,他对大汉王朝的忠心致死都没有改变,这就是荀彧的高尚之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八个字荀彧也当之无愧。

荀彧在正史中怎么死的(荀彧之死大解析)(12)

荀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