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开朗基罗的坎坷经历(一口气读懂米开朗基罗)
﹁
一口气读懂米开朗基罗
﹂
就在前几天
意公子深度gó了gó
大卫这座知名的雕像
很多真爱纷纷表示
看不够啊看不够
于是善解人意的意公子
当机立断地决定
深入的扒一扒这位
隐藏在大卫背后:
性别男取向男长得丑气质佳
作品总是美极了的
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艺术家
来自意大利的米开朗基罗
真人版&龟版米开朗基罗
▼
…………………………………………………………
我们常常说一个艺术家的创作
与他的成长经历脱不了干系
米开朗基罗也没有例外
一四七五年三月六日一个叫卡普雷斯的小村庄,米开朗基罗诞生了;并没有太多传说,在那个不实行一胎政策的地方,小米还有个比他大16个月的哥哥;可能是因为奶水不够吧,小米就被送到奶妈那抚养。
冥冥中自有安排,奶妈是石匠的妻子,小米从小记忆里就是叮叮咚咚敲打石头的声音,长大后天天与石头为伍。
卡普雷斯
他曾骄傲地说:“我是吃石匠家的奶长大的”
也是因为小米从小就疏远母亲,所以在性取向上小米是偏向男性的。当然这并没有什么,不过因为这样所以小米在艺术创作上自然而然就会更偏向于男性的身体!
在他的雕刻中,几乎直接无视女性美的存在,不仅极少处理女性的肉体,就算有,实际上也都是以男性粗壮的肉体来塑造的。所以在小米的作品里,女性都是拥有强壮的体格和完美的muscle:
米开朗基罗《夜》
小米在艺术创作上对男体念念不忘
真的只是因为从小疏远了他妈?
致使性取向偏向男性?
当然没有那么简单啊。意公子立刻就能举出一个反例:我们都知道达芬奇也是Gay,但是他笔下的女子要多温柔有多温柔。
达芬奇《抱银鼠的女子》
米开朗基罗的作品看起来比较阳刚的最主要的原因,其实是:他崇尚古希腊健康运动充满力量的肉体。
而米开朗基罗作品中厚实的人文和美学基础的奠定,还要感谢美第奇家族里那个“伟大的洛伦佐”;在当时虽然古希腊罗马作品成为风气,但是一般人是没有机会接触到的,除了他们——美第奇家族。
洛伦佐
那年仅14岁便才华早露的米开朗基罗受到洛伦佐关注,被接入美弟奇宫殿。经常出入洛伦佐的宫殿,学习、观摩大量的艺术品,和当时最有名望的人文主义学者、诗人交往相处……
这特殊待遇让他的技法,视野,思想怒甩当时艺术家好几条街,而这,也是小米能打倒一个时代的人,坐上文艺复兴三杰之位的真相啦!
关于美第奇家族对小米的挖掘
以及美第奇家族对文艺复兴的贡献
意公子早就在微信里深入的扒过了
点击下图立刻回顾
有了美第奇家族的资助
从小米一跃成为米爷的他
还和同样受到“包养”的达爷
展开一场决战紫禁之巅的决斗
那是在1503年左右,51岁的达芬奇和28岁的米开朗基罗在佛罗伦萨有了一场正式的较量——被共同委托创作佛罗伦萨市政议事大厅的巨幅战役图!
高手的对决,一直都是让人激动的事。为了这场较量双方都暗暗下苦工,做了许多草图;终于等到了那一天,草图展出了。吸引来许许多多围观的人,有多少呢?大概就是春节买火车票那么多吧!
达爷的《昂家里战役》创作了战役“高潮”的瞬间,画面中是人仰马翻的激烈厮杀,现场可谓飞沙走石,电闪雷鸣啊:
达芬奇《昂家里战役》
我们再看看米开朗基罗的《卡西纳战役》却表现战士们在洗浴时,等等,看这一阵惊慌失措的样子,难道是被遭受偷袭了?果然,米爷抓住战役前刹那的紧张和焦虑的动态,瞬间气氛凝重,不出手让人感觉到强大的内力!
米开朗基罗《卡西纳战役》
不过很可惜,这两件作品最后都没有留下,市政议事大厅还是空白的墙面。所以也不能确实的去对他们俩的这场决斗评个高低输赢;但从草图上来看,无疑米爷对于这种顷刻的捕捉更让人觉得热血贲张,神经紧张。
米爷的一生创作过很多雕塑
从大卫到囚徒再到
美第奇家族陵墓里的雕塑群
但是这么多作品中
他自己最骄傲的是哪一件呢?
要我说,应该是这一件——“哀悼基督”!
稍微知道点内幕的小伙伴肯定好奇了,你说的到底是哪一件呢?要说这“哀悼基督”,是艺术史上再熟悉不过的主题了,是基督教里最主要的专有名词之一,许多画家和雕塑家都处理过。
光是米爷本人就这个母题就创作了三四件。当然,除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一相同的题材在他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际遇里再次创作出不一样的故事,甚至揉入了他一生对死亡的探讨。
创作哀悼基督时,米爷才23岁,想想20出头的我们对爱情对生活充满向往和想象,怎么会对死亡有太多的思考。对于当时的米爷来说也是如此,那时的死亡对他而言是件可以很美的事。所以他诠释了一种全新很美好的的“哀悼基督”。
当时这件雕塑出来惊叹不已,甚至,人们不相信这是出自一个23岁的年轻小伙子之手,所以叛逆的米开朗基罗第一次把自己的大名刻在作品上(圣母胸前的衣褶上)
有人问他:为什么圣母那么年轻? 他说,圣母不是处女吗?没有经过“性”而受孕的处女像没有受孕的花,她永远不会老。
大概过了五十年,70几岁的米开朗基罗再次面对这个母题,这时的他重新认识了死亡。就像孔老夫子说的:“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此时米爷眼里的死亡不再是年少时那份华美,而有了对生命的思考。
70岁的“哀悼基督”不再安静得像个熟睡的小孩,而是软塌塌的:面对儿子的尸体,悲痛的圣母连表情没有过多修饰,甚至都模糊了。这个时候对米开朗基罗来说,死亡始终太过沉重了。
在这个母题上,米爷一直在对死亡进行探讨,他最后的一件《哀悼基督》,越来越简略,没有任何多余的人和多余的修饰,回到最初只剩下圣母和耶稣那具冰冷的尸体。
他们紧紧依偎在一起,不同的是,这个粗犷的人形没有过多的修饰,两具纤弱的身体似乎有种上升的趋势。沉重下坠的尸体在这时变成飞升的状态。
其实换个角度,我们会发现圣母正艰难地用大腿的力量支撑着这具失去生命的躯体,也正是因为这样,才能让肉体在死后依然能够出现上升的状态。
圣母,从安静地抱着尸体,用脸紧紧靠着尸体到最后利用用尽全力去支撑这具尸体。耶稣从像婴儿一样熟睡,到彻底软榻在地上,再到出现上升的状态……
在米开朗基罗结束他将近90岁的生命时,他写下最后的遗嘱:灵魂交给神,肉体交给大地,物质交给亲属。
米开朗基罗一生创作了许多作品,但最后是否思考出死亡和生命的意义,沉重的肉体和上升的灵魂,年少追求的华美和年迈的思考。一切,都在这些石头里有了答案。
本期互动话题
INTERACTION
﹀
谈谈你最喜欢的【哀悼基督】。
快到评论区与其他真爱一起分享你的想法吧。
意〡外〡艺〡术
全国最大的艺术社群
加入意外艺术
一天一天 提高审美情趣
觉得不错,您再分享
yiwai11 微博:@意外艺术yiwaiar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