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肾性贫血的最重要原因(令不少肾友头疼)
说起肾性贫血,那可是咱们肾友的“老熟人”了,作为慢性肾病(CKD)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肾性贫血不仅是CKD 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还会加速CKD的进展,增加住院率和死亡率,显著影响生存质量。那么这让人头疼的“家伙”,咱们该怎么对付才好呢?
由于肾性贫血在我国始终呈现“两低”的疾病现状:即低治疗率和低达标率,也就是说,咱们肾友普遍对贫血的知晓率低,知晓的肾友中也有不少存在着治疗不达标的状况,所以首先,尽早了解肾性贫血的存在是至关重要的,咱们可以通过以下指标来判断:
1.血红蛋白浓度(HGB)。HGB是判断贫血的主要指标。针对肾友们,《肾性贫血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4 修订版)》建议HGB靶目标应稳定在110 g/L~130 g/L,一般成人血红蛋白<110g/L即为贫血。
2.血清铁蛋白。作为铁的主要贮存形式,血清铁蛋白是人体含铁最丰富的一种蛋白复合物,是目前诊断隐性贫血最早最准确的指标,其正常参考值:男性为15~200μg/L,女性为12~150μg/L。当铁蛋白降低,则提示贫血可能已发生。
转铁蛋白饱和度为血清铁与转铁蛋白结合能力的比值,也是判断贫血的重要指标,正常范围一般在20%~55%之间,建议肾友们日常应将其控制在20%以上。
如果觉得看三个指标比较麻烦,可以血红蛋白值为主要依据。建议CKD1~3期肾友,至少每年测量血红蛋白1次;CKD4~5期,未开始接受透析治疗的肾友,至少每6个月测量血红蛋白1次;CKD5期和透析肾友,至少每3个月测量血红蛋白1次。
至于肾性贫血的治疗,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用药、饮食、输血以及透析治疗,咱们重点来看看前两类。
在药物方面,促红细胞生成素和铁剂是最为广泛应用的两种,其中,铁剂补充的方法有两种:口服与静脉输注,研究发现,针对非透析的CKD患者,口服铁剂似乎是更安全的方法;而针对透析患者,采用静脉注射铁剂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具体的用药方案需遵医嘱而定。
在饮食方面,优质低蛋白饮食原则要求蛋白质的摄入达到允许范围的上限。此外还要补充维生素,如维生素B族及维生素C、D等,注意选择含钾低的食物,以免升高血钾、加重病情。
由于咱们肾友大多为缺铁性贫血,所以补铁也必不可少,含铁丰富的食物有牛肉、羊肉、猪肉、鸡蛋、木耳、红枣、葡萄干等,同时也要注意叶酸的补充。
有肾友可能要问了:常听说某些食物有补血的功效,比如阿胶、红枣等,这类食物能拿来治疗肾性贫血吗?
咱们要分清一个概念,与补血对应的是血虚,这是从中医角度来讲的,而贫血则是从西医角度讲的,贫血的原因有多种,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受损、失血过多、造血原料不足或利用障碍,均会导致红细胞数量减少。所以贫血不是要补血,而是要补充铁、促红细胞素等。因此通过食用补血的食物并不能达到治疗贫血的功效。
总而言之,肾性贫血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希望肾友们都能做到提前预防、尽早发现、尽快治疗以及长期随访,不给这个“坏家伙”耀武扬威的机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