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鼠是真实存在吗(堪比特种兵的非洲巨鼠)
老鼠作为被公认的四害之一,人们对它的第一反应大都是厌恶,但在非洲,有一种老鼠却打破了人们的偏见,摇身一变成为了人们敬佩的“扫雷英雄”,
与普通老鼠相比,这类老鼠的体型能长到90厘米,因此也被称为“非洲巨鼠”,它长着一双红眼睛,留着白胡须,性格也十分温顺。
俗话说:“上帝若是关上一扇门,就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虽然非洲巨鼠的视力较弱,但它们的嗅觉系统却异常发达,是人类嗅觉的几千倍,可以精准的闻到藏在地下的异物,通过研究科学家们发现,非洲巨鼠甚至还能感知人体肺结核,非常适合在安静的环境下从事重复性任务,凭借着超灵敏的感知能力和特殊训练,非洲巨鼠还可以被运用到军事上参与排雷工作,人们亲切地称呼它们为“排雷鼠”。
有人可能会疑惑,现在都和平年代了,怎么可能还会有地雷?
其实,世界上受到地雷困扰的国家还很多,战争不仅留下废墟和伤痛,还有数量多到令人头疼的地雷,据不完全统计,世界各地因战争原因而埋在地下的地雷就高达上亿颗,要想全部清除,保守估计都得花费1100年,而全球每年都有数千人误触地雷身亡或致残,其中1/3是儿童。
曾经在中越边境某个地雷村中,一亩地里就埋着42颗地雷,有无辜的村民被炸过好几次,后来经过两次大规模排雷,一共清理出地雷60万枚,清除雷场840多万平方米,但至今仍有大量地雷存在,尤其在一些深山密林的特殊环境中,机械设备根本用不上,只能靠人工徒手排雷,风险极大不说,效率还极低。
一开始人们训练了排雷犬来进行协助,但排雷犬体型较大,一旦误踩后果不堪设想,其次就是犬类大多耐心不足,如果长时间进行枯燥的工作也会烦躁,导致现场不好控制,由于多次的战争侵袭,非洲大陆早已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雷区之一,然而聪明的非洲人发现了非洲巨鼠嗅觉灵敏的特点,加上它们的体重每只都不超过半磅,即使不小心踩到地雷也不会引起爆炸,能大大提升排雷效率,降低风险成本,于是便开始训练它来进行扫雷。
这些排雷鼠通常培训九个月就能正式上岗,训练排雷鼠还是有一些技巧的,先用绳子拴着排雷鼠让它在指定的地方进行活动,经过训练排雷鼠可以探测爆炸物中的化学成分,这意味着它们可以忽略废金属,从而更快地搜寻到地雷,训练人员会制造一个指定的声响,当听到排雷鼠这个声响的时候,就会产生条件反射开始去认真寻找地雷,一旦发现爆炸物,它们就会抓着顶部来提醒它们的人类同事,排雷鼠在笼养环境下可以存活八年之久,比犬类更容易控制,喂养也很便宜,只要给它最爱吃的香蕉,它就可以像机器一样不停地找下去。
当它们找到地雷的准确率达到百分之百时,就可以正式去到野外执行任务,排雷鼠寻找地雷的速度很快,用机器探测需要好几天才能确认具体位置,这群小家伙们只花十几分钟就能找到,业务能力过硬,且准确率极高,省时省力又省钱,很快就成为排雷“新潮”,有地雷的地方都有排雷鼠工作的身影,柬埔寨是被公认为踩在地雷上的国家,在近代约有200万柬埔寨人,丧生于战争的炮火之中,残酷无情的战争,给这片疮痍的土地留下了一千万颗地雷,这些地雷从1979年起已经造成了近7万人的伤亡。
为了减少地雷对人民的伤亡事件发生,多年来柬埔寨政府不断努力,集结各界力量已经挖出了一半的地雷,可依旧有六百万颗地雷没有被排查出来,这是个巨大的数目,意味着在老百姓居住生活的地方,孩子们上学的路上,农民劳作的田间,都可能埋藏着吞噬生命的地雷,于是大批排雷鼠被分配到柬埔寨进行排雷工作。
相比较人类而言,排雷鼠的工作效率相当的高,20分钟就能完成探雷工作人员5天的工作量,同时扫雷数量也是人工劳动力的几倍甚至更多,大大降低了搜索的成本和风险,但使用排雷鼠也是有条件的,只有在比较平坦的地方,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排雷鼠的作用,如此高效率的排雷高手自打工作以来,就吸引了不少存在安全隐患的国家,这些国家多次表示出了非常大的兴趣,并且开始利用老鼠进行排雷工作。
目前市面上,一只训练有素的排雷鼠价格可达达到4万元,真是没想到有一天老鼠的身价都能这么高了,这些国家除了购买已经被训练好的非洲巨鼠去进行排险工作以外,还会引进他们的训练方法,主动进行新技术的学习,因为这个能够帮助人类找到地雷的特殊能力,排雷鼠拯救了成千上万人的性命而备受喜欢,就在今年6月,一只在柬埔寨工作了5年的扫雷鼠“马加瓦”光荣退役,工作的五年间,它发现了71枚地雷以及38枚未爆炸的炸弹,清理出来的雷区面积达22.5万平方米,它也被当地人称为“英雄鼠”。
而在柬埔寨的省会城市暹粒,还设有排雷鼠专属博物馆,不仅为了纪念这群为柬埔寨排雷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小可爱们,还是为了让后人感恩排雷鼠的功绩,排雷鼠拯救了数以万计人的生命,确实非常值得尊敬,同时也可以看出,人和动物应该是和谐共存的,动物是帮助我们人类生存至关重要的群体,即便是人人喊打的老鼠,合理利用优点也会成为造福人类的伙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