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春联和贴春联的讲究(春节主题别忘了告诉孩子)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是宋代诗人王安石的《元日》。诗里所说的桃符,就是现在的春联。

在古时候,人们为什么要挂桃符呢?这一习俗,还要从一段古老的传说讲起:

根据《山海经》的记载,在很久以前,东海的一座山上长着一棵大桃树,桃树的枝条可以覆盖三千里远。桃树下住着神荼、郁垒两位神将,桃树上面还住着一只金鸡。

写春联和贴春联的讲究(春节主题别忘了告诉孩子)(1)

每当天快亮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妖怪,便会从桃树下经过。如果妖怪在夜里做了坏事,它们经过树下时就会被神荼和郁垒发现。一旦发现,两位神将就会将做坏事的妖怪抓起来,用芦苇绳子捆好后,送去喂老虎。这一举措导致天底下的妖怪,都害怕神荼和郁垒两位神将。

于是,人们就在除夕这天,将桃木雕刻成两位神将的样子,或直接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和“郁垒”两位神将的名字。再将桃木挂在门两旁,垂上芦苇绳,画上老虎,以此来驱邪避灾。而这种桃木板后来被称作“桃符”。

写春联和贴春联的讲究(春节主题别忘了告诉孩子)(2)

桃符是什么时候变成春联的呢?根据敦煌遗书记载,唐代刘丘子撰写的“三阳始布,四序初开”,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春联。

“三阳始布,四序初开”是说:“立春后,阳光泽润万物,万物又重新生长。”表达了人们对新一年美好生活的期盼与寄托之情。

而最早写在桃木板上的春联,是五代时候孟昶所写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也是中国最早出现的第二副春联。

写春联和贴春联的讲究(春节主题别忘了告诉孩子)(3)

那时候的春联,还并未被广泛应用。贴春联这一习俗的推广,还要归功于明太祖朱元璋。

据说,明太祖朱元璋非常喜欢热闹,当他当上皇帝之后,为了庆祝自己开国立业,便在除夕时下旨,要求全城的老百姓都要用红纸写春联,并贴在门框上,以此来迎接新年。

大年初一早上,朱元璋很想知道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怎么样,顺便看看他们的春联写得如何。于是,他就换了一身便装来到大街上。此时的大街上,到处都贴着春联,红纸黑字,非常喜庆,朱元璋见了高兴得合不拢嘴。

写春联和贴春联的讲究(春节主题别忘了告诉孩子)(4)

可是,当他走到一户人家大门前,却发现门上没有贴春联。朱元璋心中顿时觉得不爽快,心想:“谁这么大胆子,竟敢违抗朕的圣旨?”等随从进去询问后才知道,原来这家是阉猪的,主人大字不识一个。自己不会写春联,街坊邻居嫌晦气,也不愿意代劳,所以才没有春联贴。

朱元璋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后,立刻转怒为喜,命人拿来笔墨纸砚,稍微构思了一下,便挥笔写下了一副春联,上联是“双手劈开生死路”,下联为“一刀斩断是非根。”

这幅春联不但字形洒脱,内容也完全符合主人的行业特征。虽然说的是阉猪的事,但词句文雅含蓄,主人看了直拍手叫好。

写春联和贴春联的讲究(春节主题别忘了告诉孩子)(5)

从此以后,春联便在中华大地上流行起来,并在后世一直盛行不衰,演化成人们辞旧迎新的著名民俗。

至于春联为什么要写在红纸上,一直有两个说法。

其一,宋代以后,民间贴春联的习俗已经非常普遍。所以,新年要用去大量的桃木。但桃木总量毕竟是有限的,所以,随着春联的普及,桃木变得日渐紧缺,价格也跟着上涨,人们只好寻找桃木板的替代品。由于桃木板材正好是偏红色的,于是人们就开始用红纸来取代桃木写春联。

写春联和贴春联的讲究(春节主题别忘了告诉孩子)(6)

其二,传说在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非常凶猛。它平时都生活在深海里,但一到除夕,就都会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百姓。

有一年除夕,年兽突然闯进了一个村子里,一夜之间,全村的人几乎都被年兽吃光了,只有一户门上挂着红布帘,身上穿着红衣服的新婚夫妇平安无事。这时候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年兽害怕红色的东西。

从此以后,每到除夕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在门上悬挂红色的东西,来驱赶怪兽。久而久之,红色就成了能辟邪、代表吉祥的颜色了,而春联也就开始用红纸书写了。

春联从古代延续到现在,每个时期都有它存在的不同意义。古时候贴春联是为了避邪、避凶、图吉利,如今春节贴春联则有纳福、招财、吉庆之意。

“旧岁又添几个喜,新年更上一层楼。”今年,你家的春联打算贴什么内容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