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直播技术解析(半月谈说给Bot听)
说给Bot听,网络世界的“秘密花园”
半月谈记者 郑雪婧
Bot是社交网络中的新玩法,深受年轻人喜爱。Bot运营者接受用户投稿,筛选后通过Bot账号发布,这就像读者来信被电台主持人选中后读出,投稿人能收获极大的满足感。不过,与电台不同的是,Bot投稿人还可通过网友转发和评论,进一步获取来自他人的认同。
Bot可以追溯到推特上的“大本钟”。这类账号的本体是机器人(Robot),通过程序编写,在特定时间自动发布内容。或许是受“大本钟”启发,2011年,一个名为“古城钟楼”的账号在微博注册,该账号每到整点会自动发布一条“铛铛铛铛”的文字内容,模拟敲钟的声音。后来,有人渐渐注意到Bot特殊的社交价值。于是,Bot的运营者从机器人变为自然人,由运营者扮演机器人与用户互动产出内容,从而闯入大众的视野。
Bot名目繁多,大体有3种功能。
一是倾听。“偷听Bot”发布了一件几乎可以拧出泪水的事,意难平的“偷听Bot”粉丝纷纷为网友鸭鸭的留言点赞。网友鸭鸭写道:“从未想过我的投稿会被发出来,能在这么大的网络世界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秘密花园,谢谢大家让我知道这世界上还有盏灯为我亮着。”
“偷听Bot”的运营者阿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偷听Bot”就像一位静静的收藏者,把世间转眼溜走的对话珍藏成册。“有一种人的存在像一束光,我见过一束光,这是我作为‘偷听Bot’在互联网收获的珍贵经历。”阿听说。
偷听Bot一隅
二是社交。当代社交小常识:下次=星期八,改天=32号,以后=13月,有时间=25点。时常有年轻人将“社恐”(社交恐惧)一词挂在嘴边,用来描绘自身与周围人群的格格不入。“不是不愿意社交,而是周围没有人懂我。”95后大学生多酱说。
多酱在社交网络中运营一个Bot,每天都能从后台收到来自天南海北的网友投稿,哪怕寥寥数语,或是一张动图,都是她的快乐源泉。提起运营Bot,多酱很有成就感,因为成功搜索到热爱同一位虚拟人物的粉丝,并吸引她们聚集在一起开怀畅聊,这让原本性格内向的多酱打开了话匣子。“我的喜好过于小众,家人很不理解,现实生活中也没什么朋友,但在bot里给我投稿的‘集美’(姐妹)最后都成了我的朋友。”她说。
小众爱好者处于长尾链条的末端,声音弱小,其社交需求常常被众声喧哗的网络广场忽略。在外人看来,这些极具“个性”的人们仿佛一粒粒不起眼的煤球,殊不知对彼此来说,他们是散落的珍珠,只要组合在一起,就是一条美丽的项链。
三是分享。荒野是文学Bot的铁杆用户,她关注文学Bot的初衷很单纯:把Bot当作自己的小秘书,整理收纳学习资料。“我平时爱好摘抄,经常从俄罗斯文学Bot、亚非文学Bot、拉美文学Bot的投稿里记一些好句子。”荒野表示,Bot中不少外国文学的投稿人拥有翻译的实力,可提供原文、译文对比浏览,失误之处还有网友纠错,有利于提升自己的阅读水平和文学造诣。
项江南是不要和陌生人说话Bot的运营者。“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源于冯远征、梅婷联袂演绎的一部电视剧,主要反映家庭暴力、女性权益等问题。法学生项江南为准备论文收集了大量家暴案件判决书。判决书里的一字一句,映射出在中国家庭中发生过的一个个性别暴力事件。“我觉得只作为法律事实来分析很可惜,所以建立了这个Bot来分享相关内容。”项江南说,她注重尽可能客观中立地陈述事实,警惕不要去煽动性别对立。“如果能让大家明白一些观点和误区,这个Bot的目的就达到了。”
专业性强的小众文化Bot一般较为爱惜羽毛,运营者极少甚至不接广告。但行业媒体认为,除了少数Bot“用爱发电”外,大部分Bot的本质已与过去的营销号没有太大区别。
2019年,Bot逐渐与娱乐圈“红黑产业”挂钩,还出现了专门收集明星黑料的Bot。一时间,广告、推广层出不穷,流言蜚语甚嚣尘上,Bot作为良性公共空间的功能迅速坍缩,变成明星粉丝排除异己的竞赛场。可喜的是,国家网信办已于今年4月下旬组织各地网信部门,开展为期两个月的网络恶意营销账号专项整治行动。
媒体人认为,被饭圈用语高度挤压的网络空间,一些原生态Bot就像沙漠上分布的绿洲。希望它们继续保持与资本流量相悖的存在方式,为需要的人一直点亮他们需要的那盏灯。
(完)
来源:《半月谈内部版》2020年第6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