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唐朝佛教著名的僧人 穿越而来的法本和尚

五代后晋天福(晋高祖石晋瑭年号) 年间,考功员外郎赵洙对朋友说, 近日偶遇一位僧人,自称从相州(今安阳)到京城汴梁(今开封),那僧人对他说:“ 早前贫僧在襄州(今湖北襄阳)禅院里同一个叫法本的和尚一起避暑,朝夕相处,情意相投,几乎无话不谈。法本经常跟我说:‘贫僧在相州(今河南安阳)西山竹林寺中做住持(亦称方丈,寺庙主管),寺前矗立着一根大石柱 。他日你若有闲暇,请一定去小寺探访一番 ,顺便歇息几日’ ” 。

两位唐朝佛教著名的僧人 穿越而来的法本和尚(1)

夏末秋初,天气逐渐凉爽,法本与那僧告别,飘然离开了襄州禅院。

这位僧人与法本和尚非常投契,就一直惦记着法本的话。一日,他离开襄州,北上相州去寻访法本。他风尘仆仆来到相州西山脚下的一座村庄,在村中一座小寺里借宿。他问寺僧,从村里到山上的竹林寺还有多远。那僧人以奇怪的眼光瞟了他一眼,用手指着远处一座高耸如云的孤峰说:“那座山峰的侧面就是竹林寺,你去那干啥”?

襄州僧人答:“拜访故友”。寺僧说:“从古到今代代相传,说西山高处竹林寺是古圣先贤所居之地。但因年深日久,现在寺庙早已荡然无存,只保留下竹林寺这个名称,并无寺院禅房”。

两位唐朝佛教著名的僧人 穿越而来的法本和尚(2)

襄州僧人听后不以为然, 表示怀疑,以为那和尚打逛语骗自己。第二天一早,他就朝西山高处攀爬而上。沿着一条早已荒废、杂草丛生的小道,好不容易爬到山尖处的一片竹林中 ,果然见到一根柱石孤零零地立在草木丛中,但除了石柱外,竹林里到处是残砖剩瓦,再也看不见可供找寻的标志,更别说佛殿僧舍了。

他默默伫立在石柱旁,黯然神伤。正欲离去,忽然想起法本大师临别时对他说过,只要敲击石柱就能见到他本人,于是就用手持的锡杖轻轻敲打几下。刚敲了石柱几下,顿时阴云四起,风雨如注,眼前腾起一团黑黢黢的浓雾 ,咫尺之内皆模模糊糊,啥都看不清。眨眼之间又雨消云散,晴空万里,一切都豁然开朗,耳目为之一新,感觉很是舒爽。正在讶异间,忽见周围楼台耸立,殿宇宏伟,香火缭绕,诵经声不绝于耳,自己就站在寺庙的山门前。

两位唐朝佛教著名的僧人 穿越而来的法本和尚(3)

不一会儿,身着袈裟的法本大师从寺内走了出来,故人相见,十分高兴,又谈起昔日在襄州寺庙内消夏避暑时的情形,然后就热情地领着这位僧人进入山门,穿过一道道重门,进入密殿,参见法本的老前辈。这位老前辈是法本的师傅,亦是得道高僧,但似乎早已圆寂了。僧人心里正在嘀咕 ,只听那老前辈询问法本为何要领这位僧人进来,法本恭敬地说:“早年在襄州禅寺一起避暑时,曾经邀他来此探访我,所以他才应约寻访到山门下的”。老僧说:“请他吃完斋饭后就送他回去吧。在这里没有他的座位”。

两位唐朝佛教著名的僧人 穿越而来的法本和尚(4)

吃饭斋饭后,法本送他到山门外 。两人拱手而别。他与法本刚刚道别,忽然间眼前天昏地暗,耳里只听见呼呼风声与竹叶的沙沙声,不知该往那个方向走。不过一瞬间,雾气消散,他又站在朗朗晴空下,只见竹林旁那根孤独的石柱依然伫立在一片废墟旁边,刚才看到的禅房古刹、法本和尚全都消失不见了。

赵洙讲完这个神奇的故事后,对朋友总结说:“由此可见,古代圣贤在世间是存在的,只不过他们的存在或隐或显,能看到、遇到的皆是有缘人,大多数肉体凡胎的俗人很难辨清而已”。

两位唐朝佛教著名的僧人 穿越而来的法本和尚(5)

两位唐朝佛教著名的僧人 穿越而来的法本和尚(6)

【插图源自网络】

参考古代志怪故事《玉堂闲话》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