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ran通俗理解(IPRAN技术知识)

一、概念: IPRAN中的IP 指的是互联协议,RAN指的是Radio Access Network相对于传统的SDH传送网,IPRAN 的意思:“无线接入网IP化”, 是基于IP的传送网的网络IP化趋势是近年来电信运营商网络发展中最大的一个趋势,在该趋势的驱使下,移动网络的IP化进程也在逐步的展开,作为移动网络重要的组成部分,移动承载网络的IP化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ipran通俗理解?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ipran通俗理解(IPRAN技术知识)

ipran通俗理解

一、概念:

IPRAN中的IP 指的是互联协议,RAN指的是Radio Access Network。相对于传统的SDH传送网,IPRAN 的意思:“无线接入网IP化”, 是基于IP的传送网的。网络IP化趋势是近年来电信运营商网络发展中最大的一个趋势,在该趋势的驱使下,移动网络的IP化进程也在逐步的展开,作为移动网络重要的组成部分,移动承载网络的IP化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传统的移动运营商的基站回传网络是基于TDM/SDH建成的,但是随着3G和LTE等业务的部署与发展,数据业务已成为承载主体,其对带宽的需求在迅猛增长。SDH传统的TDM独享管道的网络扩容模式难以支撑,分组化的承载网建设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

二、IPRAN具备如下能力:

1、多业务承载:

目前运营商网络承载的业务包括互联网宽带业务、大客户专线业务、固话NGN业务和移动2G/3G业务等,既有二层业务,又有三层业务。尤其是当移动网演进到LTE后,S1和X2接口的引入对于底层承载提出了三层交换的需求。由于业务类型丰富多样,目前各业务的承载网独立发展,造成承载方式多样、组网复杂低效、优化难度大等问题。新兴的承载网需要朝着多业务承载的方向发展。

2、超高带宽:

随着业务日趋宽带化,固网宽带提速后家庭接入已达20M、50 M,并在向100M迈进;移动宽带高速分组接入(HSPA )已规模商用,带宽达21M甚至42M;未来LTE部署后用户带宽可达300M。因此移动回传与城域承载网必须有足够强的带宽扩展能力。

3、服务质量(QoS)保障能力:

带宽的提升和业务类型的多样化对网络QoS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移动回传网同时承载移动PS域和CS域的业务,CS域业务通常需要更高的QoS保证。此外,承载网还承载大客户专线等高价值业务,网络必须具备完备的QoS能力。

4、高可靠性:

为保证网络质量,承载网需要具备端到端的操作、管理和维护(OAM)故障检测机制,可以从业务层面和隧道层面对业务质量和网络质量进行管控。此外,网络还需要电信级的保护倒换能力,确保语音、视频等高实时性业务的服务质量。

三、IPRAN具有如下技术特点和优势:

1、端到端的IP化:

端到端的IP化使得网络复杂度大大降低,简化了网络配置,能极大缩短基站开通、割接和调整的工作量。另外,端到端IP减少了网络中协议转换的次数,简化了封装解封装的过程,使得链路更加透明可控,实现了网元到网元的对等协作、全程全网的OAM管理以及层次化的端到端QoS。IP化的网络还有助于提高网络的智能化,便于部署各类策略,发展智能管道。

2、更高效的网络资源利用率:

面向连接的SDH或MSTP提供的是刚性管道,容易导致网络利用率低下。而基于IP/MPLS的IPRAN不再面向连接,而是采取动态寻址方式,实现承载网络内自动的路由优化,大大简化了后期网络维护和网络优化的工作量。同时与刚性管道相比,分组交换和统计复用能大大提高网络利用率。

3、多业务融合承载:

IPRAN采用动态三层组网方式,可以更充分满足综合业务的承载需求,实现多业务承载时的资源统一协调和控制层面统一管理,提升运营商的综合运营能力。

4、成熟的标准和良好的互通性:

IPRAN技术标准主要基于Internet工程任务组(IETF)的MPLS工作组发布的RFC文档,已经形成成熟的标准文档百余篇。IPRAN设备形态基于成熟的路由交换网络技术,大多是在传统路由器或交换机基础上改进而成,因此有着良好的互通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