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错漏检讨(语言文字差错案例辨析)
“这也叫‘飞蚊症’,故名思义,像蚊子在里面飞”,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文字错漏检讨?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字错漏检讨
“这也叫‘飞蚊症’,故名思义,像蚊子在里面飞。”
“故名思义”应是“顾名思义”。
“顾名思义”是指看到名称,就联想到它的含义。其中的“顾”是看的意思。碧野《青山常在水长流》:“顾名思义,我们很容易就知道,夫妻船是由一对夫妇驾驶的。”
故名,可表示“所以命名”“旧名”等,“故名思义”说不通。
“接踵而来的‘四人帮’对人民群众和周的含沙射影的咒骂,以及形势恶化的种种预兆,都使政治上十分敏感的父亲更加心情挹郁。”
这里的“挹郁”应为“悒郁”。
悒,读作yì,义为忧愁不安,常用词有忧悒、悒悒不乐等。悒郁,即忧郁,《旧唐书·裴度传》:“昭既在散位,心微悒郁,而有怨逢吉之言。”
挹,也读作yì,义为舀、用瓢盛取,也有牵引、拉伸等义。《诗·小雅·大东》:“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将“悒”误为“挹”,恐是两字音同形近所致。
“比如《封神演义》,人物刻板,情节单一,思想陈腐,盛名之下,其实难负。”
这句话中“其实难负”的“负”用错了,应写作“副”。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是个成语,也写作“盛名难副”。盛,义为盛大;副,义为符合、相称。指名望大的人实际很难与他享有的声望相称。语出《后汉书·黄琼传》:“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多用以告诫人要有自知之明。上段引文想表达的意思是,《封神演义》虽然列于名著,但是在文学性、思想性等方面都很平庸,离文学名著应具备的水准有一定的差距,用“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来表达倒是可以的。
“莲池大师云:‘世间酽醯酮醴,藏之弥久而弥美者,皆繇封锢牢密不泄气故。”
这里的“酽醯酮醴”应是“酽醯醇醴”。
酽,读yàn,表示浓郁。醯,读xī,指醋。醇,读chún,指酒味淳厚。醴,读lǐ,义为美酒。整句话的意思是:世间浓郁的醋、醇厚的美酒,储藏越久味道越美,都是因为密封牢固不致泄气的原因。意指人应多思少说,想好了再说。
“酮(tóng)”现在指的是有机化合物的一类。将“醇”写作“酮”,大概是失误所致。
“过来者却堪破了那古老的秘密:循规蹈矩的永远只能是老实人,肯垮下身段不嫌腌朥去捶粪,才有可能走捷径如愿攀上人生高峰。”
其中的“堪破”应为“勘破”。
勘,本义为校对、核定,如校勘、勘误。后也有审讯、推究、探测等义。勘破,义为看破、看穿、看透。《红楼梦》中对应贾惜春的判词:“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即说惜春目睹三位姐姐(元春、迎春、探春)的不幸命运后,看破红尘俗世,选择出家。
堪,义为受得住、经得起,如痛苦不堪、不堪一击。也表能够、可以等义。汉语中没有“堪破”的说法。
“就像有《昭明文选》,便该有李善;有杜甫就要有仇兆鳖。”
这里搞错了人名,“仇兆鳖”应为“仇兆鳌”。
上述文章提到了一部著作、一位诗人和两个学者,他们是有对应联系的。《昭明文选》又称《文选》,由南朝梁萧统(昭明太子)编选先秦至梁的各体文章而成,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选集。李善是唐代著名学者,“文选学”奠基人。他长年研究注解《文选》,人称“文选学士”,著有《文选注》。仇兆鳌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他对杜甫诗的研究尤为精深。其著作《杜诗详注》被认为是杜甫诗学研究集大成者。
“鳌”“鳖”字形相近,可能是误植原因。
“清明节前,草木甲圻,甫种豆麦。”
“草木甲圻”为何义?应是“草木甲坼”。
甲,植物某些部分的外层,如种皮、花萼、果实外壳等。坼,读音为chè,本义为裂开,引申有绽开、分离、裂缝等义。甲坼,谓草木发芽时种子外皮裂开。
“清明节前,草木甲坼,甫种豆麦”出自清代的《古丰识略》,意思是:清明节前,种子外皮裂开,草木即将发芽,开始种植豆麦。
“圻”是个多音字。读qí时,义为边界;读yín时,义同“垠”。“草木甲圻”说不通。
“如1925年《学衡》杂志发表黄乃秋的《评胡适〈红楼梦考证〉》说:胡氏此说‘适蹈(索隐派)王梦阮、蔡子民附会之覆辄’。”
此句中的“覆辄”应为“覆辙”。
上述文章相关句子其实是对成语“重蹈覆辙”的化用。“辙”本义为车轮碾出的痕迹,“覆辙”即翻车的轨迹,可用来比喻招致失败的教训。“重蹈覆辙”语出《后汉书·窦武传》:窦武上书桓帝,列举前朝奸佞祸国之事,称若“今不虑前事之失,复循覆车之轨”,意思是如果皇帝不采取措施贬黜佞宦,那么国家又会走上失败的老路。后来人们用“重蹈覆辙”比喻不吸取以往的教训,重犯过去的错误。
“辄”本义也与车有关,指古代车厢的左右两板,可供人倚靠。现常用作副词,表示总是、就、即等义,如“浅尝辄止”“动辄得咎”等。“辄”与“辙”音同义不同,不可混为一谈。
“历史上曾叱诧政坛、代表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签署《奥斯陆协议》的工党,则可能会在此次选举中遭受重挫,这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眼下以色列社会右倾严重、在以阿关系上持强硬立场的客观现实。”
这里的“叱诧”错了,应改为“叱咤”。
咤,读zhà,指怒声。叱,指大声呵斥。叱咤,义为大声吆喝、怒喝。骆宾王《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即《讨武曌檄》):“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后便以“叱咤风云”形容声势威力很大。上述文章想表现以色列工党过去在以色列政坛影响力大,用“叱咤政坛”是妥帖的。
“诧”读作chà,义为惊讶,如诧异、惊诧。汉语中从未有“叱诧”的说法。
“‘八八战略’的提出可谓切中肯紊,不仅对浙江省具有引领和带动作用,对于全国而言也有深远的示范作用和辐射意义。”
这里“肯紊”写错了,应是“肯綮”。
肯,指附贴骨上的肌肉;綮,读作qìng,指筋肉聚结的部位。肯綮指的是筋骨结合的地方,后比喻事物的关键、要害之处。例如宋代黄庭坚《送李德素归舒城》诗:“婆娑万物表,藏刃避肯綮。”
紊,读wěn,义为乱,常用词有紊乱、有条不紊等。汉语中没有“肯紊”。将“綮”误作“紊”,疑是形近所致。
“古典窗榧下,我凝望着你,你喃喃自语,似乎想让我知道些什么……”
其中“窗榧”应写为“窗扉”。
扉,读fēi,义为门扇。如“柴扉”,即柴门,旧时比喻贫苦人家。借指屋舍。如汉代张衡《西京赋》:“轹辐轻骛,容于一扉。”引申指像门一样的事物。如“扉画”指书籍正文前的插图。“窗扉”义为窗扇。
榧,读作fěi,树名,通称“香榧”,常绿乔木,春末开花,翌年秋季果熟,果实名榧子。种子有硬壳,两端尖,仁可以食用,也可榨油或入药。木质坚硬耐湿,可作造船材料。窗与榧,乃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种事物,把“窗扉”写成“窗榧”,疑是音近致误。
“小时候看过一则故事,印象极深。故事说宋朝大文豪范仲淹,少年时发奋读书,因早年失孤、家境贫寒,仅靠吃粥维持生计。”
这句话中的“失孤”错了,改成“失怙”才对。
“怙”是个形声字,从心古声,读作hù,义为依靠、仗恃。古代常以“怙”指父亲。《诗·小雅·蓼莪》:“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古人据此称丧父为“失怙”,丧母为“失恃”。范仲淹还不到两岁时父亲就过世了,确属失怙。
孤,指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孤”的意思可等同于“失怙”,在其前加“失”意思就不通了,汉语中不存在“失孤”的说法。
一起编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