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轮机如何转化为电能(一台水轮机转了六十年)

水轮机如何转化为电能(一台水轮机转了六十年)(1)

乐清机械厂生产车间。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曾盼 摄

提起乐清经济,人们第一反应可能是领先全国的民营企业、“温州模式”发祥地。其实,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到改革开放,乐清众多国企和集体企业也作出了巨大贡献。成立于1958年的乐清机械厂,为乐清最早的国企之一。61年风雨过后,这家国企还保持生产,堪称奇迹。

2000年版的《乐清县志》上对该厂有一小段记载:1970年,春,乐清机械厂试制成功全国第一台XJ02—W—20/1×5斜击式水轮机。到现在,该厂仍在生产系列斜击式水轮机,适用于水量不大但落差较大的小水电站。

走进市区城西路与“西铁新天地”文创园一墙之隔的乐清机械厂金工车间,时光仿佛瞬间倒流30年。发黄斑驳的墙体,20多台陈旧的车床、铣床、刨床、磨床等设备,组成宽阔高敞的生产空间。几名师傅沉默地加工着水轮机的主轴、喷嘴盖等部件。另一车间,一台车床正对一只转轮作外表粗加工,总装车间地上分布着20多台装配中型号规格不一的水轮机。

遥想1958年建厂当年,年轻气盛的梁爱林和包启钏、叶宝希等几位师傅,在刚落成的十八玍水库下,只用一个晚上就装好了一台冲击式水轮机。“那机子只有一个转轮一条轴,转轮每片用螺丝销住固定,两个轴承壳安装在水泥墩上,外面用木板包起来。”梁爱林说,“记得那是1958年10月1日的前夜,要向国庆献礼啊。虽然机器功率只有五六十千瓦,型号也没有。”

梁爱林后来担任了厂长,1979年,乐清机械厂一年完成了5万千瓦的生产量,上交国家利润超百万元,创下当时乐清企业利税新高。“那时大家很单纯,晚上加班没加班费,就21时后去食堂吃碗夜宵。从厂领导到职工都这么干。”梁爱林回忆。

在老铸造车间主任胡桂华老人回忆中,机械厂曾生产过鼓风机、泡沫灭火设备、风力发电机组、大型深井泵、注塑机等多种产品,但使生产能力和管理水平真正上台阶的里程碑式产品,除饲料粉碎机外,就数水轮机了。目前,乐清机械厂仍是水轮机的国标制订单位,为国内同行小企业的代表。

转轮是水轮机的最关键部件。胡桂华喜欢钻研,当年第一个订阅《铸工》杂志,对照生产实际多次进行技术革新。1970年机械厂从天津引进斜击式水轮机后,转轮制模时用石膏制母模,蜡融化后倒进,高温下模容易变形,不仅次品多,工人们还经常要对铸出来的转轮叶片补焊修整,效率不高。在技术人员指导下,胡桂华和同事们革新工艺,改为熔点低的金属母模,融蜡改为压蜡,降低了蜡的温度,这样铸造出来的转轮模型稳定可靠,且表面光滑,工效提升了几十倍。

后来,经技术科长朱清象等专家指导,乐清机械厂在西山水库下建立了试验台,反复试验转轮叶片的型线、数量、尺寸与冲击水量间的关系,其发电功效总比同类产品高出5到10个百分点。水轮机的转轮精密铸造,成为乐清机械厂几十年赖以生存的核心技术。

后任厂长胡向勇任期内,该厂进一步开发了系列品种,提升了产品性能,产品一度出口到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及南美、东南亚、非洲等30来个国家和地区。别人问出口产品质量如何,胡向勇用“泥牛入海”一词来形容,其实是说产品非常过硬,极少接到质量投诉。

进入新世纪后,乐清机械厂经营形势相当不错,可能也因此错过了改制良机。2008年后由于国内能源市场发生重大变化,小水电渐饱和,加上人才流失、设备老化、融资困难,固有的体制机制劣势使机械厂经营趋于困难。到现企业负责人戴敏志接手时,单靠生产已难以维持,遂抓住乐清文化强市建设契机,和有关方合作创设“西铁新天地”文创园,以租金收入返哺生产主业。回顾来路,老戴深有感慨:“创新是企业之魂。机械厂前辈们艰苦奋斗创业有成,关键就在于‘创新’二字。我们这班留守者,一定要守住这份初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