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必须开设的课程有哪些(14门高中学科课程标准重新修订)

为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部组织260多位专家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4门学科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历时4年已全部完成,经国家教材委员会审查通过,于2017年底印发。新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体现了鲜明的育人导向,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整体性等明显增强。

普通高中必须开设的课程有哪些(14门高中学科课程标准重新修订)(1)

与2003年颁布实施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相比,新的课程方案有哪些主要变化?

一是进一步明确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针对长期以来存在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强调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不只是为升大学做准备,还要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和职业发展做准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是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考虑到高中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及升学考试要求,在保证共同基础的前提下,适当增加了课程的选择性,为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提供有选择的课程。规定学生所有科目都要学,达到教学基本要求;有特定学科潜力和发展需求的学生在相关科目上可以多学些、学得深些,做到发挥特长、因材施教。

三是强化了课程有效实施的制度建设。从选课走班等新要求出发,进一步明确课程实施环节的责任主体和要求,增设了“条件保障”“管理与监督”内容,强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课程实施的责任。

普通高中必须开设的课程有哪些(14门高中学科课程标准重新修订)(2)

新的课程标准有哪些主要变化?

新课标在文本结构、内容及其实施要求等方面进行了改进和完善。

一是在文本结构上,主要新增了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两个部分,内容更全面,结构也更加完整,努力使标准从整体上有较大提升。

二是在课标内容方面,努力凸显思想性、时代性和整体性等。各学科课标进一步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等内容;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新成就;更加关注学科内在联系及学科间的相互配合,克服碎片化及彼此间的脱节等现象。

三是从实施需求出发,强化指导性、可操作性。切实加强对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考试评价的具体指导。大部分学科增加了教学和评价案例、命题建议等,便于准确理解和把握课标要义,确保课标能够落地,有效发挥统领作用。

普通高中必须开设的课程有哪些(14门高中学科课程标准重新修订)(3)

新课标加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这次课标修订的重点之一,各学科结合自身特点,丰富充实相关内容。其中,语文课标最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各个部分。

一是内容更全。在“课内外读物建议”部分,除保留原有《论语》《孟子》《庄子》外,增加了《老子》《史记》等文化经典著作,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各类古诗文,覆盖先秦到清末各个时期。

二是分量更多。明确规定“课内阅读篇目中,中国古代优秀作品应占1/2”。

三是要求更高。在全面加强的同时,还设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专题,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深入学习研讨。将原标准“诵读篇目的建议”改为“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推荐篇目数量也从14篇(首)增加到72篇(首),提高了学习要求。

此外,美术、音乐、体育与健康、数学等课标都增加了有关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如美术课标增设“中国书画”,内容涉及中国传统绘画、书法、篆刻等经典作品欣赏及传统画论,促进学生坚守中国文化立场,增强文化自信。

普通高中必须开设的课程有哪些(14门高中学科课程标准重新修订)(4)

这次新课标为什么补充了学业质量要求?

这次增加了“学业质量”部分,明确学业质量是对学生多方面发展状况的综合衡量,确立了新的质量观,改变过去单纯看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引导教学更加关注育人目的。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把学业质量划分为不同水平,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要求,因材施教,也为考试评价提供了依据。

普通高中必须开设的课程有哪些(14门高中学科课程标准重新修订)(5)

对各地和学校落实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有哪些具体要求?

一是把准两个方向。一要把握好正确的政治方向,注重培养青少年一代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真挚情感和理性认同,铸牢理想信念、打好人生底色,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

二要把握好反映新时代的改革方向,以修订后的课程为抓手,着力发展素质教育,注重创新型人才培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要将修订后的课程在政治方向、改革方向的要求落实到教材编写、教学、考试评价等各个育人环节之中。

二是统筹两项改革。这就是把高中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协调好。一方面要发挥好课程在人才培养和选拔中的统领作用,特别是强化考试内容与高中课程的关联性,保证教、考、评一致性;另一方面要有效发挥高考改革对高中课程改革的正确导向作用,如推动综合素质评价在高校招生录取中的使用,促使高中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等。

三是抓好一个关键。课程实施涉及人员、资金和设备多方面因素,但最关键的还是师资队伍建设。要根据课程实施的需要,调整教师编制标准,配齐配足专任教师,满足实行选课走班教学、指导学生发展等方面的师资需要。要加强教师、校长的全员培训和研修,使他们切实理解、把握课程内容要求,增强教书育人与实践育人的意识和能力。

修订后的课程对高中教育教学管理、学校办学条件等提出了新要求。教育部将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改革方向,统筹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并积极创造条件,健全保障机制,确保每一所普通高中都能开齐、开足、开好课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