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与罚哪个译本最接近原版(19世纪的混乱与迷茫)

罪与罚哪个译本最接近原版(19世纪的混乱与迷茫)(1)

罪与罚哪个译本最接近原版(19世纪的混乱与迷茫)(2)

01 写在前面

如果说让我给19世纪一个描述的话,我会是用混乱和迷茫来形容,上帝之死之后的哲学空白使得旧有价值的完全消解,现代性的起步面临诸多的不确定性.。

而即使到了21世纪,这些混乱和迷茫也远未从我们的生活中远去,或者说,他们潜伏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幽暗的内心中,他们是时代的幽灵,灵魂的印记,社会的鬼魅。

02 时代背景

19世纪是一个没落的世纪,当时的俄国正处于农奴制被废除,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阶段,人们处于一切皆可的处境中,一切定见,一切信仰,一切理性都在尼采的一声"上帝之死"中挣脱开来,所有的伦理价值,神圣性的框架的瓦解。

一方面,这开启了现代化的进程,世界是可以被人类所改造的。

但另一方面,正如马丁路德所描述的那样:必须要有一个上帝,不然每个人都是孤独的。

世界可以被改造正说明了它的无意义性,而意义的消失导致的人类本身的孤独感,这个世界无法承载人类本身存在的价值,人类对这个世界来说就是一个过客。

人类获得了绝对的自由,但也陷入了无尽的空虚。

罪与罚哪个译本最接近原版(19世纪的混乱与迷茫)(3)

03 背后的哲学思想

在此基础上,功利主义,超人哲学,虚无主义等大行其道,我将挑出罪与罚中最具代表性的五个人物,介绍他们背后支持他们行为的哲学思想。

首先是主人公罗佳所信奉的超人哲学

首先要声明的是,很多人有个误区,认为陀氏是受到尼采的超人学说的理论才写出了罪与罚。

其实完全是搞反了,陀氏的罪与罚的著就要早于尼采的学说,不仅如此,尼采更是在阅读过罪与罚后,将陀氏称之为自己的"精神源泉",可见其评价之高。

而关于超人理论,这里摘录原文中的一句话

谁意志坚强,智慧超群,谁就能主宰他们,谁敢做敢为他们就为谁的马首是瞻,谁鄙弃的东西越多,谁就越是他们的立法者,而谁敢胆大妄为谁就最最正确,自古至今都是如此,将来也会如此

超人哲学认为,整个社会分为两种人,一种是平庸的人,一种是超凡的人,超凡的人可以因为自己的理想去跨越某种道德,甚至是法律的界限。

超人指的是那些能够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动,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并且能摆脱奴隶道德,不受弱者束缚的强者。

他觉得人不应该像叔本华宣扬的那样,避免痛苦,而是应该承认痛苦,迎战痛苦。

他本质上宣扬的是一种精英主义。

罪与罚哪个译本最接近原版(19世纪的混乱与迷茫)(4)

(超人主义代表人 尼采)

第二是以卢仁为代表的利己主义

他将自己的利益视作一切的衡量标准,把一切关系都看作是金钱关系的代替和延伸物。

其中,这段他关于金钱的描写很好的体现出他的利己动机。

不过他在世界上最喜欢和最看重的乃是他靠劳动可以用千方百计赚来的金钱,正是金钱,使他跻身于社会地位更高的阶层

他对于罗佳的妹妹阿夫多基娅罗曼诺夫娜的物化也同样表达了他内心的自私。

您宣称,您最感到高兴的是她是一个穷人,因为娶一个家境贫寒的妻子更为有利,你便今后彻底驾驭她,责难她,说她受过您的恩惠。

他们没有任何的精神追求,以趋利避害作为自己人生的价值尺度,他们将维护自己的利益视作自己为人处事的原则,一切的一切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完全无视社会的道德准则和规范。

罪与罚哪个译本最接近原版(19世纪的混乱与迷茫)(5)

第三则是虚无主义

其中的代表人物是斯维里盖夫。

19世纪,从相信绝对的真理到相对真理再到没有真理。

在19世纪之前,人们认为宗教就是绝对的真理,每个人都需要在教义的指导下生活,这就是人的目的。

而超人主义认为,人的价值在于超越平庸,人生的目的在于成为超人,但到了虚无主义这儿,一切坚硬的基石都化作虚无。是的,人生没有价值,也没有目的,所有的价值和目的都是社会赋予的。

就像加缪用西西弗的处境来比喻当代人的生活那样,我们只是在推动一块永远会下坠的石头中哄骗自己这是有意义的,并且享受其中,而这个哄骗自己的借口,就是所谓的人生意义。

到某种意义上,斯维里加洛夫最后的结局也正说明了虚无所导致的负面的虚妄,他选择了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

罪与罚哪个译本最接近原版(19世纪的混乱与迷茫)(6)

第四则是以拉祖米欣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

在当时的俄国,罪犯横行,祸端频生,许多文学和社会思辨共同在探讨一个问题,就是人类社会为什么会产生罪恶,而以拉祖米欣为代表的群体认为是社会的原因,是环境的恶化导致个体的犯罪。

所以想要中止犯罪就一定要从改变社会出发,对传统的社会制度进行一次大扫除。

他认为如果将所有人都组织起来,以逻辑,数学为基础,构建出一整套完整的社会制度,他们设计了一个未来理想社会主义制度,以大工厂为原型,完全抛弃了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

在这个社会中,一切都是有条不紊的,没有犯罪,没有反抗,人人安居乐业,自得其所,但也没有自由意志,没有个人的自由。是一个建立在彩虹上的梦幻国度。

罪与罚哪个译本最接近原版(19世纪的混乱与迷茫)(7)

第五是以索尼娅为代表的无我精神

陀思妥耶夫斯基最终将人的出路和归宿提高到宗教和哲学的领域

索尼娅所代表的上帝之爱,这种极度包容的爱最终感动的罗佳,也使他最终获得了救赎

文中对于索尼娅的描述很能表现其人物性格:

她会愿意将自己身上的最后一件衣服卖掉,光着脚,再把钱送给你们。

这是一种无差别的爱,它超越了金钱,种族,仇恨,国家,自我,将一切都纳入了自己怀抱。

罪与罚哪个译本最接近原版(19世纪的混乱与迷茫)(8)

04 写在后面

很有意思的是,陀氏最后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回归传统,也就是回归以索尼娅为代表的上帝之爱。

陀氏早在19世纪就看到了上帝之死之后所出现的各种理论的种种弊端,社会意识形态的对立,所有价值观或意识形态两极对立(中间派的消亡)

人无法说服别人,只能去试图否定他人,但目的是自我强化自己对这套理论的信任,所有理论都是对前者的否定中的得以实现。

而在这样的过程中,陀氏也给出了自己回答,人会寻找或回归和自己价值属性最贴切的,社会最大公因数的价值尺度,也就是传统文化。

这对我们现在这个纷杂扰乱的世界有何尝不是一个启发呢?

END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