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榆阳区乡村振兴局项目(陕西省榆林市佳县)
陕西省榆林市佳县民间艺人进行陕北唢呐吹奏表演。佳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陕西省榆林市佳县王家砭镇榆佳工业园区内的“郑乾艾草”生产基地中,用于制作“碾子艾”的传统石碾。
胡安华摄
陕西省榆林市佳县风光。刘玉川摄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出塞》描绘了山城与黄河的雄浑景色,如今人们在陕西省榆林市佳县,便可真真切切地领略到诗人笔下的豪情画面。佳县,古称葭州,因境内佳芦河两岸芦苇丛生而得名,1964年改称今名。佳县是颂歌《东方红》的诞生地,也是颇具红色底蕴的革命老区。
近年来,佳县积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立足自身特色,不断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佳县县委书记姬跃飞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佳县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统筹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稳步向建成陕西省乡村振兴示范县的目标进发。此外,力争到2025年,每个乡镇打造1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2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3个县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变废为宝循环利用
“枣菇”凸显新理念
佳县素有“中国红枣之乡”的美誉,通过盘活这一产业,当地人找到了致富秘笈。在此过程中,涌现出了“红枣香菇”等特色农产品。
日前,中国城市报记者走进佳县通镇向阳湾村,只见枣木菌菇大棚里一排排的“红枣香菇”白净肥美,散发出的阵阵枣香挑逗着人们的嗅觉。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向阳湾村党支部书记贺建强称,近几年,向阳湾村党支部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的第一要务,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走绿色生态发展路子。
“村民们利用废弃枣木制作菌棒,变废为宝,减少了树木砍伐,节省了主要的木材原材料。而且在枣木菌棒中生长的香菇带有枣香,独具特色。此外,食用菌的废料菌丝蛋白含量较高,是很好的有机肥,可以反用于枣树成长。”贺建强表示,将废料菌丝简单加工便可生产出有机菌肥,用于枣园施肥,这样既充分利用了农业废弃资源,又避免了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的破坏,进而实现生态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中国城市报记者了解到,向阳湾村食用菌种植基地占地60余亩,自2019年8月投产运营以来,共生产菌棒50万棒,出售30万棒,净利润达25万元;共种植香菇10棚,产出干菇7500公斤。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红枣香菇”、肉牛养殖等产业的带动,向阳湾村集体经济收入从无到有,规模逐渐扩大。今年,向阳湾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45万余元,全村人均纯年收入也从2018年的8500元涨至2021年的13000元,增收效果明显。
“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向阳湾村‘红枣香菇’种植逐步走上正轨。在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的大环境下,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我们将继续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利用枣木、杂粮、香菇等绿色产品开发中高端绿色优质农产品品牌,进一步实现经济、生态协调发展。”贺建强说。
规模化种植艾草
搭建致富新平台
艾草因有着颇佳的中医理疗功能而被称为“百草之王”。独特的地理环境则让佳县成了艾草的“理想家园”——佳县位于毛乌素沙漠的东南缘,属于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无霜期有159天,可满足一年两熟的野生艾草对温度条件的要求。
在佳县王家砭镇榆佳工业园区的“郑乾艾叶”生产基地,陕西郑乾艾叶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明成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过去几年,该公司在推动保护野生艾草资源的同时积极发展艾草品种培育和规模化种植,成立了艾草种植产业专业合作社。
据了解,陕西郑乾艾叶药业有限公司立足农村,以艾草规模化种植为抓手助力乡村振兴,带动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以市场为导向、以优质野生艾草及中草药材品种繁育和种植为基础、以艾草收储、加工为节点,建设优质艾草产品生产基地,消除农民销售的后顾之忧,实现艾草就地消化升值。
此外,该公司以技术培训为先导,建立标准化的技术服务体系,安排更多就业岗位并占领市场终端;以品牌带动战略,开展产品销售和连锁加盟,形成“三农·三产扶贫”融合发展的全产业链模式。
郑明成介绍,陕西郑乾艾叶药业有限公司在榆林地区现有5000多亩中药种植基地,其中,在佳县上高寨乡郑家沟村有1200亩艾草种植基地,在榆林市横山区响水镇有2000亩中药种植基地,在横山区南塔乡及神木市锦界镇各有800亩、1300亩中药种植基地。
“公司将计划于2025年前实现10000亩以上的种植基地建设,助力佳县打造‘中国佳县·世界艾乡’品牌。”郑明成表示,艾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可助推佳县劳动力就地安置,引领乡村居民走上致富路;促进实现人与环境、生产与生活和谐统一及产业与美丽乡村融合发展。
整合深挖特色资源
推出文旅新路线
在佳县,如今有越来越多的乡村居民捧起了“文化碗”、吃上了“旅游饭”。
坑镇赤牛坬村位于佳县城南30公里的黄河近岸,曾经是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一个偏僻贫困的小山村。
近年来,赤牛坬村借助“三变”(激活沉睡资源,实现资源变资产;对接经营主体,实现农民变股东;旅游带动产业,实现发展新格局)改革的政策东风,紧紧围绕建设“红枣名村、旅游新村、美丽乡村”的发展目标持续发力,使得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旅游产业蒸蒸日上,农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并多次被授予“市级文明村”“市级生态村”等荣誉称号。
中国城市报记者了解到,为了能够利用改革红利促发展,赤牛坬村充分结合自身优势进行资源整合,挖掘村内“三老”(老物件、老窑洞、老农民)的文化潜力和价值,实现有限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这几年,赤牛坬村先后发展休闲农家乐30余户,累计变300多个村民为农家特色演艺项目演员,人均年收入超1万元。”赤牛坬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高根强说。
实际上,赤牛坬村的相关举措是佳县以文旅产业促进乡村振兴的缩影。
据悉,“十四五”时期,佳县将深入挖掘解放战争中毛主席转战陕北、颂歌《东方红》以及“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题词等红色文化内涵,积极推进红色文化与黄河文化、黄土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等深度融合,保护开发好毛主席故居、李有源(《东方红》词作者)故居、勃牛沟兵工厂旧址等红色革命遗址,打造转战陕北文化旅游线路,发展壮大红色教育游。
“我县还将以中国美丽乡村赤牛坬为核心,串联木头峪传统民居古村落、荷叶坪文化艺术村等沿黄民俗村,推出大型原生态实景演出剧,开发农耕体验游乐项目,发展壮大陕北民俗体验游。”佳县文化和旅游文物广电局局长高生光表示。
佳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康东椋认为,做强该县特色文化品牌,可以通过精心策划红枣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东方红国际民歌音乐节、陕北佳县过大年、沿黄观光国际自行车赛等活动,不断提升佳县文旅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记者:胡安华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