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短的语言概括亡羊补牢 第一阶段-知错就改篇-亡羊补牢

第一阶段

孝敬父母(5课时)

尊敬长辈(5课时)

知错就改(5课时)

从善如流(5课时)

1、深入学习四个优秀传统美德;

2、培养学习自主思考的能力;

3、熟悉一些历史人物;

大家好,我们会把四个阶段的课程在头条按照图文、PPT、视频方式等陆续发布,希望大家喜欢,关注。

复习:

简短的语言概括亡羊补牢 第一阶段-知错就改篇-亡羊补牢(1)

上课啦,我们先来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关于孟母和孟子的故事,孟子小时候很贪玩,在上课的时候想别的事情,等老师出去时,孟子偷偷逃学出去玩,然后回家之后正在织布孟妈妈知道了这件事情,孟妈妈很生气。孟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孟妈妈正在织布,见他回来,便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回答说:“马马虎虎,跟过去一样。”孟母见他对学习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就做了一件什么事情,还把孟子吓了一跳。孟母见他对学习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了,说道:“你不好好学习,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

孟子吓了一跳,从此便用功读书,不管是早上还是晚上都勤劳刻苦的读书。最后终于成了仅次于孔子的大圣人。

这就是孟母断织的故事,那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孟子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

知道了孟子是个知错就改的人,不害怕犯错误。从孟子的故事我们学会了一个道理就是犯错误不可怕,犯了错误改了就还是好孩子。

那上一节课老师把我们犯错误比作是一种自然现象,是论语中记载的,我们一起复习一下。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

君子的过错,就像是日食月食一样,当他犯了错误,就像太阳和月亮上出现了黑影,挡住了光明;当他勇敢的承认并改正错误之后,就像太阳和月亮上的黑影又消失了,人们又重新仰望到光明。

从孟母断织的故事我们知道了,犯错误是正常的,当我们犯了错误,我们的父母、老师都会给我们指出来,只要我们及时改正,我们身上的缺点就会越来越少,我们依然还是一个好孩子。其实,大人们有时候也会犯错,更何况是我们小孩子呢?但是只要我们能及时改正,都是很棒的。

简短的语言概括亡羊补牢 第一阶段-知错就改篇-亡羊补牢(2)

第一课时:

小朋友,那我们就来开始今天的学习,在上课之前,我想请小朋友看一幅图,然后判断出来这是咱们中国的那个传统节日,这是一个抢答题哦!

简短的语言概括亡羊补牢 第一阶段-知错就改篇-亡羊补牢(3)

对,我们看到粽子,赛龙舟,这就是端午节,那接下来一个问题来了,端午节是农历的几月几日呢?这个有点难度了,有哪个小朋友知道?

对,正确,端午节是农历的五月五日,那还有一个更难得问题,端午节是纪念中国历史上哪位伟人的?

这个人的名字就叫做屈原,他有什么样的故事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你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咱们战国时期的最为强大的七个国家,战国七雄吗?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张拼图都有哪几个国家?

简短的语言概括亡羊补牢 第一阶段-知错就改篇-亡羊补牢(4)

对,这战国时期最强大的七个国家是:齐、楚、秦、燕、赵、魏、韩。跟老师都一次,那我们再来看看,在这个拼图上哪两个国家的地盘最大?

对,秦国还有楚国的地盘是最大的,这是一山不能容二虎呀,当时的人都觉得最终统一天下的不是秦国就是楚国,虽然秦国并不害怕楚国,但是秦国比较害怕别的国家跟楚国联合呀,双拳难敌四手呀。

于是秦国的臣子便给秦王想了一个计谋来欺骗楚国,让楚国与别的国家的联合终止,秦王采纳了;

简短的语言概括亡羊补牢 第一阶段-知错就改篇-亡羊补牢(5)

于是就派遣这个人去了楚国的国都-郢都见楚王,并告诉楚王如果你不跟别的国家联合,我们秦国就给你六百里的土地,您的国家就是地盘最大的国家了!

当时的屈原当着很大的官,而且他还是一个诗人,他看清楚了秦国的阴谋,于是便告诉自己的国君楚王,“这是秦国的阴谋,您不要相信。”结果楚王还是被这六百里土地,地盘最大的国家给吸引了,并没有听从屈原的建议,楚国很多的大臣也相信秦王的话,楚王还说到:“你就等着看我得六百里土地吧。”并没有采纳屈原的建议。

结果等楚王跟别的国家断交之后,没想到秦国只给了他区区六里地,这时候楚王特别后悔,等他再去找联合别的国家的时候,发现别的国家也不理他了。这时候秦国看到没有国家愿意帮助楚国,于是便开始派兵攻打楚国。因为楚国的士兵的战斗力并比不上秦国的士兵,所以节节败退,想求助别的国家,别的国家也不理他,没几年时间,楚国就丢了好大一块地盘。这时候秦王又派了一个人来找楚王,说道:“秦王想邀请您去我们秦国议和,咱们两个国家好好谈谈,看如何把这么一大块地盘还给你。”小朋友,你们说楚王应该接受这个邀请吗?为什么呢?

对,楚王不应该再相信秦王的话,因为上一次的时候秦王就骗了楚王,谁知道这次咱们楚王还答应了秦王去秦国谈和议的事情,并还详细商谈了具体的时间。屈原又劝楚王说到:“大王,上一次秦王这个人就欺骗了您,这一次您千万不敢去秦国呀。”没想到楚王不仅没有听从屈原的建议,还免了他的官,把他赶出了楚国的首都-郢都,让他去一个偏远的地方。小朋友,你们说屈原两次提醒楚王,他的提醒对不对呢?

是的,屈原提醒楚王的都是对的,但是他还是被楚王怨恨,赶出了国都,楚王也赶去秦国赴约,想要把自己的丢失的土地要回来,结果秦王就把楚王抓了起来,再也不让他回到自己的楚国了,楚王悔恨交加,想起屈原以前提醒他的事情,他想哭都哭不出来,但是是已至此也没有什么办法了。

这下可把楚国的大臣急坏了,一个国家没有大王可不行呀,在这种情况下,大家没有办法,只有让楚王的儿子——楚襄王暂时继承王位!而咱们的大忠臣屈原还是在外流放,屈原听到这个楚王被秦王囚禁这个消息之后,屈原大哭,他想知道为什么楚王当时不听他的建议,才酿成了楚国没有君主这个恶果。他走到了河边,想要看看景色来排遣心中的郁闷,这时候有一个渔夫路过,便问道:“这不是屈原去大人吗?怎么被流放到这个地方来了。”屈原看了渔夫一眼,便将眼神继续投入到河中,淡淡的说道:“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渔夫也没有再说话,便划着船走了,小朋友,你们猜一猜屈原说的这句“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什么意思呢?

简短的语言概括亡羊补牢 第一阶段-知错就改篇-亡羊补牢(6)

对,小朋友真聪明,这句话的表面的意思就是天下的人都是污浊的,只有我是清白的;所有的人都是昏醉的,只有我是清醒的。但是实际上是觉得楚国的国王呀,大臣呀,都是笨蛋,连秦国这点小计谋都看不出来,最后让秦国把楚国的土地给占领了,而他也因为这些人,被流放在外,想要再为楚国做一些事情都不行了。我们再来看看新当上楚国国君的楚襄王是怎么做的?想象一下,如果你们现在就是楚襄王,父亲被秦国抓走了,是想办法把他救回来呢还是就让他在秦国呆着,不管不顾!

对,当然是想办法把他救回来了,结果咱们楚襄王并不是这么干的。楚襄王继承了王位之后,根本没有把自己的父王从秦国救出来的打算,也不好好的和大臣们一起治理楚国,反而宠信几个品行很不好的小人。这几个品行不好的小人总是引诱楚襄王,对楚襄王说一些甜言蜜语,楚襄王很快就被他们带坏了,只管自己没日没夜地吃喝玩乐。小朋友,你们想一下,一国的国君都是这个样子,这个时候秦国与楚国打仗,谁能够打赢呢?

你们猜秦国能够打赢,我们来看下你们猜的对不对!果然,因为楚襄王的胡作非为,而不是励精图治,楚国的情况已经越来越糟糕了。与秦国打仗更是接二连三的被打败,情况已经非常危急了。大忠臣屈原也是流放在外,没有回来。这时候该怎么办呢?楚国有一位大臣,叫做庄辛。这时候,庄辛看到楚襄王和他宠信的那几个小人把楚国搞得乌烟瘴气,实在不像话,好几次苦口婆心的劝楚襄王,可楚襄王总是把他的话当耳旁风。有一次,庄辛严肃的警告楚襄王,说道:“大王,您如果一直这样胡闹下去,我们楚国迟早有一天是会灭亡的!”那你们觉得这一次,这时候楚襄王有没有听从庄辛的话呢?

简短的语言概括亡羊补牢 第一阶段-知错就改篇-亡羊补牢(7)

是的,他不仅没有听从庄辛的话,而且还很对庄辛所说的话很生气。楚襄王生气的说到:“你老糊涂了吗?竟然敢这样胡说八道来诅咒我们楚国。”庄辛说道:“大王,我只是实话实说,哪里敢诅咒我们楚国呢?如果大王不信我的话,我可以去赵国待一段时间,看看楚国到底会变成什么样子。”楚襄王越听越来气,他骂庄辛道:“你这个老顽固,赶紧滚吧,我就让你好好看着,我是怎样把楚国发扬光大的。”楚襄王不肯听庄辛的劝告,于是,庄辛便离开了楚国。小朋友,故事讲到这里,你们说楚襄王是不是一个好的国君呢?

简短的语言概括亡羊补牢 第一阶段-知错就改篇-亡羊补牢(8)

我们从刚才这些看来他不是一个好的国君,都宠幸一些品行不好的人,天天都是吃喝玩乐、骄奢淫逸,不好好治理国家;庄辛劝他,他也执迷不悟,不听劝说!此时的他有没有意识到他自己错了呢?

是的,他没有意识到自己做错了,反而很嚣张,那我们继续来看之后发生了什么呢?

哈哈,后来呀,果然被庄辛说中了呢。秦国趁着楚国上下乱的一团糟,继续攻打楚国。楚国的军队也被秦国大军打的落花流水,毫无还手之力。庄辛刚到了赵国五个月而已,秦过的军队甚至连郢都也被秦军占领了呢。楚襄王吓得落荒而逃,就像一只老鼠被猫追赶那么狼狈。最后,经历了千辛万苦,楚襄王才跑到一个叫做城阳的地方里,暂时保住了一条性命。而被囚禁在秦国的楚襄王的父亲,也因为重病而逝世了。

简短的语言概括亡羊补牢 第一阶段-知错就改篇-亡羊补牢(9)

这时候,国都被占领,楚王在别的国家逝世,身为楚人都很气愤,想着以前最强大的一个国家,今天竟然被人家连国都都占领了,但是没有办法。此时的屈原还是在被流放的路上,帮不上任何的忙,在流放期间屈原完成了他平生最重要的著作《离骚》,表达了他对楚国的管理者的不满,但他依旧深沉的爱着他的国家—楚国。一句“朝饮木兰之坠露,夕餐秋菊之落英”,意思是说早上渴了喝木兰花的露水,晚上的时候吃的是秋菊落下的花瓣。更是把屈原不愿意跟那些带坏楚王的小人同流合污的清高表达的淋漓尽致。

简短的语言概括亡羊补牢 第一阶段-知错就改篇-亡羊补牢(10)

再听说这两件事情之后,屈原不堪被秦国打败的痛苦,不想看到自己的楚国被秦国占领,于是便抱着一块大石头,一头跳进了汨罗江。这时候周围的渔夫们看到了屈原投江,都争先恐后的划着自己的渔船想要去救这个深爱着自己国家的大忠臣,但是等到了之后,发现屈原已经深沉江底,大家都掉下了伤心的泪水,为了不让江中的鱼虾啃食屈原的尸体,他们便把随身带着米饭包在竹叶里,丢在江中,期望鱼虾可以吃这些米,吃饱之后就不要啃食屈原的尸体了,给他留个全尸吧。

简短的语言概括亡羊补牢 第一阶段-知错就改篇-亡羊补牢(11)

这天刚好就是农历的五月初五,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以后每年,这些渔民都会划着船,来到江中,给江中倒一些用竹叶包着的米饭,就这样一年又一年,传到现在,就有了划龙舟,吃粽子的端午节。那你们说屈原为了他自己的国家,付出了这么多,他是不是一个伟大的人呢?

是的,他爱着自己的楚国,爱着这一片土地的百姓,虽然他最终投江自尽,但是他的魂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同时,可能是屈原在天有灵吧,跑到城阳的楚襄王痛定思痛,回想起了庄辛之前对自己的警告,这才意识到自己犯下了大错,真是后悔莫及。他赶紧派人去赵国,请庄辛回来。庄辛回来之后,楚襄王赶紧对庄辛深深鞠了一躬,他诚恳的道歉道:“之前我不识好歹,任性妄为,被秦军追赶的东躲西藏,楚国被我害成了这个样子,楚国的国都都被秦国占领了,我真是没脸再见先生了!先生,我现在该怎么办呢?”小朋友,你们说这个时候的楚襄王有没有意识到他以前做错了!

是的,等他失去了自己的国都,他才开始意识到自己错了!那小朋友那你们说这时候楚襄王该怎么办呢?是改正自己的错误呢,还是继续像以前一样?

对,他应该改正自己的错误,我们来看看庄辛是怎么说的!庄辛对楚襄王说道:“大王,我先给您讲一个故事吧?”于是,庄辛便讲了下面这个故事。

简短的语言概括亡羊补牢 第一阶段-知错就改篇-亡羊补牢(12)

我们一起来听听,庄辛讲的是什么故事,我们一起来看。从前,有一个牧羊人养了很多很多只的羊,他很勤劳,也很认真。白天的时候,就带领着羊群去田野里吃草,晚上的时候,就把羊群赶回羊圈里睡觉。可是,有一天早晨,他数了一数,发现少了一只羊,仔细一查,原来是羊圈不知什么时候破了个大窟窿。这时候,他的一个邻居,一个老大爷走过来,对他说道:“肯定是夜里有大灰狼钻进来,把羊给叼走了。我劝你,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窟窿吧!”主人却很不以为然,他不屑的说道:“羊都已经丢了,再修羊圈还有什么用呢?”于是,就放着那个窟窿没管。邻居老大爷看他不听自己的劝告,便摇摇头,回自己家去了。小朋友们,你们说羊已经丢了,再修羊圈还有用吗?

简短的语言概括亡羊补牢 第一阶段-知错就改篇-亡羊补牢(13)

那到底有没有用呢?咱们接着往下看这个故事。

等到第二天早上,你们猜怎么着?羊又被大灰狼叼走了一只呢。主人很后悔自己没有早点听从邻居老大爷的劝告,便赶快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从此之后,他再也没有丢过羊了。

简短的语言概括亡羊补牢 第一阶段-知错就改篇-亡羊补牢(14)

小朋友,这就是庄辛给楚襄王讲的故事。老师问小朋友,故事当中的羊主人哪些地方做的不对?哪些地方做的对呢?

羊第一次被大灰狼叼走了之后,没有听从邻居老大爷的劝告,把羊圈窟窿补上。这是他做的不对的地方。羊第二次被大灰狼叼走了之后,他把羊窟窿补上,这是他做的对的地方。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叫做亡羊补牢,为时未晚。那小朋友们说说,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是什么意思呢?

简短的语言概括亡羊补牢 第一阶段-知错就改篇-亡羊补牢(15)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的意思是说,羊圈漏了一个窟窿,导致羊丢了。但是不要紧,只要及时的把窟窿补上也不算晚,补上之后,就不会再丢羊了。比喻出了问题以后再想办法,可以防止继续受到更大的损失。楚襄王听完庄辛讲的这个亡羊补牢的故事后,便陷入了思考之中。他思考了好久,问庄辛道:“先生,我知道这个故事的意思了,它是说虽然羊圈漏了一个窟窿,导致羊丢了,但是不要紧,只要及时的把窟窿补上也不算晚,补上之后,就不会再丢羊了。“您讲这个故事是想告诉我,虽然我犯了错误,但是只要我及时改正错误,好好的治理我们楚国,也不算晚,还有可能把我们楚国重新治理的强大起来,是不是这样呢?”小朋友,你们说楚襄王说的对不对呢?

庄辛看到楚襄王愿意痛改前非,便鼓励他道:“大王,虽然我们楚国被秦军打得大败,被占领了好多的地盘,可是,咱们楚国剩下来的地盘加在一起,还有好多呢。只要大王肯改正过错,重新振作起来,秦国是决不能轻易消灭咱们楚国的。”庄辛的这一番话,楚襄王觉得非常有道理,受到了非常大的启发,他脸色变得非常的严肃,甚至身体都发抖了呢。那么楚襄王经过庄辛的劝告之后,你们猜楚襄王最后变成一个好君主了吗?

楚襄王重新恢复了信心,他罢免了那些品行不好的小人,开始重用庄辛,并且把美玉做成的印鉴送给了庄辛,封他为阳陵君,还给了他淮北让他去管理。在楚襄王兢兢业业的治理下,楚国也重新恢复了实力,抢夺回了自己的国都。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小朋友,老师现在再问一遍刚才的那个问题,楚襄王是个什么样的人?

楚襄王虽然前面没有听取庄辛的劝告,吃到了苦果,这是不对的。但是总算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且改正了自己的错误,这还是值得表扬的。没有人是有不犯错误的,但只要能及时去改正自己的错误,这就是很好的了。

这就是亡羊补牢的故事,我们就先学到这里。我们休息会,下节课继续。来学习文言文。

简短的语言概括亡羊补牢 第一阶段-知错就改篇-亡羊补牢(16)

这节课呢,我们就来学习故事的文言文了,请小朋友先听老师朗读一遍。

楚襄王宠信那些品行不好的小人,把楚国搞得一团糟,庄辛就劝告楚襄王。

简短的语言概括亡羊补牢 第一阶段-知错就改篇-亡羊补牢(17)

简短的语言概括亡羊补牢 第一阶段-知错就改篇-亡羊补牢(18)

庄辛/谓/楚襄王/曰:“君王/专/淫逸侈靡,不顾国政,郢都/必危矣。”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庄辛对楚襄王说:“大王身边都是一些品行不好的人,一味过着毫无节制、奢侈浪费的生活,不好好的治理国家,这样,敌人就会打到我们的首都——郢都,消灭我们楚国呢。”

楚襄王听了庄辛的这一番话,非常生气,他不仅没有听从庄辛的劝告,还骂了庄辛。

襄王曰:“先生/老悖乎?”这是什么意思呢?

楚襄王生气的说道:“你老糊涂了吗?竟然敢这么诅咒我们楚国!”于是,庄辛便离开了楚国,离开了赵国。那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庄辛去之赵。留五月,秦/果举/郢之地,襄王/流掩/于/城阳。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于是,庄辛来到了赵国,他只在赵国待了五个月,秦国就派遣大军攻打楚国,连楚国的首都——郢都都给占领了呢,楚襄王也跑到了城阳这个地方躲了起来。楚襄王这才后悔莫及,于是赶紧派人到赵国把庄辛请了过来。

简短的语言概括亡羊补牢 第一阶段-知错就改篇-亡羊补牢(19)

于是征/庄辛/于赵,襄王曰:“寡人/不能/用先生/之言,今事/至于此,为之奈何?”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于是,楚襄王派人来到赵国把庄辛请了回来,楚襄王对庄辛说:“我当初不听先生的劝告,如今搞得国破家亡,这可怎么办呢?”

庄辛对曰:“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今楚国虽小,绝长续短,犹以数千里,岂特百里哉?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庄辛回答说:“羊丢失以后,再去修补羊圈,也不算太晚。现在我们楚国地盘虽然变小了,然而算起来,还有数千里呢,何止一百里而已?”

襄王闻之,颜色/变作,身体/战栗。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楚襄王听了庄辛这番话之后,受到了大大的启发,他脸色变得非常的严肃,甚至身体都发抖了呢。

这就是整个故事的文言文,那我们也知道了意思,那我们一起再读一遍好不好?

太棒了,小朋友们,那老师这里还有一张图片,我们一起看看这张图上这个人做的对不对?

这个人他在干嘛呢?

简短的语言概括亡羊补牢 第一阶段-知错就改篇-亡羊补牢(20)

那小朋友观察他的餐桌上,还有什么?

他已经吃的很饱了,但是他的餐桌上还有很多的饭菜,全部都浪费了。他是这样做的,那我们呢再来看看这个人,他是怎么做的。

他把桌子上的饭菜全部吃光。一点也没有浪费。那老师问问小朋友,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我请小朋友来说。

我们的小朋友都养成了不浪费的好习惯,老师希望你们继续将这种好习惯保持下去。在每次吃饭的时候,吃多少盛多少。不要浪费。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及时改正,就不算晚。这就是亡羊补牢的故事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接下来,老师要给大家介绍古代的一个人和他写的一本书。在春秋时期,鲁国有一个人叫做左丘明。左丘明的职业是一位史官。小朋友们知道史官是什么职业吗?

简短的语言概括亡羊补牢 第一阶段-知错就改篇-亡羊补牢(21)

老师先给大家一个提示,如果我们自己的身边发生了一些有意义、值得纪念的事情,我们怎么记录下来呢?

我们可以写日记记录下来,我们现在是这样,在古代,每年每月每天也有好多事情发生,那么那些有意义、值得纪念的事情也是靠着人一笔笔写下来,记录下来的。而就是史官就是专门去记录每天发生的事情的,史官记录的这些事情,咱们就叫做历史。我们刚才说左丘明的职业是一位史官,他把历史用笔记录下来,写成了一本书,叫做《左传》,《左传》里也有这样一句关于知错就改的名言:

简短的语言概括亡羊补牢 第一阶段-知错就改篇-亡羊补牢(22)

老师先来读一遍,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小朋友跟着老师读一遍。

谁知道这句话的意思?

这句话就说的是:没有人是有不犯错误的,但只要能及时去改正自己的错误,这就是最好的了。小朋友们在生活中,你们是不是经常会听到别人对你们说要听爸爸、妈妈的话,要听老师的话呀。

那你们知道为什么大人要这么说?

这是因为啊,我们大家现在年龄还小,有时候还不能分辨是非对错,而爸爸妈妈、老师经历的事情比较多,有很多的经验,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如果他们给我们指出了错误,我们就要去改正啦,这样我们就能变得越来越好啦!希望我们能够知错就改,不要怕错误!知道错误之后,只要改正了,就是好孩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