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黄河几次改道及影响(黄河故道在哪里)
山东、安徽、江苏等省内许多地方都有“黄河故道”,这是因为历史上黄河决口千余次,其中有五次重大改道,遍及华北平原各地。
第一次
战国前黄河基本呈漫流状态,洪水频发,入海口在天津附近。
有学者认为,在距今约4000多年前发生过一次大洪水,夏部族领导治水成功并因此夺取了政权。
在远古时代的记载中,大禹曾经在淮河中上游“涂山”召开过治水动员大会,大禹娶涂山女,实际上是联合当地部族共同治水。如今安徽省蚌埠市淮远县还有“涂山”、“禹会村”的地名。
战国中期,黄河下游大规模筑堤固定河道,史称“大河故渎”,可称“西汉故道”。
第二次
公元11年(王莽建国三年)黄河在魏郡(今河北大名东)决口。
这次决口泛滥五十余年未得到治理,与执政者王莽本人直接相关:王氏祖坟位于魏郡元城,黄河决口后正好避开了王氏祖坟,于是王莽任其决堤不治理。
公元69年水利专家王景治河,固定河道,从利津入海。
这一河道维持了很长时间,才出现新的大改道,可以称为“东汉及唐代故道”。
第三次
1048年(北宋庆历8年),黄河在澶州商胡埽(今濮阳东)决口,河道重新回到天津附近入海,史书上称为“北流”。
“北流”后来又分出“东流”,在今山东的无棣入海。
第四次
1128年(南宋建炎二年),此时中国北方是女真族建立的金国,南方是南宋领土。
完颜宗望的金国军队南下,宋京汴梁陷落,当时的宋京留守杜充不敢交锋,在今河南滑县李固渡人为开堤,“以水当兵”,结果黄河由泗水夺淮入海,给淮河水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人工决堤没有挡住金人南下,却使当地许多百姓流离失所、沦为难民。
此后,黄河也陆续发生过许多次决口改道,河水几乎在华北平原走了个遍,但大多由淮河入海,统称“明清故道”。
黄河改道给淮河流域许多城市的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破坏。
以徐州为例,徐州频繁遭受受黄河水灾,富商大户纷纷迁往城南户部山居住,有“穷北关,富南关,有钱人住在户部山”的顺口溜。到了明末,户部山已经成为徐州市经济和文化中心。
第五次
明清两代,黄河下游泥沙含量居世界河流之冠,河堤增高,河床渐渐高出地面,成为悬河,极其容易决口。
1855年(清咸丰五年)黄河在河南铜瓦厢决口,结束了700多年由淮入海的历史,夺山东境内的大清河由利津入渤海湾,也就形成了今天黄河的河道。
光绪十年(1884年)大堤完工,河道最终固定下来。
1938年6月,国民党政府为阻止日军,开河南郑州花园口附近的黄河大堤,黄河又一次侵犯淮河,在河南、安徽和江苏三省泛滥9年之久,直到抗战胜利,1947年才筑堤合拢,黄河终于回到原有流向。
人类的远古记忆总是和洪水息息相关,大江大河给人类带来了痛苦和灾难,也赐予人类丰饶和庇佑,在历史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黄河泛滥、改道,给古代人民带来了许多痛苦记忆,也影响着中国的政治和社会格局。今天,我们依旧会用“海晏河清”来表达对国泰民安的深切祝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