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顿木耳进了icu(有人吃黑木耳进了ICU)
夏天来了,又到了最适合吃凉拌菜的时候了。
这天,小编正吃着凉拌木耳,突然看到一个新闻,碗中的木耳顿时不香了。
“木耳滋味鲜美,且营养丰富。”这个我知道。
但是吃了会“中毒”?严重时会致命?这是真的?!
本文经儿科主任医生集团张雪主任审阅,
在此鸣谢!
1
7岁女孩吃黑木耳中毒器官衰竭
再细看日期,原来这是一则旧闻。
2018年浙江金华一家三口吃了凉拌木耳后出现中毒,其中7岁的女童病情危重,送入医院时,已陷入昏迷,经过抢救,全身多器官出现衰竭,不容乐观。
在ICU,接诊的医生翻开病例,并与雯雯家属一聊,这才知道,原来她们吃的那盘黑木耳在家门外露天泡发,足足泡发了两天两夜。事实上,泡发和烹饪黑木耳的过程中,这是一个致命的错误,可能你的家人都在犯。
检查发现,女童血液中有米酵菌酸。医生诊断,由于泡发过程中的不当操作,让木耳被细菌、霉菌等微生物污染并经过长时间繁殖而产生的“毒”。对于这种毒素的治疗,没有特效药。
为了竭力挽救雯雯的生命,把体内毒素尽量排出,医生对雯雯的血浆进行了四次置换,每次1500毫升,对于这样一个7岁女孩来说,这样大幅的血浆置换,相当于全身血液换了四次。
但即使是这样迅速和及时地抢救,雯雯的病情依旧让人揪心。在流行病学调查中,米酵菌酸的细菌性食物中毒极为凶险,死亡率高达到50%以上!
2
因食用黑木耳而中毒的事件不止这一次
2010年8月,西安符先生一家四口吃了炒木耳后竟然离奇中毒,主要症状是头疼头晕、腹痛腹泻,接着肝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
2015年7月,温州50多岁的陈先生吃了泡发3天的黑木耳后中毒,起初是腹泻,随后全身出现黄疸,最后竟出肺水肿、心功能不全、肝衰竭、肾衰竭等严重症状。
2015年8月,常德邓女士吃了泡发2天的黑木耳,引发食物中毒。从吃木耳到发病大约过了一天,主要是呕吐、腹泻,并伴有头晕、腹痛,3天后出现器官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2016年7月,温州董先生和毕女士夫妻俩吃了木耳炒鸡蛋中毒。董先生吃得少,症状轻,很快自行恢复。但毕女士中毒较深,先是厌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2天后逐渐发展成肝衰竭、肾衰竭、心肌重度衰竭、全身黄疸、脓毒性休克等,被送入ICU抢救。
木耳中毒真不是空穴来风,那致人中毒的到底是什么?
3
为什么吃木耳可能会中毒?
首先,干木耳是无辜的,它本身不会产生毒素。正常泡发木耳也不会有毒。
真正能毒倒人的木耳大多符合两个特点:
- 泡木耳的时间长
- 温度高
符合这两点的木耳很容易滋生出一种细菌:[1]椰毒假单胞杆菌,虽然它并不致命,但会产生一种毒素——[2]米酵菌酸,它才是危及生命的幕后杀手!
米酵菌酸主要针对肝、脑、肾等脏器。所以,中毒后的患者轻则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的症状;重则会肝昏迷、中枢神经麻痹,甚至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要命的是,这种毒素还很耐热,就连炒菜都破坏不了它的毒性,杀不死它,更别提想通过简单地洗一洗来杀菌了。
也就是说「毒木耳」其实是泡发过程中的不当操作,让木耳被细菌、霉菌等微生物污染并经过长时间繁殖而有的“毒”。
和干木耳类似的食物还有银耳、香菇、蘑菇、豆皮、腐竹。
都是在泡发的过程中很容易变质,滋生椰毒假单胞杆菌导致中毒。这个锅木耳真的背得太冤了!
4
怎么泡木耳能避免中毒?
1)缩短泡木耳的时间,一般4个小时左右就行了。
当然,水温高的时候时间也会相应缩短。摸一摸木耳,只要软了就可以了。
2)泡发后,及时烹饪。
如果不能及时烹饪,可以盖上保鲜膜,放到冰箱冷藏室里保存,但最好也不要超过24小时。
3)泡的过程中勤换水。
如果它们表面已经黏黏的了、或者发出了异味,赶紧扔掉,不要再让木耳当细菌的培养皿了。
4)吃多少泡多少。
真要吃不完,就装在保鲜袋里冻在冷冻室。
5
那吃鲜木耳会不会中毒?
不会中毒,但有可能有其他问题。
大家有没有发现,市面上出售的木耳,干木耳要比鲜木耳更常见。
其中一部分原因是:鲜木耳中含有[3]卟啉类感光物质,若遇上本身卟啉代谢异常的人,大量的摄入后又受到了长时间日晒,是会有一定的几率引起日光性皮炎。
当然,想要同时满足这三点的几率真是非常非常非常小!
但很多人其实自己也不清楚自己是不是卟啉代谢异常的人,心里总会有些疑虑,担心自己就是这样的天选之子,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直接选择干木耳。
鲜木耳晒干的过程就能分解大部分卟啉,泡发、冲洗又能去掉一部分。几轮下来,卟啉也就不剩多少了。
总之,无论泡发木耳还是鲜木耳,虽然导致中毒的后果很严重,但其概率非常非常小,从历史数据来看比鲜银耳中毒的概率小得多。
只要遵循上面的建议,木耳炒肉、凉拌木耳、鱼香肉丝等,各类美味菜肴还是能大快朵颐的~
资料来源:人民网、三甲传真综合京医通、澎湃新闻
结束本周份科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