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第一个古都在什么地方(为何北京最不适宜做明朝都城)

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笔者持反对观点遂有网友留言“朱棣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便谋划迁都,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建天寿山长陵,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营造北京故宫,再到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正式迁都北京,明朝君臣均为英杰,谋划16载岂容质疑?”

明朝君臣英杰与谋划无可置疑,但明朝迁都北京真的达到预期了吗?本文回顾中国五大古都选址与发展,为您剖析明朝为何不适宜迁都北京。(创作者多臻贵,为今日头条签约作者,支持原创请勿搬运!)

明朝的第一个古都在什么地方(为何北京最不适宜做明朝都城)(1)

明成祖朱棣

山河险固,易守难攻更能长治久安!

前言:中国有五大古都,即长安、洛阳、南京、开封与北京,在文章《哪来的自信说“都南京者国祚短”?》,笔者阐述明朝建都南京的地缘与政治优劣,本文着重探讨长安、洛阳与开封三座古都。

长安:山险,最著名的是秦岭与中条山间的崤函古道;商纣王因险峻地势没能军事征伐周部落;秦穆公被晋国崤之战击败争霸中原落空;秦孝公置函谷关防御增强百万雄师难克;汉文帝建萧关与散关构筑完备防御体系。

河险,最具代表的是八河汇流的北部屏障渭水;突厥颉利可汗率铁骑南下屯兵泾阳休整;唐太宗隔渭水与颉利可汗定盟约以罢兵;涝浴河与沣水等水网防御有效迟滞骑兵;浐河防御亦能将外部物资直接送达长安。

明朝的第一个古都在什么地方(为何北京最不适宜做明朝都城)(2)

长安水系

洛阳:山险,以曹操在秦岭与华山间所修筑潼关为最;曹操凭潼关消磨西凉军锐气而平定关中;哥舒翰阻挡安史叛军数月险些逆转败局;讨伐董卓吕布虎牢关殿后阻挡联军追击;司马越依托嵩山固守趁势击败匈奴刘聪。

水险,黄河咆哮与洛水温柔共同辅佐潼关御敌;周武王灭商至孟津观兵与诸侯缔结盟约;周公旦以舟师运兵平叛乱震慑东方诸侯;魏武侯因黄河天险向吴起夸耀霸业已成;李自成陕西水陆并进攻破北京灭亡明朝。

明朝的第一个古都在什么地方(为何北京最不适宜做明朝都城)(3)

洛阳山脉

开封:坐落豫东平原无山脉险关拱卫,临黄河通汴水却道路通达无险,只能谈历史概况,春秋初年郑庄公建城寓意“启拓封疆”,隋炀帝以开封为洛阳门户筑储粮饷,朱温任汴州刺史开封政治影响提升,但无险可守导致五代政权更迭频繁,后周与北宋仅能增筑外城巩固防御,屡受契丹袭扰并最终被金国所灭亡。

毫无疑问关中长安“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较洛阳“崤函帝宅,河洛王国”地势更胜半分,长安与洛阳相距仅400公里,长安与洛阳彼此竞争又相互倚仗,共同见证华夏两千余年厚重历史;至于开封“无险可守,国祚难久”,宋太祖赵匡胤属意迁都长安。

《续资治通鉴·宋纪八》载:帝曰:“迁河南未已,久当迁长安。”

明朝的第一个古都在什么地方(为何北京最不适宜做明朝都城)(4)

宋太祖赵匡胤

政局平稳,推行德政更易终结乱世!

历代政权选择都城“稳”字为先,多选在根基稳固核心区域。

陕西关中又被称作“八百里秦川”,有趣的是公元前246年秦始皇即位,秦国疆域东抵洛阳西至天水,南控汉中北达宁夏河套平原,以咸阳为起点半径约800里,刚好是秦国核心统治区域。

秦末西南被夜郎国占据,岭南赵佗受命不得返回,六国宗室借起义而复国,情势危急仍能从容镇压,直到刘邦入关中屯灞上,秦王子婴被迫献城归降,章邯军团失去后勤补给,长城军团失去决策指挥,秦军投降秦国才算彻底灭亡。

汉初刘邦与秦国情形很接近,灭秦后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刘邦灭章邯等夺取整个关中,公元前202年刘邦与异姓王共分天下,公元前196年杀白马盟誓封刘氏皇族,汉朝中央政府仅辖15郡核心仍在“八百里秦川”。

明朝的第一个古都在什么地方(为何北京最不适宜做明朝都城)(5)

秦国核心区域

汉武帝时开疆拓土,设立辽东四郡,重置西南管辖,兵威直抵交趾,反击匈奴战争,夺取河西走廊连通西域,西汉王朝疆域达到鼎盛的同时,奠定东汉与西晋的疆域范围。

东汉初年长安被赤眉军占领,陇右隗嚣割据自立,蜀地公孙述公然称王,汉光武帝刘秀的根基在河北,以洛阳为都城削平藩镇武装,西域被匈奴夺占但东汉亦掌控凉州。

汉末三国曹魏对北方游牧民族重创,鲜卑、匈奴与羌族只能俯首称臣,曹魏虽有五个都城但洛阳皇族最多,“高平陵之变”司马氏夺取实权,公元269年司马炎灭吴华夏统一,西晋仍以洛阳和长安为都城。

明朝的第一个古都在什么地方(为何北京最不适宜做明朝都城)(6)

汉朝至西晋疆域覆盖

隋朝和唐朝有个共同的称谓“关陇贵族”,都是随西魏宇文泰征战爵位柱国的世族,甚至隋炀帝杨广和唐高祖李渊是表兄弟,隋朝根基在关陇唐朝便夺关中再削割据,洛阳是长安的东部防御和经济与粮食重镇,长安是洛阳的西部防御和丝绸之路的枢纽,所以隋唐皆有两京而长安和洛阳各有侧重。

北宋初年很尴尬,西南建大理国,交趾侵占广西,西北党项称雄,燕云十六州似乎无望,西域已不知是何模样,江南政权富庶却抗衡中央。

宋太祖赵匡胤放弃迁都,第一,晋王赵光义与群臣劝谏;第二,北宋财政艰难而割据未平;第三,吐蕃分裂仍强势使长安承受压力;开封城居北宋中心,强敌环伺亦能妥善应对,是宋朝初年都城的最佳选择。

明朝的第一个古都在什么地方(为何北京最不适宜做明朝都城)(7)

五代后期疆域图

自后晋石敬瑭公元936年割让“燕云十六州”,历经辽国与金国统治共281年,公元1217年由木华黎攻占燕京纳入蒙古统治,后来忽必烈击败阿里不哥夺取汗位,定都大都乃是看护蒙古王庭,避免海都与察合台汗国军事扩张,防止南宋趁蒙古内乱而北伐中原,所谓燕山防线对元朝毫无意义,元大都到蒙古王庭、江淮和高昌回鹘覆盖1000公里。

清初满族人口仅约200余万,需要制衡蒙古(喀尔喀蒙古与漠西蒙古)、朝鲜、农民军(李自成与张献忠)及南明政权,《清史稿》更记载多尔衮迁都北京不再南迁,担忧打不过明朝又被蒙古和朝鲜抄后路,北京1000公里范围内辐射长江以北到陕西,朝鲜与蒙古若有异动能快速回援辽东祖地。

明朝的第一个古都在什么地方(为何北京最不适宜做明朝都城)(8)

北京故宫

综述:北京山河未险固,亦非明朝统治腹地,不适宜做明朝都城!

周、秦、汉、隋与唐等政权,依托长安和洛阳的险峻地势夺天下;五代与宋朝施以德政集精锐,华夏中心开封用铁血豪情共同守护;蒙古与清朝皆少数民族政权,坐拥北京守望故土是游牧传统思想;

因此笔者反对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的理由,其一、明成祖时期越南初定亟待治理,云贵羁縻管理使土司擅权乱政,辽东女真臣服但文化差异明显;其二、迁都役使百万民众耗费亿万资财,修缮洛阳耗费应更低且恢弘壮观;其三、江南向北京输送赋税半数被消耗,洛阳节省近半减轻底层民众负担;其四、远离蒙古与女真潜在的军事威胁,辐射全国强化中原和西北的治理。

历史的结局也证明,明朝与女真鏖战辽东,西北农民军趁势崛起,明末江南赋税已断绝,财政崩溃而国家灭亡,并非笔者胜于明成祖朱棣及英杰们,我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俯视历史,最后期望广大读者:历史应秉持客观以广阔的视角看待,才能看到历史被遗忘也是最精彩的部分。

文献参考:《史记》、《明史》、《续资治通鉴》。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络删除!

推荐相关阅读:哪来的自信说“都南京者国祚短”?看看同时期真实数据再下结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