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姑娘服饰头巾(汉家女子的发髻遗风)

旧时小说里形容女子的时候往往会提到8个字,即三绺梳头,两截穿衣。这八个字也被认为是汉家女子的特征。“三绺梳头”,一般认为值得参考的标准器就是今天要谈的客家髻鬃。

客家姑娘服饰头巾(汉家女子的发髻遗风)(1)

(这部电影当时请了仅存的还会梳髻鬃的师傅去梳的头)

客家属于汉族,且是汉族内最为重要的一支“族群”(ethnic group),我国也多用“民系”这个说法。客家髻鬃一般分为三把头、两把头和一把头,后面都可以算作是三把头的简化版。

客家姑娘服饰头巾(汉家女子的发髻遗风)(2)

台湾客家语电影《一八九五》剧照,表现的是髻鬃的正面。

客家姑娘服饰头巾(汉家女子的发髻遗风)(3)

客家老照片(头顶露出的是发髻部分)

三把头

三把头,它是将头发分成上中下三股。其中额前到头顶的这股称为门股,还会成为左中右三股,一般情况下会垫一些假发或刮发使它蓬松起来,那么正面看就是一个头发很饱满的效果了。

客家姑娘服饰头巾(汉家女子的发髻遗风)(4)

客家三把头

客家姑娘服饰头巾(汉家女子的发髻遗风)(5)

客家三把头,左为《一八九五》剧照,右为《六堆客家传统衣饰的探讨》书中示意图

“门股”下面的一般称髻尾。而上中下三股最终是要合拢、折叠,梳成有点像蝴蝶结的效果。

客家姑娘服饰头巾(汉家女子的发髻遗风)(6)

邱菊珍(右)正在传承三把头技艺,她也是《一八九五》电影里的梳头师傅

这么一分析,就不难发现,其实日本的岛田髷,以及之前我们说过的湄洲妈祖髻都是类似的梳头逻辑,只是分股的手法,鬓发的处理和合拢以后的造型导致了效果上的差别。

客家姑娘服饰头巾(汉家女子的发髻遗风)(7)

日本老照片

客家姑娘服饰头巾(汉家女子的发髻遗风)(8)

湄洲妈祖髻

同时,在一些明清古画、老照片里,我们也不难发现与其十分类似的形象。

客家姑娘服饰头巾(汉家女子的发髻遗风)(9)

明 唐寅 《李端端像》

客家姑娘服饰头巾(汉家女子的发髻遗风)(10)

1873-1874 约翰 汤姆逊

客家姑娘服饰头巾(汉家女子的发髻遗风)(11)

1876科兹洛夫斯基

因为发型本身从外观是很难判断的是不是真的一样,所以只能从多个角度去印证一些猜想。同时,也是如此高度的一致性,才让我们觉得这应该就是三绺梳头的模样吧。这其中客家髻鬃是最为简约的、最为质朴的,所以我们才会将它当作一种标准器来看。

二把头

两把头是三把头简化了髻尾部分,将头发分为了门股和髻尾两股。(有资料说两把头是未婚,三把头是已婚,但是看照片并非如此)

客家姑娘服饰头巾(汉家女子的发髻遗风)(12)

客家姑娘服饰头巾(汉家女子的发髻遗风)(13)

客家姑娘服饰头巾(汉家女子的发髻遗风)(14)

客家两把头

一把头

两把头与三把头都是客家已婚女性的发型。而一把头则是少女发型,它就更简单了,它没有分股,直接梳成了发髻。但是它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证明看起来是中分的,因为它将少女的刘海分作两边扎到了发髻里。

客家姑娘服饰头巾(汉家女子的发髻遗风)(15)

客家一把头,《六堆客家传统衣饰的探讨》书中示意图

客家姑娘服饰头巾(汉家女子的发髻遗风)(16)

日据时代的客家照片,少女梳的应该是一把头或盘头

辫发

客家除了髻鬃以外,还会梳辫发。辫发又分为清代女子盘头和少女直接将辫子垂下来的两种。

客家姑娘服饰头巾(汉家女子的发髻遗风)(17)

辫发盘头的客家少女

客家人的发型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没有刘海,少女如有刘海都是分作两股梳进去的,更加不会格外剪出来。在老照片里,只有做比较贴合时代的摩登妆扮的女子才会留刘海,但是她们显然就已经不算是我们眼中典型的客家妆扮了,而是与一般女子无异的时装。

客家姑娘服饰头巾(汉家女子的发髻遗风)(18)

客家姑娘服饰头巾(汉家女子的发髻遗风)(19)

清末(约1900)老照片里明显被修饰过的刘海

客家姑娘服饰头巾(汉家女子的发髻遗风)(20)

清初孙璜(左侧为少女,留着毛绒绒的刘海,右边女子就没有)

客家女子没有刘海其实也是说明了她们所保留的发型更为古老些,当然此处的古老远不能追溯几个朝代那么夸张啦。我国女子开始流行刘海造型主要是在清末到民国这个时期,此前少女即便有刘海也是毛绒绒的自然状态,不特别做成造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