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不超6件的博物馆(这个博物馆藏着好多)
“我还能说什么,只能呵呵了。”2016年9月23日,乒乓球奥运冠军马龙在自己的微博里,转发了一条关于成都博物馆里收藏的文物陶俑与自己“撞脸”对比图,被大量网友热议“龙队穿越了时空”。
这个撞脸龙队的陶俑名叫“彩绘陶髯须武官俑”,诞生于距今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出土于成都龙泉驿区赵廷隐墓。陶俑双手交叠,面带微笑,的确神似憨厚乖巧的马龙。
这起“撞脸”事件当时令网友调侃不已, 在成博官微下留言“看这笑容,这才是真正地主家的傻儿子!”“石像人这次要因为马龙火一把啦!”让人忍俊不禁。
其实吧,四川有众多博物馆,也拥有非常多的陶俑,并不只有“马龙”,这里还有睡不醒的藏獒“张继科”,游泳界的泥石流“傅园慧”,以及演员“孙红雷”和“林永健”。至于其他的名人照,期待更多慧眼如炬的网友继续发现了……
说唱俑
在浣花溪的四川博物院和天府广场的成都博物馆,都有大量的四川陶俑,其中又以成都博物馆的居多。
成博有着各个时期的陶俑,从汉代的乐舞、说唱、宴饮俑,到五代的侍女,这些陶俑无一例外都在笑着,一点都没有面瘫的赶脚。
说唱俑可能是最为著名的,川地陶俑最大的特点就是嬉笑怒骂的真实,工匠的观察力和对姿态、情绪的把握妙不可言。
陶俳优俑(以乐舞谐戏为业的艺人)
官方叫它“匍匐俑”,感觉像是要挨揍的感觉?
”俑“究竟是什么?
“俑”是中国墓葬中常见的人形雕塑,属于丧葬用品(“明器”),最早出现于东周。“始作俑者”一词并不冷僻,今天也时不时会用到。这个成语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那孔老夫子的“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到底该怎么理解呢?这个一直存有争议,而大多数人比咱赞同的是这样的解释——”第一个制作陶俑的人,难道没有后代么?“ 近来,有一些学者指出,“后”的解释不是指后代子孙,而应为“后来人”。 “ 第一个开始做陶俑殉葬的人,他不会有后来人 (所效仿) 吗 ?”也就是说,孔子觉得殉人和殉俑都不可取。
另据中国墓葬艺术大家巫鸿先生考证,除了秦始皇选择了真人大小的墓俑,其他时代的墓俑其实都没有那么巨大,更多是用具体而微的微缩形象来再现复杂的人类活动。
也许听起来,陶俑有点阴森可怕,但是在成都平原出土的这些陶俑,奇怪的是不见一丝诡异,载歌载舞的乐舞俑、吹拉弹唱的伎乐俑、仪表堂堂的礼仪俑⋯⋯个个都眉目疏展,笑容明媚,见之可解颐,见之可忘忧。在天府之国的先民幸福指数可见一斑。
陶俑中有丰富的抚琴俑、说唱俑、舞乐俑,结合当时画像石中的宴饮场景,说明歌舞表演是当时有钱人的平常消遣。说唱俑表现的这类人物,在汉代的文史资料中又被称为“俳优”,是当时上至宫廷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喜欢的艺术类型。
日常生活中的“歌舞升平”,是当时人生活富足的又一体现。当时的四川,又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手工业发达,商业贸易繁盛,在这些随葬品种也可见一斑。
当然,四川最出名的陶俑还是下面这一尊东汉击鼓说唱陶俑——
这尊陶俑于1957年出土于四川省成都市天回山东汉崖墓,为东汉明器,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东汉击鼓说唱陶俑高56厘米,以泥质灰陶制成,头上戴帻,两肩高耸,着裤赤足,左臂环抱一扁鼓,右手举槌欲击,张口嘻笑,神态诙谐,动作夸张,活现一俳优正在说唱的形象。
东汉击鼓说唱陶俑被称为“汉代第一俑”,是一件富有浓厚民间气息和地方风貌的优秀雕塑作品,属国家一级文物。
成都博物馆讲解员说,东汉时期的陶俑,不管是人物还是动物,只要咧开嘴大笑的,多半都是在四川出土的。可能四川人民就是这么天性乐观,总能发现生活的有趣之处吧。
所以你能理解为什么四川人发生地震后依然在打麻将,那么爱泡茶馆吃火锅的原因了吧,这种开朗和乐观真的是从古到今都没有变过!
这就是那尊酷似马龙的陶俑
这就是那尊酷似马龙的陶俑,当然,还有一些朋友说像TVB的马浚伟,还有说像崔永元……
据相关资料显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四川地区的这些汉代文物是最丰富的。四川全境都有出土,而成都平原即川西一带,出土尤多。乐山、雅安荥经莫不如是。为何在全国各地之中,四川出土的汉代遗存如此丰富,且艺术水准享有盛名?雕塑家艺术家朱成猜测,当时手艺人门槛不高,人人都可从事这个行业,靠着口口相传和言传身教,可能学两遍就能上手创作。而且四川多山,尽管交通闭塞,但手艺人的想象力反而更加天马行空。
不妨找一个周末,带上孩子和爱人来博物馆看看这些有着千年历史的“表情帝”吧!
分享旅游见闻和灵感,发现小众旅行地,记录生活中的爱与美。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以沫旅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