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冬柳的古诗(冬日寒柳三首真正的冬柳)

冬柳也美,贾岛说寒柳似金黄,冬天里的明亮与温暖

诗经有云,“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是古老的树种,因为古人家园所在,杨柳落地生根,很容易行程地标,又杨柳可以做篱笆,做房屋,是上古不可缺的生活必须,

先秦的人因为兵役会离开家乡,所以回家看到风雪柳树依然,那种百感交集,成就了诗经中这首诗深刻的家园底蕴。

所以一旦搬家送人,都会折杨柳,希望你带着家乡杨柳落地生根,又代表人情之留。至少在汉朝,就已经有折柳枝的诗见于文字,但风俗往往起在文字之前。

关于冬柳的古诗(冬日寒柳三首真正的冬柳)(1)

正是这种美丽的风俗带着离别的惆怅,所以杨柳在文学上和离别思念紧密相关,诞生了悲哀的审美。尤其是秋冬的柳树,给人萧条之感,所以强化了这种伤别忧郁的气息。

但实际抛开文字和文学,柳树是一种姿态优美,生命力顽强的树木,很多人都感叹秋冬柳树萧条,却不知道,每当叶子落下时,就有新的嫩芽已经密布在枝头,只是等待春风唤醒。这种坚韧与生机才是属于真正柳树的。但是很少有诗人写,他们都是悲啊伤,愁啊怨的。

所以贾岛这首诗就非常可贵。

关于冬柳的古诗(冬日寒柳三首真正的冬柳)(2)

“高城满夕阳,何事欲沾裳。

迁客蓬蒿暮,游人道路长。

晴湖胜镜碧,寒柳似金黄。

若有相思梦,殷勤载八行。”唐朝贾岛《送人适越》

那么熟悉古典诗词的人都应该晓得贾岛的一生是相当的清寒。写的诗也非常的寒苦清瘦,风格被人称为“郊寒岛瘦”。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平生不得志的诗人,却没有普通诗人那种对秋冬柳树的断肠之感。相反他写的特别的客观和美。而这正是许多诗人已经脱离了的最朴素的审美。

他送一个朋友到吴越,正好这已经是深秋早冬。那高高的城池上落满了夕阳,你何事要哭的这么断肠,我知道你去的地方是苍茫吴越,一路秋冬萧条,又是这样的黄昏,道路漫长,所以你惆怅。

关于冬柳的古诗(冬日寒柳三首真正的冬柳)(3)

可是你看看这晴朗的湖面碧绿晶莹像镜子呀,你看这柳树,穿着黄金的衣裳。如果你路途寂寞了,请给我写诗写信,一起来咏叹这四季时光!

那么寒柳,也就是冬天的柳树,在他的笔下并没有渲染那种所谓断肠惆怅的飘零无依之美,相反,是一种很现实很接地气的审美,湖水如镜,倒映无数金色柳枝,哪里就断肠了,你这一路只是心情不好,其实冬天的景色也很美,给我写信吧!

我非常感动。因为这样的朴素且明亮。我相信贾岛的清贫,但我更相信他作为普通人的那种坚韧,温暖,乐观。在朋友低谷的时候,写出明丽的诗句,去安慰调节他。跳脱了那些文字审美的关于杨柳的刻意。

通常说起秋柳和冬柳,都是所谓萧条,半衰,瑟瑟。但真正知道柳树的人,恐怕不会有这些过分的主观情绪。秋冬的柳树同样具有生命力。

关于冬柳的古诗(冬日寒柳三首真正的冬柳)(4)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白项鸦儿趁晓啼,梢梢寒柳出疏篱。

未飞腊雪连天白,且看江云四面垂。”宋朝 曹勋《和苏养直题孙郎中扶疏堂二首》

那么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呢?写的是冬天。白脖子的乌鸦一早上就在啼叫,而冬天的杨柳从篱笆边探出枝头,一个出字,点出了落尽树叶的柳树的清飒与傲然。远处是风雪来临的江面和江云,这是大雪之前。那么在视线里,柳树的身影就分外分明,那是一片灰蒙蒙白茫茫下的铁画银钩,一树树寒柳立在风雪之前。

这个“出”极其有神韵,是一种主动,一种旗帜,柳树怕风雪吗?没有答案,但是哪一次的风雪它们能躲开,既然不能躲开,那就迎接吧!

打脸一片忧伤萎靡之声!

关于冬柳的古诗(冬日寒柳三首真正的冬柳)(5)

“废馆夕阳寒柳动,古宫芳草白雪多。

山行每是清晨出,归路牛羊下远坡。”宋朝释永《颐姚震父自剡来喜晴效行》

最健康的审美自然来自民间,甚至是和尚的,他看到的是冬天的杨柳,一点阳光就灿烂,看到的是白雪之下还有芳草。每天清晨就出去化缘,傍晚时看到牛羊在背景单纯的山坡上集体归家。和尚冬天的生活是非常清苦的。但是他看到的是永无停止的生机,柳树期待着阳光,白雪压不住青草的颜色。

这些健康明丽的诗句都有一个特点,就是这些人是真正立足生活,而非刻意去营造诗美。正是这种朴素,让我们真正领略了冬柳之美。

它或者叶子没有落尽,但金色的叶片同样是冬天最美的色彩,它或者落尽叶子,在风雪中,那种无言坚韧,就是它的特性,它也等待着春天,珍惜每一寸阳光。这才是真正的杨柳,单纯,有自己生命的坚韧与守望。

关于冬柳的古诗(冬日寒柳三首真正的冬柳)(6)

那些借杨柳抒发断肠惆怅的人,或者营造一种诗美,但写多了,就是一种病态。你爱柳树,是要看到柳树的柔韧,而不是沉湎自己的悲伤。

初衣胜雪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