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黄袍京剧完整版cctv(记者探班京剧斩黄袍)

继“中国京剧音配像精粹”工程顺利完成后,“中国京剧像音像集萃”(以下简称“像音像”)工程自天津起始,在全国范围内对60岁以下获得文化表演奖和梅花奖的候选人中优中选优,计划在“十三五”期间录制350部京剧剧目。“像音像”工程的推广,对促进戏曲艺术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那么,一台完美的“像音像”剧目是如何录制出来的呢?日前,借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上海白玉兰“主角奖榜首奖”获得者、省戏曲剧院院长、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京剧高派传人倪茂才受邀进行高派经典剧目《斩黄袍》“像音像”录制的机会,记者跟随省戏曲剧院京剧团一同走进中国京剧像音像天津制作基地,一探背后的故事。

斩黄袍京剧完整版cctv(记者探班京剧斩黄袍)(1)

“像音像”版本《斩黄袍》正在录像。

一天的工作结束,大家疲惫地乘坐大巴车回宾馆休息,却依然在探讨着接下来的录制。艰辛,却执着,这并不仅仅是对工作专注的敬业态度,更是对戏曲情到深处的自然流露,“演出接二连三,我们已经很久没有好好放松过了,但是真的十分喜欢京剧,只要开始演出,就觉得什么都是值得的,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二胡琴师李春雁说。

《斩黄袍》中有着大段大段极具难度的唱腔,因而录音是整个“像音像”录制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在录音完成后,大家一直紧张的心情得到了缓解,也迎来了下一项工作——配像。

早上8:30,团内的演职人员准时到达录制基地,紧锣密鼓地开始了工作。装布景、准备道具、上妆……大家各司其职,井然有序地进行准备工作。灯光开启,“开机!”导演一声令下,录音从音响里流泻而出,演员们行云流水,顺利地进行着表演。“停一下,上场门的演员请往里面走一下。”“这一句念白与嘴形没有对上。”“花脸演员身上的灯光不够强。”……虽然没有录音的难度大,但配像对演员的情绪、口形,角色之间的相互呼应,镜头角度、特写运用甚至光线的亮度等,都有严细的要求,因而,配像过程中依然会因为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不断重来。

省戏曲剧院京剧团的凝聚力与演职人员们高效的工作效率让配像仅用一天时间就顺利结束了。几天的录制中,这支高素质的队伍始终保持着乐观向上的态度,工架子花脸的京剧演员毕孝玉在经过了几个小时的录像后,头上顶着一道被盔头压迫出来的深深的勒痕,依然笑眯眯地说对记者说:“保持好的心态进行工作,也会让整个过程更加顺利。”

繁忙的行程让省戏曲剧院京剧团的演职人员与家人聚少离多,起早贪黑的工作时长让他们很难与家人保持同步的作息,只能在录制中短暂的休息时间与家人连线视频。午休时间的片场角落,一位才当爸爸不久的青年武生演员迫不及待地拨通妻子的视频电话,看着自己刚会说话的小儿子在手机另一端开心地吃着饭喊着“爸爸爸爸”,他憨憨地笑出了声,“大宝贝吃得真香,多吃点!”接连不断的演出任务、每天超负荷的工作量,省戏曲剧院京剧团的演职人员们依然坚守着对京剧的初心,而他们对团队也充满着美好的愿景,“虽然忙,却忙得开心,因为我们的忙碌,恰恰证明了业界与观众对我们的认可与喜爱。”

在仅仅不到一周的时间里,省戏曲剧院京剧团的40余名演职人员就完成了《斩黄袍》这样一台难度极高的京剧大戏的“像音像”录制,展现出了高水准的团队素质,这种凝聚力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而是几年如一日的严格要求和训练得到的结果,“我们的团队无论多忙,一定要保证每天的基本功训练,而在这几年越来越多的演出过程中,团队的默契度也在进一步提升。经过了多次‘像音像’的录制和国内外的众多演出后,省戏曲剧院京剧团的名字愈加响亮,这就是对我们辛苦付出最好的回报。”倪茂才说。


策划:姜忠孝

记者:裴雨虹

编辑:李娜

吉林日报社出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