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十大名将白起(白起第一当之无愧)

#战国四大名将#战国四大名将分别是白起、王翦、廉颇、李牧,大家对他们歌功颂德,仰慕他们的赫赫战功,可知道此排名的由来?

其实这是来自南北朝时期梁朝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编撰的《千字文》。文中提到“起翦颇牧,用兵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然而,《千字文》不过是一本儿童启蒙读物,周兴嗣对战国将军的排名,真的准确吗?

战国十大名将白起(白起第一当之无愧)(1)

笔者对此不以为然,私认为四大名将中,只有白起名副其实,其他三位并不见得就是战国最出众的将军,至少还有五位比他们厉害。


1、论勇气:马服君赵奢比廉颇强

后人总认为赵王丹不聪明,长平之战临阵换将,将廉颇换成赵括,最后坑死了四十万赵军,导致赵国走向衰亡。然而我们沉下心来研究,赵王丹信任的或许是已经去世的赵奢,所以才会连带着信任赵括。

因为当时秦相范雎派人在赵国实施离间之计的时候,谣言是这么说的:“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此处不单说赵括,而在前面加个头衔“马服君赵奢之子”,足以见赵奢的影响力。

当时廉颇采用坚壁固守的策略,又数次败给秦军,赵王丹认为廉颇不足委以重任而赵括可以,其实是有历史背景的。

战国十大名将白起(白起第一当之无愧)(2)

早在九年前(公元前269年),秦国进攻韩国,军队驻扎在阏与。赵惠文王问廉颇:“可以援救吗?”廉颇回答说:“路途遥远,艰难险阻,难以援救。”赵惠文王又召来乐乘,他同样这么回答。

赵惠文王问了第三个人,即赵奢。赵奢的回答是:“路途遥远,又险恶又狭窄,犹如两只老鼠在洞穴中搏斗,谁更勇敢谁就胜出。”于是赵王令赵奢为将,前往救援。

军队离开邯郸三十里,赵奢命令军队:“有谁为军事来进谏的处以死刑。”秦军此时驻扎在武安的西边,练兵的鼓噪之声将武安的屋盖瓦片震动,军中有侦察兵过来求救,赵奢立即斩杀他。

就这样,赵奢驻扎停留在这里二十八天,不往前走反而增加营垒,秦军的间谍过来,赵奢用好酒好肉招待,间谍回去汇报,秦将胡阳大喜,说:“赵军离开邯郸三十里就不再走了,只因为阏与不是赵国的地盘。”(此时秦将认为赵军只是做做样子而已)

战国十大名将白起(白起第一当之无愧)(3)

等遣送完秦军间谍,赵奢立即下令火速前进,两天一夜就到了阏与,在距离阏与五十里的地方驻扎,军士许厉冒死进谏,建议占领北山的山头,以有利地形和秦军搏斗。

赵奢采纳了他的建议,居高临下,秦军始终上不了山,最终被赵奢击破,大败秦军,解了韩国阏与的围困。此战之后,赵奢被赐封为马服君,地位和廉颇、蔺相如等同。

因此,长平之战,赵王丹认为廉颇没有一战的勇气,而赵括有,更大的信心应该是来自九年前赵奢的阏与之战,儿子总有老爸的几分血性吧?谁知道最后的结果会是四十万大军全军覆没呢?


2、论战绩:乐毅蒙骜比李牧强

李牧的战绩主要体现在两点:第一,为赵国戍边几十年,大破匈奴十几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第二,在和秦国的交战中屡屡挫败对方,打败桓齮,抵御王翦,若非最终被临阵换将,谁胜谁负还说不准。

然而,如果论攻城略池,其实李牧并没有那么强势,起码乐毅和蒙骜就要比他强。

战国十大名将白起(白起第一当之无愧)(4)

先说蒙骜,作为王翦之前的大将军,这位老将很容易被人忽视。然而,笔者认为,蒙骜和王翦的区分,其实不是本身的能力问题,而是执政者吕不韦和嬴政的区别。前者讲究大义,师出有名,慢慢蚕食,后者有气吞山河的雄志,一战而决胜负。

即便如此,蒙骜担任大将军仍然取得很好的战绩。

庄襄王元年(公元前249年),蒙骜攻打韩国,逼迫韩国献上成皋、巩,秦国界域来到大梁边上,以此设置了三川郡。庄襄王二年(公元前248年),蒙骜占据赵国太原。庄襄王三年,蒙骜占据魏国高都、汲,又攻占赵国榆次等三十七城。

始皇元年(公元前246年),蒙骜平定晋阳。始皇三年(公元前244年),蒙骜攻打韩国,占据十三城。始皇四年(公元前243年),蒙骜占领魏国畼、有诡。始皇五年(公元前242年),蒙骜占领魏国二十座城池,包括酸枣、燕邑等,设置秦国东郡。

统计以上蒙骜拿下的城池,总共78座城池,至于史书遗漏未记载的,或许有更多也未可知。

战国十大名将白起(白起第一当之无愧)(5)

再说乐毅,别的不说,单说他带领五国联军伐齐,五年之间,攻下七十多座城池,只剩下莒、即墨两座城池没打,也足以胜过李牧了吧?

有人可能会质疑:那这样说,田单用火牛阵大破联军,岂不是更加厉害?

这却是谬误了,当年信任乐毅的燕昭王死了,燕惠王继位,齐国的田单正是不敌乐毅,才让人到燕国实行离间之计,说乐毅迟迟不攻下两座城池,是因为和新王有间隙,想要在齐国称王。

新上任的燕惠王信以为真,才临阵换将,将乐毅换成骑劫,最后田单在即墨城下大破骑劫联军,并且连战连胜,收复故土。

战国十大名将白起(白起第一当之无愧)(6)

乐毅带兵,狂占七十多城,逼得齐国只剩两城;骑劫带兵,转眼就被田单打败,并且收归之前的城池。名将对军队的重要性,由此可以对比出来,就像赵括换廉颇、王翦换李信,道理雷同。


3、论影响力:孙膑吴起比王翦强

如果让海内外中国人说出一部耳熟能详的兵书,那必定是《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为春秋时期孙武所著,在此不将孙武列入讨论范围。然而,宋代疑古之风盛行,由于《孙膑兵法》在东汉末年到隋唐之间长时间失传,有人开始怀疑和孙武是同一人,任继愈先生在《中国哲学史》中认为《孙子兵法》“导源于孙武,完成于孙膑”。

直到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一号汉墓出土了竹简版的《孙膑兵法》,世人才明确孙武是孙武,孙膑是孙膑,两者各有著作。

但这件事情从侧面也可以反映出孙膑的军事才情被历代文人墨客认可,田忌赛马、围魏救赵的典故让后人津津乐道。

战国十大名将白起(白起第一当之无愧)(7)

《孙膑兵法·威王问》:田忌曰:“敌众且武,必战有道乎?”孙子曰:“有。埤垒广志,严正辑众,辟(避)而骄之,引而劳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必以为久。”

世人大多以为围魏救赵就是简单的攻其不备,应是《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描述简略导致的原因。然而从《孙膑兵法·禽庞涓》书中,孙膑的用兵并非如此简单。

他先故意攻打魏国的平陵,自断大军粮道,又让齐城、高唐带兵大败,让庞涓对齐国将领不会用兵的想法深信不疑。再以齐城、高唐大败为由头,派兵车到魏国大梁城西边,假装大怒,又分兵攻打魏国城池,让对方认为力量已经分散。

庞涓于是判断:齐国这位不会带兵的将军的怒气已经冲昏头脑,此时正是建功立业的好时机。于是他抛弃辎重,快马加鞭赶回魏国,最终被等待已久的孙膑和田忌在桂陵埋伏、大败。

战国十大名将白起(白起第一当之无愧)(8)

再说吴起,他的著作则是《吴子》,又称《吴子兵法》、《吴起兵法》。在书中,他提出“ 先和而后造大事”的战争原则、“审敌虚实而趋其危”的战略思想、“兵不在众,以治为胜”的治军宗旨,又提出“文武兼备,刚柔并济”的将帅观,影响了后世一代又一代的将领。

在现实中,吴起在鲁国则“将而攻齐,大破之”,在魏国则建立魏武卒制度,强大国家,驻守西河,和其他诸侯国大战七十六场,其中六十四场胜利,其他平手,为魏国开疆拓土,在楚国则“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

尉缭子评价:“有提七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吴起’也”。曹操说:“然(吴起)在魏,秦人不敢东向,在楚则三晋不敢南谋。”《幼学琼林》中也提及:“孙膑吴起,将略堪夸”。

战国十大名将白起(白起第一当之无愧)(9)

和孙膑、吴起相比,王翦攻赵灭楚,更像是两个国家之间国力的角斗,他对后世军事家的影响,并没有前两者那么深。


4、结语

盘点了以上战国时期的将军,笔者仍然认为白起排名第一当之无愧。他一生攻城无数,光《史记·秦本纪》记载就有七十多座城池,屠戮敌军近百万人,且从无败绩,说他是后来秦国能够一统天下的最大功臣都不为过。

白起之下,孙膑、吴起因为军事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力,可排二三,王翦因为灭国的功劳,可排第四,乐毅、蒙骜因为攻城略池的能力,可排五六,李牧因为戍边震慑匈奴的功劳可排第七,马服君赵奢凭借过人的勇气排第八,廉颇因为善守排第九,阁下觉得合理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