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那些受核辐射变异的人(实验室外的居里夫人)
春节档上映的新片《红海行动》,让不少观众内心为之一燃。
然而在激动过后,回想片中的种种画面,炮火和子弹四射的战场中,伤员和死尸随处可见。
无论是放在今日的武装冲突地区还是百年前的战争中,血流成河绝对不是一个夸张的形容词。
人们认识居里夫人(玛丽亚),是因为她和她的丈夫,因为诺贝尔奖,因为镭,甚至对她的八卦情史都不甚熟知。
但鲜有人知道,在战争突然爆发的时候,她都做了些什么。
居里夫人
1867年,玛丽亚出生在当时的波兰一个普通的中学老师家庭,在家里,她是最小的老五。
7岁时,她最年长的姐姐死于斑疹伤寒*,10岁时,她的母亲又因为肺结核去世。
尽管年幼,但是失去至亲的打击足够击垮她的信仰。本是和目前一样是天主教徒的她,也开始和父亲一样成为了一名无神论者。
*注:斑疹伤寒:流行性斑疹伤寒(epidemic typhus),又称虱传斑疹伤寒(louse-borne typhus)或“典型斑疹伤寒”,是普氏立克次体(Rickettsiaprowa zekii)通过体虱传播的急性传染病。
斑疹伤寒病原体:普氏立克次体
家庭的打击和贫寒并没有让她放弃学业,16岁以优质的成绩从中学毕业。可惜因为是个女孩,波兰的大学将她拒之门外。但是聪明人总有办法。她一边做家教攒钱,一边通过书籍自学。
1891年,24岁的她,赶赴巴黎求学。在巴黎的索邦大学,她认识了在她生命轨迹上最为重要的一个人,她的先生,皮埃尔·居里。
他们志同道合又情投意合,1895年7月,二人在巴黎正式结为夫妇。
皮埃尔·居里
之后的故事就更为熟知了,玛丽亚也变成了大家认识的居里夫人。他们一起发现了元素“钋”,又发现了“镭”,就连“放射性(radioactivity)”这个单词也是他们在研究过程中创造出的。
居里夫妇
1903年,居里夫妇因为对放射性的研究,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但就在获得诺奖不久后的第三年,她的丈夫皮埃尔遭遇意外,被马车撞倒后当场死亡。
她的丈夫可能就是她命定的贵人,就连死亡,都在帮助着玛丽亚。
在先生去世后的一个月,巴黎大学物理系原本保留给皮埃尔·居里的职位传授于玛丽亚,就这样,她成为了巴黎大学首个女教授。
1911年,因为成功分离出“镭”,玛丽亚又被诺贝尔奖光顾,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同年还参加了索尔维会议。
1914年,第一次世界战争爆发,这可谓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
战争爆发,男性多被征兵入伍走上了战场,玛丽亚所在的实验室也是如此,男性大都被征走了。玛丽亚也立刻意识到自己的科学研究即将受到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法国士兵
她将自己所有的镭装在了一个铅制的容器里,也将自己的研究资料一并整理好。
之后坐着火车,前往距离巴黎375英里的法国西南部城市波多尔,她把装好的镭放在波多尔的一家银行保险箱里,决定在战争结束后再将东西取出。
经典照片:居里夫人与镭
战争使得她的研究事业暂时搁浅,她保护好之前的研究成果后,自己却从未想过逃避战争,她决定加入战斗。
她最先考虑的是通过经济资助,当时的法国政府正在为战争筹集资金,玛丽亚就把诺贝尔奖牌拿到了银行,要捐给政府。
之后当得知银行拒绝熔掉奖牌,她就拿出了诺贝尔奖金,买下了战争债券,总之,用一切方法都要帮助国家。
居里夫人的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奖证书
然而光出钱还不够,她还打算出自己的一份力,帮助法国尽早结束这场噩梦。
她关掉了实验室,决定利用自己点满的科技技能,为战争早点结束做出努力。只不过她并不是要研究多么强大的武器,而是选择如何在战争中拯救更多的人。
居里夫人和女儿们
在战时,她无法继续进行她的镭元素研究了。眼睛开始瞄向了其它放射学的东西,比如X射线。
她开始深度学习关于X射线的知识,扩充在放射学方面的研究。毕竟还在战争期,学习X射线不单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求知欲。
她发现血腥残酷的战争,造就了无数伤员,有士兵,也有无辜的平民。
而其中,又有多少伤员因为不清楚受伤情况耽误了最佳救治机会,将X射线带到战场,或许真的能够派上用场。
其实早在伦琴发现X射线的几周后,它就被用在了战场上。在意大利和埃塞俄比亚的战争中,就有受伤的士兵曾接受过X射线的检查。
虽说当时一战所处的时期,已经有了X射线设备,可以通过拍片,了解身体内异物或是病变的情况。
但毕竟还是在战场上啊,那些放在医院的设备,哪有那么容易搬运。一战里的伤员,哪里又来得及去医院。
1915年德国军队使用的、装有X射线设备的马车的内部设施图
玛丽亚要做的就是解决问题。
X射线设备难搬运?行,那用汽车载到前线。可光运输还是不够,还得让设备在战场这种复杂的环境里也能正常运行。
在这里,玛丽亚做了一道加法题。她将汽车、X射线设备和摄影暗房整合到了一起。
除了利用汽车来做运输,她还利用了汽车的发电机,既能让车发动起来,又能为设备提供电力。
就这样,能够灵活移动和使用的“辐射车”诞生了。军医们可以利用它,帮助完成手术。
改造的“放射车”
第一辆“辐射车”就在马恩河战役(1914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尝到了“辐射车”辅助治疗的甜头后,玛丽亚开始想办法制造更多这样的车。
她利用自己的科学影响力,说服了许多富裕的巴黎女性掏腰包捐赠车辆,没多久就凑到了20辆。
改造并不能难到玛丽亚。不过让居里夫人惊讶的是,X射线在战场上很是受到排斥,医生们觉得这种新流行的放射学在前线没有用处。
为了证明自己,玛丽亚不顾法国军方的反对,将“辐射车”开到了战场。
带着伤兵们在车里做检查,子弹、炮弹碎片残骸,均能够被检测出来。
士兵们也并没有意识到,为自己诊疗的人,曾两次摘得诺贝尔奖。
在17岁的女儿伊雷娜的帮助下,居里夫人有条不紊的操作着设备,士兵们还戏称“辐射车”为“小居里”。
可是另一个难题又来了,会使用和操作“辐射车”的人真的太少了,没有熟悉的人,上了战场也是废车罢了。看样子,还得招募一些人来。
玛丽亚和她的女儿开始招募并训练妇女成为设备的专业操作员。她们为学员们设置了培训课程。
课程包括物理学基本知识、电磁学、X射线的基本理论,以及解剖学和摄影处理。
当第一批的学员学成赴战场之后,不用她们主动招募,都有人慕名前来学习。
前前后后算下来,差不多有150名妇女接受过培训。
后来,事实证明在战场上,X射线能够帮助进行外科手术。
只是培训和改造“辐射车”还不够,玛丽亚并没有就此罢休她想,为什么不多造些工作站?
就这样,在不同战线后的野战医院,玛丽亚还监督建设了200个放射室。
虽说只有极少数的工作者因为战争受伤。但是由于没时间去完善X射线设备的安全保护,工作者们长期接触X射线,被灼伤的情况时有发生,甚至还有得癌症的风险。为此,玛丽亚写下了关于X射线安全使用的说明。
1918年宣布停战的时候,居里夫人正在实验室收集氡*。听到战争胜利的消息后,她往窗户上挂了一面小的法国国旗,一向冷静的她,居然还开上了她的“小居里”到街上欢呼庆祝。
不过,那时的法国政府并没有意识到,居里夫人的X射线车和放射科战线救助了上百万法国士兵。
直到1934年,居里夫人因长期暴露在辐射中而长眠,法国政府才为她颁发了奖章。
*注:氡通常的单质形态是氡气,为无色、无嗅、无味的惰性气体,具有放射性。氡的化学反应不活泼,氡也难以与其他元素发生反应成为化合物。
居里夫人的实验笔记本,如今依然带着强烈放射性
或许很多不了解的人,觉得居里夫人做的并不是多么了不起的事。但是一个能在20世纪的科学界展露头角的女性,绝对不简单。
她经历过苦难,也有过成功。在中年时也受到过诋毁,被人冠上“波兰荡妇”的骂名。
在战争来临时,从她选择在战争中救人,而非利用放射学去制造武器,就足以证明她的了不起,无需多言。
放射学在战争中得到发展的同时,也是人类反思战争的一面镜子。
在战争里,的确是有许多的科学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然而细想下来,能在战中受到资金和资源支持的科学研究,又有哪个不是为了取得胜利?
*参考资料
徐向阳. Hermann Vogel. 战争中的放射学. 放射学实践.2010-02.25(2):227-230.
Marie Curie, Wikipedia.
Timothy J. Jorgensen. How Marie Curie Brought X-Ray Machines To the Battlefield. The Conversation.
Madame Curie: A Biography.
____________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