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师必背知识点(中级经济师基础知识学习笔记)

1、会计的两大分支现代会计以企业会计为核心,按照对外提供还是对内提供决策所需的信息分成:,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中级经济师必背知识点?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中级经济师必背知识点(中级经济师基础知识学习笔记)

中级经济师必背知识点

终于进入了第五部分-会计,虽然一路走来有很多次想要放弃,还是硬着头皮扛下来了~女人啊,要对自己狠一点,嗯嗯,再狠一点!继续努力!

1、会计的两大分支

现代会计以企业会计为核心,按照对外提供还是对内提供决策所需的信息分成:

——财务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财务报表)

——管理会计:预测分析、决策分析、全面预算、成本控制、责任会计

2、会计的基本职能

——核算(财务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运用一定的方法或程序,利用货币形式,从价值量方面反应企业已经发生或完成的客观经济活动情况

——监督(管理会计):利用预算、检查、考核、分析等手段,对单位的会计核算及其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完整性、合规性、有效性进行检查与控制

3、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会计核算的经济业务事项

——经济业务(经济交易):与其他单位和个人之间发生的各种经济利益的交换,如购买固定资产、销售商品、上缴税收等

——经济事项:在单位内部发生的具有经济影响的各类事项,如支付职工工资、报销差旅费、计提折旧等

根据《会计法》规定,进行会计核算的经济业务事项

——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流动性最强的资产)

款项: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资金。如: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视为现金和银行存款的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存款

有价证券:表示一定财产拥有权或支配权的证券,如: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等

——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财物是财产、物资的简称,是企业用以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具有实体形态的经济资源。分为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

流动资产包括: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库存商品

固定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设施、运输工具

——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债权(资产):是企业收取款项的权利,一般包括各种应收和预付款项,具体包括: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

债务(负债):是企业承担的需要偿付的现时义务,一般包括各项借款、应付和预收账款以及应交款项,具体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款项、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

——资本的增减

资本是投资者为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而投入的本金,会计上专指所有者权益中的投入资本,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

资本的增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规模和收益分配

——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

收入: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总流入

支出:企业所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和损失

费用: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成本: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耗费

收入、支出、费用、成本都是计算和判断企业经营成果及其盈亏状况的主要依据

——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财务成果主要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通过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而在财务上所取得的成果,具体表现为盈利或亏损

——除上述六项经济业务事项以外的,按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应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经济业务事项

4、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

6大会计要素

①反映企业财务状况(资产负债表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②反映企业经营成果(利润表要素),包括:收入、费用、利润

资产和负债的区别

①资产

——定义: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特征:必须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必须是预期能够直接或者间接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形成资产的交易或者事项必须已经发生

——两个条件: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可靠的计算

——分类:

流动资产: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预付款项、其他应收款、存货等

非流动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开发支出等

②负债

——定义: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特征:只能由过去的交易活动或本期经济业务形成的,且必须于未来某一特定时期予以清偿的现时义务;必须有其可用货币额反应的价值量;必须是企业现行条件下已承担的预期都会造成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两个条件: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是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可靠计量

——分类:

流动负债: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预收款项、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其他应付款等

非流动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

5、会计等式

会计等式反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会计要素相互之间存在的一定的数量关系的恒等式,揭示了企业会计要素之间的规律性联系,是设置会计科目、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

①反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关系的恒等式:

资产=负债 所有者权益

资产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间在数量上必然相等,在某个特定的时点,资产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者之间所存在的平衡关系,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基础

②反映收入、费用、利润关系的恒等式:

利润=收入-费用

这一恒等式反映了企业利润的形成过程,收入、费用、利润之间的上述关系是编制利润表的基础

6、会计基本前提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是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会计主体规定了会计核算内容的空间范围

持续经营: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而不考虑企业停业或破产清算,也不考虑企业大规模削减业务,所持有的资产将正常营运,所负有的债务将正常偿还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活动期间划分为若干连续的、等距的会计期间,会计分期是建立在持续经营的基础上的,明确会计期间这个前提,产生了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才能正确贯彻配比原则

货币计量:是指企业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采用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进行记录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会计应当以货币计量,以货币作为统一计量单位

7、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可靠性: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会计信息,包括真实性和客观性两个方面的含义

相关性:又称有用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

清晰性:又称可理解性,要求会计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具有可比性,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

——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交易事项: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

——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交易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

实质重于形式

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而不应当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例如: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企业拥有该资产的实际控制权,在会计核算上就将其视为企业的资产

重要性(分清主次)

要求每个企业都要根据会计事项对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的影响程度(对决策者利益关联度和金额比重)来确定自己的重要会计事项,根据会计事项的重要程度,采取不同的核算方式和不同的核算精度,企业应根据其所处的环境和实际情况,从项目的性质和金额大小两个方面来判断其重要性:

——对资产、负债、损益等有较大影响,并进而影响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据以作出合理判断的重要会计事项必须按照规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的披露

——对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至于误导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正确判断的前提下,可适当简化或合并反映

谨慎性:又称稳健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例如:

某一经济业务有多种处理方法可供选择时,应选择采取一种不导致夸大资产、虚增账面利润、扩大所有者权益的方法;存货在物价上涨时期的计价采用后进先出法,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值孰低法对存货进行期末计价,对应收账款计提坏债准备,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对可能发生的资产损失计提减值准备

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

各位小友们,以上为今日《中级经济师》的学习笔记,与大家一起分享,能帮到大家的话,请关注收藏哦!

2022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倒计时:46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