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后老兵重返老山,重返老山捐躯赴国难
“我去巴中不光是去了解这个问题 还有我们连有牺牲的烈士的父母啊,我也想去看一看。一想起那些牺牲的战友,他们的父母啊,确实是没有很好的得到解决。想到这些战友牺牲之后,我心里特别的难过,有时候就一做梦,有时候就在梦中都哭,一醒来床上都湿了。” “我要我的儿子,我不准他去,你要去喊他去当兵,我不支持你要支持,现在我就要这个人,我到哪去找这个人呀。” “石伟父母居住的老屋,在修建涵洞时受损,施工单位曾承诺解决,但两年过去了是拆迁还是新建依然没有消息,两位老人居住条件是如此不堪。”
在1979年到1989年对越自卫反击作战的十年间,巴中参战人员有1200名,伤残近200人,其中烈士23人。很多烈士父母都居住在农村,生活并不富裕。他们看着亲爱的儿子上战场,却没有再盼回他们。本期《我们一起走过》,将为您带来几位巴中抗战老兵的回忆,讲述他们过去的故事。
程江——血书写我心,视死忽如归
“这大概是我的最后一封信了,因为在我与你们通信时,或许马上就要去杀敌了,父亲你老人家知道,军人效力沙场,当义无反顾,在这即将冲锋陷阵的存亡之秋,前进百步、千步,说明了什么,倘若萎缩不前,后退半步,这又意味着什么……
张大权于1976年3月入伍后,编入昆明军区陆军第14军40师118团服役,从当战士、班长起,一直到提干任排长、副连长,成为基层军官。为了供三个弟妹上学读书,多年来省吃俭用、从不乱花一分钱。有一次,为了探家时给孩子带一件生日礼物,转遍了大街小巷,左掂量右比较才恋恋不舍的花去1.70元;为了给父亲治病,先是抽档次最低的“红缨”烟,后来干脆戒掉不抽;为了翻盖家中的破草屋,从1981年起连续三年没有探亲,硬是从牙缝里、舌尖上省下了580多元。1983年12月,正当准备回家翻盖年久失修的房子时,118团接到了作战命令……他二话不说,将家庭的困苦和个人的夙愿深深地埋藏在心底,一门心思投入到了战前训练中。
一场战役让他永远与老山融为一体,只是他的家人,目前的生活状况仍然不太理想。自卫还击战的时候,我国的经济实力还不强,国民经济和工农业生产正处于恢复提升阶段,老百姓的收入也很低,所以当时的优抚待遇也不高,牺牲的战士抚恤金为人民币陆佰元。对于张大权家人来说,补助只能解一时之急。
张平说,在他7岁时,父亲就牺牲了,对父亲还有点印象,而妹妹张燕当时只有3岁,一点印象都没有。孩子对于张大权的印象,就只有他寥寥几次回家的会面,而且两次回家都是匆匆而来、匆匆离去,常常板凳没坐热,就离家奔向部队。对于孩子们来说,亲情与父爱,都因当年那场战争变得不复存在。
张志平——淡泊明志,不争名利
从1984年4月28日早晨6点30分开始攻击,老山主攻团终于在11点37分全歼盘踞在主峰长达5年的越军,张大权牺牲后,安葬于云南省麻栗坡烈士陵园的英雄台,老山主峰也建了一座张大权的雕塑,战后张大权被中央军委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作为和张大权一起攻上老山主峰的张志平也被部队授予了一等功,然而张志平主动让功给了其他烈士和伤员。
“指导员把我叫到连队办公室说,他说你怎么给你评功你不要。我说那个烈士生命都没有了,伤员腿也没有了,手也没有了,有些眼睛也瞎了,他们的功劳比我更大,我当时只想我活着就行了,最后连队还是给我立了三等功。三等功回来农村就不包分配了,就是这个情况。”——张志平
返乡30多年间,张志平足迹几乎遍及全国,为了生计他在新疆摘过棉花。在河北干过建筑工人。在外打工的日子,那段浴血老山的经历他很少对外人提及。
张志平家里共有六个人,但是只有三亩地,平均一人只有半亩地,每年收获的粮食很有限,一家六口一年的收入也就一万来块钱,这点钱,远远不够一家人的生活补给。
张志平当年主动放弃立功奖赏,只是因为觉得烈士才值得表彰,这种忘我的精神,让他甘于清贫,享受精神的富足。
昔日的巴中抗战小兵,如今都已入耄耋之年,有的已经离我们而去。据统计,截止2015年8月,巴中市健在抗战老兵共31人,最年长的99岁,最小的也已82岁,平均年龄在93岁左右。他们目前大多生活在农村地区,且大多生活在各县区偏远的农村,家庭生活条件相对困难,政府也给了这些抗战老兵优抚政策,抗日老战士每年可以享受生活补助9060元。
巴中男儿的热血,浇筑了共和国和平安宁的今世。本期《我们一起走过》,将继续为您讲述中越之战中,一群英勇战士的感人故事,敬请关注。生活在今天的太平盛世,或许我们早已习惯了这种安宁。那么,如果今天国家有难,你会把自己的孩子送到战场杀敌么?
如果,你的孩子也只有19岁,你又会如何选择?
更多精彩详情敬请锁定凤凰卫视中文台本周六上午10:35播出的《我们一起走过》
猜你喜欢苏格兰、北爱尔兰表态脱英!脱欧的最坏影响还有这些……|“失足”男星复出,惊动了国务院!| 这次换李嘉诚说“别让英国跑了”……| 菲律宾南海仲裁系“碰瓷儿”?中国这样回应……|聂树斌案翻案民警:也许对案子一模糊,我就升官了|当你在“啃老”时, 你啃的是父母的青春
本期编辑:梅苑 刘晓慧(实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